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靜容

誠靜容

誠靜容,植物分類學家、藥用植物學家。中國藥用植物學主要奠基人。長期從事植物分類學與藥用植物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培養了大批藥學人才。參與了《中國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圖鑑》、《中國樹木志》、《河北植物志》有關科屬的編著,是中國衛矛科、麻黃科、買麻藤科專家,並對細辛屬、馬兜鈴屬、栝樓屬、景天屬、大黃屬、續斷屬的研究都有很高的造詣,為許多品種混亂的中藥澄清了基原,為發展中國植物分類學和藥學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誠靜容
  • 國籍:中國
  • 民族:錫伯族
  • 出生地:奉天省(今遼寧省)遼陽縣(今遼陽市)水泉村
  • 出生日期:1918年
  • 逝世日期:2012年11月11日
  • 職業:植物分類學家、藥用植物學家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簡介,生平,背景,出國深造,回國任教,成就,教書育人,科研,簡歷,主要論著,評價,嚴格要求自己,待人真誠,誨人不倦,

簡介

誠靜容,女。錫伯族。植物分類學家。奉天(今遼寧)遼陽人。1939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生物系。1947年留學美國,1948年獲田納西大學植物學碩士學位。1952年獲哈佛大學生物系碩士學位。歷任北京醫學院教授、植物教研室主任,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植物分類學及中藥植物來源的研究。對麻黃、大黃和黃連等十餘種重要中藥的來源做了調查鑑定,確定了其真正基源植物並糾正了某些學名上的錯誤。合著的《中國植物志》第卷,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誠靜容

生平

背景

誠靜容,女,1918年生於奉天省(今遼寧省)遼陽縣(今遼陽市)水泉村。先世為錫伯族,本姓瓜爾佳(漢譯為關),因父親瓜爾佳誠允曾為官清朝,按滿洲習俗,為官者均以名的第一字為姓,因隨父名姓誠。祖父為自耕農,家境貧寒。母親康德宜雖為家庭婦女,但為人聰慧,性格寬仁,家中常有故鄉窮苦親友來訪告幫,秉著惜老憐貧之心,總是盡力幫助。父親誠允忠厚勤奮,為官數十年,始終未染當時官場常見之惡習,有清正廉潔之譽,並且教育子女有方。1931年10月,因抗拒吉林省軍人高層投降日本侵略軍,隻身走往哈爾濱組織臨時抗日政府,得到張學良將軍及南京國民政府認可,與當時各愛國抗日將領共同抗敵作戰。這種愛國精神對誠靜容日後的處世立身都有深刻的影響。誠靜容自幼隨父母成長於吉林,1931年在北平(今北京)讀中學。九·一八事變後,由於痛失家園,遂參加抗日救國活動。她就讀的學校為國民黨執掌領導權,動輒藉口曠課將左派學生開除,但對她卻找不出罪狀,只緣與左派過從甚密,勸她自動退學,遂被迫轉學離校。1934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因日本侵略更甚,校內學生左右派鬥爭激烈,她住的宿舍內也暗潮起伏。
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兵諫囚蔣爭取抗日,當時她的左鄰是一位國民黨員劉某,右鄰住的是民族解放先鋒隊員郭見恩(即郭建),對門也是民先隊員魏蓁一(韋君宜),大家議論紛紛,劉某大詈張學良叛變囚蔣罪該萬死,而誠靜容為人心直口快,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當即與之爭辯,二人大吵一場。後來郭建在誠靜容的紀念冊上題寫:“經過你和劉的吵架爭辯,才知你並不糊塗,可是這年月做人是不容易的,不但要認清是非,還要能夠吃苦……。”在此以前,左派學生認為誠靜容不過是個小姐派而已,後來才知道她是個思想進步,追求真理正義的愛國青年。七七事變後她轉入四川大學理學院生物系,1939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

出國深造

後轉任農林部四川推廣繁殖站督導員,1944年考取該部保送赴美培訓人員,1947年赴美深造,入讀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理學院植物學系。1948年獲植物學碩士學位,並以優異成績被選為Phi-Kappa-Phi榮譽學會會員,並獲得金鑰匙(golden key)獎。同年獲哈佛大學瑞德可利夫學院(Radcliffe College-Harvard University)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1951年韓戰爆發後,誠靜容毅然輟學回國,投身祖國的醫藥教育事業。1952年哈佛大學授予她生物學碩士學位。

