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轉注釋例

《說文轉注釋例》是魏源所著作品,出自於《魏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說文轉注釋例
  • 作者:魏源
  • 作品出處:魏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周官》保氏以六書教國子。《漢書·藝文志》曰:“象形、會意、指事、諧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象形、指事、會意、諧聲,皆無異義,獨轉注、假借頗多歧解。昔人有“反正為乏,反存為在,謂之轉注”之說,然此數字外更無可證。近人知其不可通,於是段氏本其師戴氏之說曰:“轉注者,猶言互訓也。以老注考,以考注老,展轉注釋,是為轉注。惟象形、會意、指事、諧聲為六書之體,而轉注、假借,則六書之用。”而力辟《漢志》六者皆造字本之說。
又以為轉注之書,而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即以始字為建類一首,互相訓釋之義。然初、哉、首、基等可訓為始,而始不可為初、哉、首、基,烏在其為考、老之互訓也?推之而弘、廓、宏、溥、介、純、夏、 、厖、墳、嘏、丕、奕、洪、誕、戎、駿、假、京、碩、冢、箌、將、席可訓為大,而大不可訓為夏、 、厖、墳等十餘字;賚、貢、錫、畀、予、貺可訓為賜,而賜不可訓為賚、貢、錫、畀;衎、豫、妉、般可訓為樂,而樂不可訓為衎、豫、妉、般;遹、遵、率、循、由、從可訓為自,而自不可訓為遹、遵、由、從;詢、度、咨、諏可訓為謀,而謀不可訓為詢、度、咨、諏;典、彝、法、則可訓為常,而常不可訓為典、彝、法、則;黃耇、駘背可訓為老,而老不可訓為黃耇、駘背;妃、匹、仇、敵可訓為合,而合不可訓為妃、匹、仇、敵;紹、胤、賡、續可訓為繼,而繼不可訓為紹、胤、賡、續。再推之,天,顛也,而顛不可訓天;元,始也,而始不可訓元;禮,履也,而履不可訓禮;海,晦也,而晦不可訓海;不,丕也,而丕不可訓不;井,法也,而法不可以訓井;秋,揫也,而揫不可以訓秋。牛,事也,羊,祥也,馬,怒也,發,拔也,而事、祥、怒、拔等不可以訓為牛、羊、馬、發;薦,藉也,而藉不可以訓薦。樹本木名,假為一切樹立之誼,而立不可以訓樹;豎本童豎,假為豎直之義,而直不可以訓豎。舉一書,無非會意、假借,無一條可指為互訓轉注者;舉一書,形、聲、事、意、假借無所不有,獨無互訓之誼。段君、戴君徒能言之而不能指明,除考、老二字之外,不知當以何字為互訓。惟窒、塞、疑、惑、喜、樂、悅、懌等字,及力部之功、勛、劭、勉、勸、勷、勤、勩、強、勍,阜部之 、隘、險、阻、 、隕、傾、墜、隱、蔽,絲部之綱、綱、紀、緒、紹、繼、纏、繞等字,差堪互訓。此外遍檢各部,並無可當者,非如象形、指事、會意、諧聲之字部部有之,烏有此窘狹之義可列六書者乎?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陽人。清道光進士,官至高郵知州。從劉逢祿學《公羊春秋》,主張通經致用,與龔自珍同屬今文經學派。曾代江蘇布政使賀長齡編成《皇朝經世文編》,開啟一代學風。鴉片戰爭時入兩江總督裕謙幕,參與浙東抗英。痛憤時事,撰成《聖武記》,又受林則徐囑託,編成《海國圖志》。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技藝,製造槍炮輪船,加強海防,抵禦外國侵略。提倡辦民用工業。要求改革漕運、鹽法,減輕賦稅,兼顧商人利益。強調“變古愈盡,便民愈甚”。詩文風格遒勁。著作已編成《魏源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