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走向新的身份

課程:走向新的身份

《課程:走向新的身份》圍繞課程的身份問題,收錄了威廉·多爾、彼得·麥克拉倫等知名後現代教育學者的17篇開創性論文,為我們展示並界定了這一新的研究範疇,同時對當代課程理論及實踐作出了透徹評析。作者們試圖通過性別、身份、敘事、自傳等理論,勾勒課程研究的當前面貌和未來願景;藉助政治學、神學、文學、民族理論以及女性主義等領域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重構課程研究的方法論,為21世紀的課程研究創造新的範式。《課程:走向新的身份》是派納主編的一本學術研究論文集,集中了美國課程學術界一批有影響的學術大師們的研究成果,內容涉及課程發展史、課程中的性別、種族、政治和生態等重大問題,也涉及自傳與課程以及後現代主義和後結構主義課程等前沿性理論問題,還以新的方式探討了實踐中的課程問題,是一部從多學科、多視角研究課程並描述課程身份的前沿性研究成果,影響廣泛而又頗具特色。

基本介紹

  • 書名:課程:走向新的身份
  •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 頁數:346頁
  • 開本:16
  • 品牌:教育科學出版社
  • 作者:派納
  • 出版日期:2008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4139483, 978750413948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課程:走向新的身份》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威廉F.派納(WilliamF.Pirlar),當代美國課程領域最富影響力的課程理論家之一,目前任職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課程與教學系,為該領域加拿大首席學者(CarladaResearchChair),並擔任課程研究國際化中心主任。派納是國際課程研究促進協會(IAACS)的創辦者和第一、二任主席,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課程理論、課程的國際化研究、性別理論、酷兒理論以及自傳理論。作為20世紀70年代“概念重建”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派納對課程理論中傳統的“泰勒原理”提出了尖銳批評,強調個體生活經驗在課程研究中的重要性。派納致力於從自傳、種族、性別的角度理解課程,倡導課程理論的多樣化和跨學科性。其主要著作包括《種族、宗教和修補的課程》(2006)、《什麼是課程理論》(2004)、《美國種族政治和暴力的性別》(2001)、《理解課程》(第一作者)(1995)、《自傳、政治與性別:1972—1992課程理論論文集》。除本書外,他還主編了以下著作:《課程研究國際手冊》(2003)、《當代課程理論》(1999)、《瑪克辛·格林的激情思想》(1998)、《教育中的酷兒理論》(1998)。派納於2000年榮獲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終身成就獎。

圖書目錄

1 敘事自我:生活政治學、教師生活及工作研究
2 課程、超越和禪宗/道教:自我的批判本體論
3 運用檔案袋為教師“愉快的世界旅行”作準備
4 “剝去外殼”的課程
5 反射與衍射:課程探究中小說的功能
6 派納的存在體驗課程與超現實中的身份:基於內省智慧型的後形式概念
7 女性主義精神分析與教師能力
8 兒童早期教育:呼喚建構全新的形象
9 超越科學教育中的歐洲中心主義:後結構女性主義視野中的展望與困境
10 酷兒理論與教育學
11 勿問,勿言:“嗅察”教育領域的“酷兒”
12 文化的運用:標準的構建、後殖民文學和多元文化研究
13 課程史的生成
14 課程與控制觀
15 拼貼的課程:大眾文化與身份
16 卓越的典範:獨立的黑人中心學校
17 革新與現實:彼得·麥克拉倫訪談錄
作者簡介
譯後記

文摘

1 敘事自我:生活政治學、教師生活及工作研究
研究教師的生活和工作
作為讀者,教師會說:“教師講故事時會忽略掉社會背景。這又有何妨?我知道對你這樣的教育研究者而言,這是一個理論性的問題。我有什麼必要擔心呢——沒有社會背景它們還是好故事。”
故事在被講述的過程中完成其社會和政治功能,這就是它令人擔心的原因。故事絕不僅僅只是單一的故事——它是一個對信念、道德的闡述,它涉及價值觀念的問題。在故事中和故事外都傳遞著重要的信息。它們也許接受政治和社會上的特權而不作做出任何評價,也許會向這些特權提出戰。
為什麼教師們的故事,特別是那些指向他們工作中的各種個人問題和實際問題的故事會如此令人困惑呢?儘管有教育學的知識,為什麼這些教師的故事一般都會讓教師們困惑呢?為什麼在沉默了好長一段時間後開了口,講出來的卻不是好故事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