回國任教

1952年春受聘於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現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任教,歷任植物學副教授、教授,為植物學教研室創始人,並一直擔任植物學教研室主任,歷屆藥學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1978年恢復研究生培養實行學位制以後,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1年被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至1990年退休後仍繼續指導研究生工作。1979年曾赴美,至哈佛大學阿諾德樹木園(Arnold Arboratum)標本館研究數月,同時以學術事業成就卓越,被推薦為Phi-Beta-Kappa榮譽學會會員,第二次獲金鑰匙獎。自1954年開始兼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植物室、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所生藥室顧問、學術指導及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資源開發所學術委員,為上述單位培養了技術骨幹。曾任數屆國家衛生部藥典編纂委員會委員,曾被選為北京市先進教育工作者、民族團結先進代表、北京醫科大學“桃李獎”獲獎者。1983年被選為北京市第八屆人大代表。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成就

教書育人

組建北醫植物教研組,教書育人
1952年,她被聘為北京醫學院藥學系(現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副教授,當時植物學是生藥教研室開設的一門基礎課,也無專任教職員。1953年,誠靜容開始組建植物學教研室,任教研室主任,全室有教員4人,與生藥室共用技術員。教學、科研設備等一概要從零開始,從微薄的科教經費中,她首先因陋就簡地建立了一間規模不大的溫室,種植教學用實驗材料,又每年組織外出採集隊到各地去採集,不論是烈日當頭還是潮濕陰雨天,她不顧疲勞、辛苦,身背採集箱或手攜標本夾,率領大家採集植物標本和栽培材料,建立了藥用植物園和植物標本室。在她的領導下,經教研室內成員共同努力,藥園和標本室的規模逐漸擴大。藥用植物園內分區種植有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等共120餘科,400餘種,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同時還系統栽培了供研究用的植物群,如細辛屬、栝樓屬和衛矛科中的一些屬種。植物標本室收集了近2萬份標本,不僅供教學需要,該標本室還獲得國際承認,載入1981年國際植物標本室索引(Index Herbariorum I),可以向世界各大標本館互借標本。80年代後,鑒於植物分類學工作須參考大量文獻,而承擔工作者要手抄各種資料,費時費力,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教研室先後購買了複印機、計算機,添置了奧林帕斯生物顯微鏡及全自動顯微照相裝置、翻拍儀、放大機、攝像機等。在當時一個小教研室能有這些設備,可謂“超眾”了。在教研室建設上,誠靜容嘔心瀝血,向學校爭取領導的支持,發動民眾,盡力創造條件,為教研室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在教學和科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即使在退休後,她還時時關心教研室的建設。
滿腔熱情地認真對待教學
在教學方面,她總是滿腔熱情地認真對待。她深知教材質量的高低對整個教學質量影響很大,但當時極少有可用的中文教材。她不辭辛苦,遍訪各圖書館及各有關研究單位,找尋收集可用資料,自編教材。在此基礎上於1959年與孫雄才教授等共同編著了供高等醫學院校用的第一部植物學教材。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聯繫實際,她親自率領學生到藥材產地,調查藥材品種、資源,進行整理,不斷補充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
關心青年教師、研究生的培養
她除了在教學第一線積極擔任本科生的教學,講授植物學、植物分類學外,還十分關心青年教師、研究生、進修教師的培養。她廣泛收集中外資料,編寫教材,認真備課,親自為他們講授植物分類學原理,植物分類學研究方法,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古植物學以及植物進化論等課程,內容豐富、新穎。此外,她十分重視學科基礎知識方面的培養,認為只有廣泛和堅實的基礎知識,才能開擴眼界,才能有開拓性的工作和創新性的工作,才能為跨學科的發展研究打下基礎,所以,除了專業必修課外又開設了植物學基礎課。為了提高學生查閱文獻的能力和科研水平,她還開設了專業英語和拉丁文課程。她一個人擔任多門課程的教學,對教學工作不畏艱辛,在百忙中認真備課,常常工作到很晚,有時身體不適,仍按時授課。她重視教研室師資隊伍的成長,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養,組織他們身臨第一線講課,擔任部分研究工作。她將自己多年的科研寶貴經驗全部傾注於研究生的培養中,到80年代初她已年過花甲,還帶領研究生攀登海拔3099米的峨眉山進行考察實習,她注重培養他們理論聯繫實際、獨立思維和研究創新的能力。除了完成校內的教學任務外,為提高中國生藥學研究水平,還兼任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與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所的學術指導,擔任中藥所高級研修班的講課任務,開設專題講座,講授國際植物命名法規、植物分類學原理、植物演化與分類學系統、國內外植物分類學研究動態、衛矛科的植物分類等。除了授課,對科研人員的研究從課題選定、內容設計以及實施方案等的制定上都給以細心的指導,解決科研實際中的疑難問題。經過幾年的指導培養,將那裡的研究人員提高到專業研究生的水平。她在教育培養學生工作中,總是鼓勵先進,扶掖後進,身教言教,即嚴厲又愛護,深得學生的愛戴。誠靜容熱愛祖國的教育事業,半個世紀以來,勤奮地工作,為中國藥學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桃李滿天下。他們當中有的已成為知名的教授、研究員,多數已成為各單位的學科帶頭人和教學科研的中堅力量。

