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虧灌溉

調虧灌溉

調虧灌溉是在作物生長發育某些階段(主要是營養生長階段)主動施加一定的水分脅迫,促使作物光合產物的分配向人們需要的組織器官傾斜,以提高其經濟產量的節水灌溉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調虧灌溉
  • 外文名: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 別稱:RDI
  • 適用領域範圍:作物生長發育
  • 學科:水利工程
簡介,發展歷程,研究的主要課題,優點,

簡介

調虧灌溉是在作物生長發育某些階段(主要是營養生長階段)主動施加一定的水分脅迫,促使作物光合產物的分配向人們需要的組織器官傾斜,以提高其經濟產量的節水灌溉技術。該技術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澳大利亞持續灌概農業研究所Tatura中心研究成功,並正式命名為調虧灌慨(RDI),它的節水增產機理,依賴於植物本身的調節及補充效應,屬於生物節水與管理節水範疇。

發展歷程

該技術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澳大利亞持續灌溉農業研究所Tatura中心研究成功,並正式命名為調虧灌溉。它的節水增產機理,依賴於植物本身的調節及補充效應,屬於生物節水和管理節水的範疇。從生物生理角度考慮,水分脅迫並不總是表現為負面效應,適時適量的水分脅迫對作物的生長、產量及品質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許多國家對調虧灌溉的研究套用大多集中於果樹方面。而很少涉及糧食作物和蔬菜。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來開始研究調虧灌溉技術,並將其套用範圍由果樹、蔬菜,推廣至冬小麥、玉米和棉花等主要農作物。初步研究了果樹及主要農作物不同生育期對水分脅迫的反應,不同階段經歷不同程度的號水後重新復水對生長和產量的朴償效應,證實調虧灌溉不僅適宜於果樹,蔬菜,也適宜於大田作物。

研究的主要課題

研究的主要課題是:
(1)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篩選出適宜推行調虧灌溉的地區及作物品種,重點針對水資源缺乏地區或者為了 某種需要,如減少剪(整)枝工作量,改善作物品質、改變作物生長時間以避免有害的氣象條件等。
(2)研究作物(果樹、蔬菜)不同生有期對不同程度水分脅迫的反應,從理論上認識作物不同階段水分脅迫對水分散失、光合作用及其產物分配與向經濟產量轉化效事影響的動態過程,確定調虧灌溉條件下作物群體光合產物的最優分配策略;不同階段經歷不同程度的虧水後重新復水對生長和產量的補償效應。
(3)調虧灌概指標的確定。以產量、品質及水分利用效率作為基本依據,提出作物適宜調虧時期和調虧水平,包括不同作物(果樹、蔬菜及大田作物)的最佳調虧階段、最佳調虧程度及調虧灌溉制度。
(4)調虧灌溉綜合實施技術的研究。優選與周虧覆溉相適應的灌水技術及相應的農業技術措施。其主要目標在於減少田間深層滲漏,棵間蒸發及植株過量蒸騰。如改良土壤,提高其保水性能,利用覆蓋技術(保水劑、糟膜、麥草、砂石等)減少棵間蒸發,改進灌水方法以提高灌溉水的田間利用率。調虧技術的最終推廣有賴於覆蓋技術、耕作技術及灌水技術等的綜合套用。

優點

與充分灌溉相比,調虧灌溉具有節水增產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