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匯集了徐志摩致張幼儀、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四位才女的情書,是徐志摩情書首度最全結集。編者蔡登山是台灣著名電影人、民國文史專家,在對徐志摩情書的收集、考證工作的基礎上,做了必要的導讀和註解。長期以來,徐志摩的形象被貼上“浪漫”、“情種”的標籤而定格。本書的編寫目的,不是單純挖掘徐志摩的情史,而是通過這些最原始、最真切的文字,還原徐志摩和他的時代。徐志摩離開我們已經八十餘載,但他那涌動的才華、奔騰的情感,他那“詩意的信仰”、“理想的愚誠”,他的“孩子氣”和“同情心”,在他的這些書簡中都有著很真切、很率性的流露,如此我們才能讀懂一個真正的志摩——這正是我們今天閱讀志摩情書所不能忽略的。此次推出的簡體字版,在編排體例上做了全新改進,並對全書注釋進行校訂和梳理,設計精緻、唯美,值得閱讀和收藏。
基本介紹
- 書名:誰數得清恆河的沙:徐志摩情書集
- 類型:文學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2645401
- 作者:徐志摩 蔡登山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頁數:323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你可曾讀懂這樣的徐志摩?
花心,還是痴情?只為那“愛、自由與美”的唯一。
浪漫憂傷的傾城之戀——我們究竟是曾經相遇,還是已然錯過?
1. 致張幼儀、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徐志摩情書首度最全收錄、最詳註釋
2. 精裝品質,唯美設計,透過塵封八十餘載的文字,呈現最美的民國愛情
3. 四段曠世之戀,滿紙深情文字,凝成一個讓人心碎的彩虹之夢
4. 以注釋還原徐志摩和他的時代,堪稱民國文壇花絮集錦,讀懂那個年代、那些人
花心,還是痴情?只為那“愛、自由與美”的唯一。
浪漫憂傷的傾城之戀——我們究竟是曾經相遇,還是已然錯過?
1. 致張幼儀、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徐志摩情書首度最全收錄、最詳註釋
2. 精裝品質,唯美設計,透過塵封八十餘載的文字,呈現最美的民國愛情
3. 四段曠世之戀,滿紙深情文字,凝成一個讓人心碎的彩虹之夢
4. 以注釋還原徐志摩和他的時代,堪稱民國文壇花絮集錦,讀懂那個年代、那些人
作者簡介
徐志摩
現代詩人、散文家。1897年生於海寧縣硤石鎮。早年留學美國和英國,深受唯美主義和 浪漫主義的影響。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不幸身亡。
徐志摩的詩飄逸華美,《雪花的快樂》《再別康橋》等作品堪稱現代詩的經典。他的散文成就也不亞於詩歌,留下《我所知道的康橋 》等傳世名篇。
徐志摩的一生更是一部愛的傳奇,他與張幼儀、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四位女性有著說不盡的情緣。
蔡登山(編者)
1954年生於台灣台南,畢業於淡江大學中文系。曾任職於“年代”及“春暉”電影公司。三十年來沉迷於電影及現代文學,對民國文史尤有研究。1993年籌拍《作家身影》大型紀錄片,獲1999年“金鐘獎”。2002年起製作《大師身影》系列紀錄片。著有《民國的身影》《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等作品。
現代詩人、散文家。1897年生於海寧縣硤石鎮。早年留學美國和英國,深受唯美主義和 浪漫主義的影響。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不幸身亡。
徐志摩的詩飄逸華美,《雪花的快樂》《再別康橋》等作品堪稱現代詩的經典。他的散文成就也不亞於詩歌,留下《我所知道的康橋 》等傳世名篇。
徐志摩的一生更是一部愛的傳奇,他與張幼儀、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四位女性有著說不盡的情緣。
蔡登山(編者)
1954年生於台灣台南,畢業於淡江大學中文系。曾任職於“年代”及“春暉”電影公司。三十年來沉迷於電影及現代文學,對民國文史尤有研究。1993年籌拍《作家身影》大型紀錄片,獲1999年“金鐘獎”。2002年起製作《大師身影》系列紀錄片。著有《民國的身影》《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等作品。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或得則吾生,不或則吾滅。
—徐志摩《致梁啓超》
志摩的最動人的特點,是他那不可信的純淨的天真,對他的理想的愚誠。他比我們熱誠,比我們天真,比我們對萬物都更有信仰,對神,對人,對靈,對自然,對藝術!
你的身影永遠掛在這裡那裡,同你生前一樣的飄忽,愛在人家不經意時蒞止,帶來勇氣的笑聲也總是那么嘹亮……
——林徽因
志摩走了,我們這個世界裡被他帶走了不少雲彩。他在我們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愛的雲彩,永遠是溫暖的顏色,永遠是美的花樣,永遠是可愛。
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
—胡適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或得則吾生,不或則吾滅。
—徐志摩《致梁啓超》
志摩的最動人的特點,是他那不可信的純淨的天真,對他的理想的愚誠。他比我們熱誠,比我們天真,比我們對萬物都更有信仰,對神,對人,對靈,對自然,對藝術!
