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大學》是2005年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涌。本書主要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運動進行系統性的批判,讓人們重新審視大學的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誰的大學
- 作者:薛涌
- ISBN:10位[7222043373] 13位[9787222043374]
- 定價:25.00
-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1-1
內容提要,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誰的大學》新版,
內容提要
本書最重的要的主題,是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運動的批判。這一運動,已經使中國的高等教育誤入歧途。更糟的是,人們雖我在這一運動發足之際對這害蟲般嘲弄,卻似乎沒有人提出過系統的批判。因此,我希望本書的出版是對這一運動全面神視的開始。
薛涌雖然去國十年,其文章卻清通易懂,沒有多少“洋氣”;而且薛涌在觀察問題的時候其思路愛在帶有“方向性”的地方環繞,也就是說,他總是力圖給其論述的問題找出健康發展的空間。這一點實在太重要了,因為我們吃南轅北轍、緣木求魚的虧已經太多太多。薛涌最近由雲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兩本新書《誰的大學》《炫耀的足球》就鮮明地體現出這一特點,所謂“世界一流大學”學者的功力也就體現在這些篇幅不長卻很睿智的文章上了。
不妨先看一下《誰的大學》一書中的部分標題:“大學意味著什麼?”“我們要什麼樣的大學?”“21世紀的大學向何處去?”“高等教育的重點在何處?”“計畫經濟辦不出一流大學”。這些帶有根本性、方向性的思路,在那些忙於“抓緊”、“建設”、“提高”、“考核”、“評審”、“驗收”的教育官員、大學校長、專家學者那裡,可曾看到?如果只會在給定的、陳舊的、並無活力的框架里疲於奔命地“抓緊”、“加強”,不就是在為“南轅北轍”現身說法嗎?那些堆積如山的教育理論、規劃、書籍、論文引不起人們的興趣,辟不出教育健康發展的路徑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果明知此路實為“南轅北轍”,可因這“轍”里有自己巨大的既得利益,就振振有詞地論證其“合理性”,符合“國情”,就更沒勁了。
北大精神為什麼“破產”?美國教育為什麼是“沒有基準的優異”?先後就讀於中美名校的經歷使薛涌準確地找出了二者之間在辦學方向、辦學理念上的巨大差異。前者猶如篩子,從幼稚園篩到博士,不停地製造著“失敗者”,少數“成功者”也難免中看不中用;後者猶如春風雨露,幫助學生自己在大地上紮下根須,吸取營養,老師的作用就是啟發、引導而絕非灌輸。這種差異必然使前者的路越走越窄——大學失去普世性、超越性,水平每況愈下,問題層出不窮,無法自我更新;後者的路則越走越寬——大學不僅使學生“在萬變不息的世界上闖蕩時,有一種內在的資源”,而且大學本身就是社會創新性思維的來源,開創性研究的核心,對整個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起到了引領和價值尺度的作用。
“方向”明確之後,薛涌還有很強的“建設性”,即實現方向的“路”應該怎么走。在這方面,薛涌一點不含糊——我們要像美國那樣建設大學的多元格局,鼓勵私立大學,引入市場機制。由於過去的體制,北大、清華等幾個大學在市場競爭中無疑有不公正的壟斷優勢。我們需要做的,是削減這樣的優勢,而不是通過國家撥款擴大這樣的優勢。國家給這些大學的直接撥款應該停止,實行教育券改革,把錢通過貸款交給受教育者,讓手裡有錢的學生自己選擇把教育資源給哪個學校。北大、清華這樣的巨無霸,應該分解,使其規模縮小,和私立大學接近。這樣,各種各樣的大學,就會在一個相對接近的水平和規模上展開競爭,優勝劣汰。那些在教育上最有創意的大學,才有可能最終成為眾望所歸的“一流大學”——如此一席話,不知可會讓那些吃教育、喝教育的“尋租者”心驚肉跳?
