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代奏興海軍折代海外華商作

《請代奏興海軍折代海外華商作》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請代奏興海軍折代海外華商作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康有為
延禍三十九年矣。夫敗失之道固多端,而無海軍,實其一大關係也。夙昔當國者不籌遠略,僅顧目前,甘剪羽翼,自刖手足,甘於廢絕,不求奮飛,然而不能禁敵之不來也。不預籌經費,經營艦隊,而乃頭痛顧頭,腳痛顧腳,既敗既□,乃俯首獻納,日誅民脂膏,而貢之外,則昔之惜小費而不經營艦隊者,今終不能不苛徵稅以償巨款矣。夫同一償日之二萬萬三千萬兩也,同一償八國之十萬萬兩也。今但以此款,分卅九年籌出,而大治海軍,則吾國海軍可有艦隊五百,倍於英,而三倍於法,四倍於德、美,何復賠款之雲。同一糜國費,同一竭民脂也,視其所措置而已。夫當競爭之世,狡焉思啟,鄰日覬覦,而乃慢藏誨盜,大陳群寶,而無警捕守之,則其胠篋探囊,巧偷強劫,乃勢之自然也。至今禍患已深,得失應顯,所以為預防戒守之道,應亦知之矣。
乃今海軍仍未治也。無翼無足,難飛難行,混混如瓜,最易剖分,恃敵不來,來則無以御之。低心拱手,聽客所為,覯閔既多,受侮不少。豈尚未足,危亡岌岌,而尚惘惘而行,不知嚮往乎?美之逐客,空言斷貨,而不能誰何。乃至巴拿馬、掘地馬□之彈丸國,逐我侮我,亦復忍受之,豈能報之乎?前十數年,德國已至強,而非洲□□島,戕德之吏民,累電號救,德之君臣,熟視無法。故德主威廉銳意振興海軍,增二萬萬馬克,以新治海軍三十餘艦。美至富庶,而為德人所輕,又不能震域外之觀也。故今總統羅士佛,兩議大增艦隊。法與日本,今亦日議增矣。日本至小,甲午戰時,海軍僅四萬噸;今幾何時,乃十倍於昔,至四十萬噸矣。義大利之小弱,亦甘於重其國債,至逾溢其國富力十之一,以備海軍。再降而智利、暹羅之小,亦斤斤注意於兵艦。夫兵艦數年而式變,十數年而朽舊,試問列強之竭盡國財,以營此久不一戰之艦隊何哉?此亦吾國朝野上下所宜驚心者也。《詩》曰:無衣無褐,無以卒歲。匹夫小民,為一家計,猶預蓋藏,以待水旱之不時。況為國而可一日之無備乎?《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今新世之兵事,比古若何?雖有名將,非可臨時募田卒,駕商船,運奇謀,以苟且一戰也。器械少不備,兵卒少不治,艦隊少不如人,即以國授人無異。假幸而不亡,再講賠數十萬萬之款,再延百數十年之償,不幾於重亡乎?《語》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殷鑑不遠,在於甲午、庚子矣。
乃者薄海內外,忠義憤發,慷慨施捨,為國民捐,冀速償賠款,其熱誠可謂盤郁矣。商等日日睹觸,未嘗不欲慷慨相從。無如私憂卻慮,深恐海軍未治,雖償敵款,而後償款之尤巨且大又將至也。觀甲午賠二萬萬之後,不戒不備,而有庚子;庚子償四萬萬五千萬,至今又復不戒不備,商等未知後款如何也。商等雖欲慷慨,毀家紓難,捐囷濟軍,如足以強國保種,固所願也;如僅以償賠敵款,則是載漪、剛毅、榮祿諸賊臣,戮外使而召強兵,以貽國民之大禍,商等實不願以艱難之產業、血汗之商資而為諸賊償款也。即甘願為諸賊償,而朝廷不策遠大之宏規,不為預戒之備御,再誤再敗,乃責輸於國民;國民雖多脂膏,豈能再堪此累敗而累償乎?商等至愚,然竊以為中國處今日積敗之秋,不可不思為敵愾雪恥之舉,不可不為思患預防之謀。上而朝廷,下而草野,內外同心,大聲疾呼,擇要而圖,竭精研慮,籌款舍財,專以治海軍為事,則商等願竭血汗之資,以盡國民之責。若以芻蕘可采,其從前之國民捐,請皆改作海軍捐。請傳知各省義士,及海外旅民,後此有捐,皆照此例。商等保皇會慕義有年,願合力報效百萬元,分年遞交,以望海軍之成,而雪龍旗之恥也,商等毋任憤慨之至,伏望代奏皇上聖鑒。謹呈。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