你的身影永遠掛在這裡那裡,同你生前一樣的飄忽,愛在人家不經意時蒞止,帶來勇氣的笑聲也總是那么嘹亮……
——林徽因
志摩走了,我們這個世界裡被他帶走了不少雲彩。他在我們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愛的雲彩,永遠是溫暖的顏色,永遠是美的花樣,永遠是可愛。
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
—胡適
名人推薦
志摩的最動人的特點,是他那不可信的純淨的天真,對他的理想的愚誠。他比我們熱誠,憂我們天真,比我們對萬物都更有信仰,對神,對人,對靈,對自然,對藝術!你的身影永遠掛在這裡那裡,同你生前一樣的飄忽,愛在人家不經意時蒞止,帶來勇氣的笑聲也總是那么嘹亮……
——林徽因
——林徽因
圖書目錄
001 不僅僅是風花雪月/黃子夏
此去風輕雲淡
003 致張幼儀的信
006 附錄笑解煩惱結(送幼儀)
今生為你守候
011 致林徽因的信
014 附錄致胡適的信/林徽因
017 附錄悼志摩/林徽因
028 關於徐志摩、林徽因情書與日記的說明/蔡登山
紅塵幸逢知己
035 致凌叔華的信
053 附錄談徐志摩遺文(致陳從周的信)/凌叔華
直教生死相許
061 致陸小曼的信(一)
101 附錄 小曼日記
143 附錄 愛眉小札
191 致陸小曼的信(二)
223 附錄 眉軒瑣語
237 致陸小曼的信(三)
321 附錄《志摩日記》序/陸小曼
此去風輕雲淡
003 致張幼儀的信
006 附錄笑解煩惱結(送幼儀)
今生為你守候
011 致林徽因的信
014 附錄致胡適的信/林徽因
017 附錄悼志摩/林徽因
028 關於徐志摩、林徽因情書與日記的說明/蔡登山
紅塵幸逢知己
035 致凌叔華的信
053 附錄談徐志摩遺文(致陳從周的信)/凌叔華
直教生死相許
061 致陸小曼的信(一)
101 附錄 小曼日記
143 附錄 愛眉小札
191 致陸小曼的信(二)
223 附錄 眉軒瑣語
237 致陸小曼的信(三)
321 附錄《志摩日記》序/陸小曼
序言
徐志摩的作品一直深受讀者喜愛,那首《再別康橋》更是被幾代人反覆吟唱。喜愛他的人,不僅陶醉於那些美麗的文字,對他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歷程也同樣充滿興趣。
愛情是讀懂徐志摩的關鍵所在,然而長期以來,志摩情書散佚各處,讀者難見全貌。蔡登山先生是台灣知名影視編劇,對民國文史也深有研究,他編選的這本《徐志摩情書集》,不僅收錄最全,編排上也極富新意。本書以一個獨特視角,展現了一個至情至性的徐志摩。
本書繁體字版曾由台灣秀威圖書公司於2006年出版,簡體字版作了若干增訂,略述如下:
一、校正和增補了部分注釋。徐志摩的情書,除了率性流露的情感之外,很多時候在談文學、藝術和人生。他所交往的人物,既有泰戈爾、狄更生、哈代等世界大師,又有胡適、張彭春、丁文江等風雲人物。因而對所涉人物和事件進行查證,藉此還原徐志摩和他的時代,編者認為十分必要。例如在很多關於徐志摩的評傳中,“狄更生”經常被誤作“狄更斯”。
二、鑒於徐志摩致林徽因的書信不知所蹤(繁體字版只收錄一封零柬),簡體字版增補了一封書信,並附錄林徽因《悼志摩》一文和林徽因致胡適的書信一封,以補闕如之憾。
三、民國時期的用語,大致按如下方式處理:
1.本書中“的”、“地”、“得”均依原文,未作改動。
2.“好象”改為“好像”,“那”作疑問代詞的改為“哪”。
3.原文中的個別錯字予以更正,但民國時期的某些特定用語,如“頑笑”、“合式”、“想望”等,均不作改動。
編者
2014年3月
愛情是讀懂徐志摩的關鍵所在,然而長期以來,志摩情書散佚各處,讀者難見全貌。蔡登山先生是台灣知名影視編劇,對民國文史也深有研究,他編選的這本《徐志摩情書集》,不僅收錄最全,編排上也極富新意。本書以一個獨特視角,展現了一個至情至性的徐志摩。
本書繁體字版曾由台灣秀威圖書公司於2006年出版,簡體字版作了若干增訂,略述如下:
一、校正和增補了部分注釋。徐志摩的情書,除了率性流露的情感之外,很多時候在談文學、藝術和人生。他所交往的人物,既有泰戈爾、狄更生、哈代等世界大師,又有胡適、張彭春、丁文江等風雲人物。因而對所涉人物和事件進行查證,藉此還原徐志摩和他的時代,編者認為十分必要。例如在很多關於徐志摩的評傳中,“狄更生”經常被誤作“狄更斯”。
二、鑒於徐志摩致林徽因的書信不知所蹤(繁體字版只收錄一封零柬),簡體字版增補了一封書信,並附錄林徽因《悼志摩》一文和林徽因致胡適的書信一封,以補闕如之憾。
三、民國時期的用語,大致按如下方式處理:
1.本書中“的”、“地”、“得”均依原文,未作改動。
2.“好象”改為“好像”,“那”作疑問代詞的改為“哪”。
3.原文中的個別錯字予以更正,但民國時期的某些特定用語,如“頑笑”、“合式”、“想望”等,均不作改動。
編者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