如果說中國教育的誤區是在“精英”,中國足球的誤區就在“炫耀”——“足球本是窮人的運動,看看貝利的成長就知道”,可中國的足球卻是地地道道的“豪門盛宴”:足球職業化十一年來,已燒掉了數百億元,換來的卻是空空的看台和屢戰屢敗的“成績”,再加上假、賭、黑和足壇內部的紛爭,中國“第一運動”給人的感覺的確很糟。
出路在哪裡?薛涌當仁不讓——“未來的中國職業足球,一定要接受過去十年的教訓,從低起步,控制成本,運動員拿一般老百姓的薪水,使足球能賺足球的錢。一旦中國足球在世界露了臉,國內職業足球起步,俱樂部自負盈虧,中國足球就上路了。
“我相信,這一‘薛涌計畫’比任何現有的計畫都更有前途,球迷們可以自己比比看。關鍵是要觸犯足壇的既得利益,讓草包們失業!但十年後,真正的職業足球會在中國立足、賺錢。那時候我們可以主動向國家提出:每年以10%的速度,削減足球經費。二十年後,足協不向社會要一分錢,相反,中國職業足球將是體育和娛樂界的納稅大戶。每年為社會貢獻上億元人民幣的稅收,就像美國的職業三大賽那樣。”
多好的前景啊,“可惜”還要再等二十年,而我們這裡有的只是那些永遠做不完的大夢,如“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等等。所以無論是教育還是足球,薛涌那充滿拳拳之心的意見往往“根本沒人愛聽”。薛涌也知道這一點,他在《誰的大學》後記中不無沉重地說——
“我知道中國的‘國情’,也知道中國的教育界不可能在短期內接受我的主張。正因為如此,我在此鄭重預言:不僅‘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運動二十年後會成為笑柄,而且那時的中國高等教育將面臨更為深重的危機。在最壞的情況下,中國大學的經營可能如同近十年已經聲名狼藉的中國職業足球,只追求投入,不注重產出,教育成本飛漲,教育水平下降。
“大學教育券的問題,遲早要提出來;人們也遲早還會再來讀一讀這本《誰的大學》。但願到那時候,我們花的‘學費’不會過於驚人。”
作為與社會息息相關的我們,也最好不要等到二十年後才承認:薛涌確實有一道睿智的目光。
編輯推薦
本書為2007年4月第2次印刷。
中國的高等教育,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口號下,走的其實就是中國職業足球過去10年所走過的路:地方政府和企業向足球大輸血,以為錢可以換來水平。結果把隊員養得肥肥的,其收入動輒上百萬。
作者簡介
薛涌,1961年生,1983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先後就於北京晚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1994年赴美,1997年獲耶魯大學東亞研究碩士學位,1999年至2000年在日本進修,現為耶魯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波士頓薩福克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著有《直話直說的政治》,《右翼帝國的生成》。
目錄
第一輯 大學意味著什麼
大學意味著什麼
取消現代科舉——我們要什麼樣的大學之一
大學屬於誰?——我們要什麼樣的大學之二
什麼是人文精神——我們要什麼樣的大學之三
人文學院的價值——我們要什麼樣的大學之四
21世紀的大學向何處去?
改革的名與實——兼論西方大學的理念
“世界一流大學”是什麼樣的典範
高等教育的重點在何處?
大學不能“大”
教育不是打釘
從“計畫教育”到“市場教育”
計畫經濟辦不出一流大學
建立大學的個人貸款
第二輯 大學集團與21世紀的中國
大學集團與21世紀的中國
北大要成為大學集團
北大生:少點科舉心態
北大精神的破產
北大之奇
北大為什麼要向社會開放
大學泡沫
甘陽與文化民族主義
答張旭東
第二次機會
——留學記之一
英文不好的“優勢”
——留學記之二
對不起,兄弟不小心上了耶魯
第三輯 沒有基準的優異
……
第四輯 孩子,蠻一點!
第五輯 傳統不是懷舊
後記
中國的大學何以誤入歧途?
《誰的大學》新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4月第2次印刷平裝: 261頁
開本: 16開
ISBN: 9787222043374
條形碼: 9787222043374
內容簡介
《誰的大學》講述像北大、清華這樣的精英大學,一方面把學生嬌慣成精神貴族,另一方面又不給他們一點獨往獨來的空間。你讓學生經商,學生就不容易懂得如何把自己的所學直接服務於社會。畢業後只能循規蹈矩、小心謹慎地當白領。一些帶有超前創新精神的小企業,就沒有誕生的機會。我們就是有個比爾·蓋茨,大概也只能當個拿3000塊錢的小職員了。近2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首功,當屬那些在工廠、建築工地沒日沒夜奮鬥的民工,然而,這些人卻無緣享受經濟起飛的“教育紅利”。相反,那些對經濟起飛貢獻並不明顯的教授們,卻乘機分得一塊大餅。清華、北大連年享受大筆國家投資;其他院校爭先恐後地提長自己的規模和層級,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而盲目擴招,導致大學生過剩。我們終於為這樣的不公付出了代價,得到了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