請御書大慈恩寺碑文第二表

《請御書大慈恩寺碑文第二表》是唐代玄奘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請御書大慈恩寺碑文第二表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玄奘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請御書大慈恩寺碑文第二表
昨一日蒙賚天藻,喜戴不勝,未允神翰,翹丹尚擁。竊以攀榮奇樹,必含笑而芬芳;跪寶玉岑,亦舒渥而貽彩。
伏惟陛下提衡執粹,垂拱太寧,睿思綺毫,俯凝多藝,鴻範先於洛浦,草聖茂於臨池。元奘肅荷前恩,奉若華於金鏡;冒希後澤,佇桂影於銀鉤,豈直含璧相循,聯輝是仰,亦恐非天翰無以懸日月之文,唯嚴則可以攄希微之軌。馳魂泥首,非所敢望,不勝積慊,昧死陳情表奏。

作者簡介

玄奘(600或602~664年)唐初高僧,佛經翻譯家。俗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人,13歲出家,玄奘為其法號。苦心研習佛家經典,四處訪師求學。在遊歷及研讀各派理論過程中,他發現疑難甚多,佛經譯本缺乏,屢見舛錯,遂決心西行佛教聖地——天竺求法解惑。於貞觀三年(629年)從長安出發,過玉門關,穿越戰亂不已的邊境,經中亞,進入北印度,跋涉高山雪嶺,荒漠流沙,歷盡艱辛。貞觀十六年(642年)在曲女城(今印度卡諾吉城)舉行的佛學辯證大會上,他為論主,獲譽甚高。貞觀十九年(645年)回到長安,歷時10餘年,行程5萬里。回國後,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先後主持弘福寺和大慈恩寺的譯場,並修大雁塔,以保存佛經。主持譯經75部、1335卷。授業弟子數千人,成為中國佛教法相宗的創始人。《大唐西域記》一書是他回國後,口述旅行中的豐富見聞,由弟子筆錄而成,是重要的歷史文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