科研

科研工作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
誠靜容強調要提高學術水平,必須開展科研工作。她一直致力於植物分類學方面的研究,從未間斷。長期以來潛心於中草藥原植物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她在科研方面的主導思想認為研究藥用植物要為生產服務,要與治療防病相結合,要為提高社會效益服務。50年代初期,中醫藥雖受到重視,但不少中藥還存在一藥多物,一物多名,種名未定或誤訂的現象,所以解決當時中藥材存在的實際問題便是她首選的課題。她首先進行實地調查,到中藥店站櫃檯、拉藥抽屜,以了解中藥材品種混亂的問題;並且每年外出到藥材產地調查,到山野間採集標本,足跡遍及大江南北10餘省,行程數千里,取到各產地藥材,了解使用情況,然後進行深入細緻的科學研究。先後對中國重要的中藥如麻黃、細辛、馬兜鈴、黃連、黃芩、白頭翁、峨三七、人參、白芷、獨活、洋金花、栝樓、續斷、敗醬草等做過系統的研究和鑑定,先後發表論文50餘篇,確定了其正品、正異名關係,地方用藥及民間藥的使用情況,糾正了流傳的錯誤或存在的問題,包括一些過去外國人誤訂的學名和藥材名,為中藥材的化學、藥理學及臨床研究打下基礎,取得一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她參加《中藥志》和《全國中草藥彙編》的編寫和審定工作,在審定《全國中草藥彙編》時,解決了一些原書稿中學名的誤訂和正異名的關係問題,如防己科藤黃連,當時地方中草藥手冊中多將其訂名為Fibraurea tinctoria Lour.,經過她仔細審核原植物標本後,遂將其改訂為Fibraurea recisa Pierre;又如衛矛科的絲棉木,各地中草藥手冊多採用Euonymus bungeanus Maxim.,她將其糾正為Euonymus maackii Rupr.,將前者列為異名,諸如此類例子不勝枚舉。她對書稿中有關植物的形態描述也是字斟句酌,從而保證了該書的學術質量。

簡歷

1918年11月30日 生於遼寧省遼陽市水泉村。
1934-1937年 在北京清華大學生物系學習。
1938-1942年 在四川大學生物系學習,畢業後任助教。
1943-1946年 任農林部四川推廣繁殖站督導員。
1947-1951年 在美國田納西大學植物學系及哈佛大學瑞德可利夫學院生物系深造,獲兩校碩士學位。
1952-1989年 任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植物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植物室,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所生藥室技術指導顧問。
1990年 退休
2012年11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99周歲)。

主要論著

1 誠靜容.常用中藥原植物的學名考證(一)、(二).藥學學報,1955,3(1):95-102;3(3):303-312.
2 誠靜容,肖培根,王文采.中國毛茛科藥用植物Ⅱ,黃連原植物.藥學學報,1965,12(3):193-202.
3 高作經,誠靜容.中國大黃屬簡志.植物分類學報,1975,13 (3):69-82.
4 誠靜容,等.中國植物志.第七卷(麻黃屬、買麻藤屬).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467-504.
5 誠靜容.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四冊(敗醬科、川續斷科).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324-343.
6 誠靜容.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二冊(衛矛科).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657-687.
7 樂崇熙,誠靜容.栝樓屬藥用植物續報.植物分類學報,1980,18 (3):333-352.
8 誠靜容.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第一冊(馬兜鈴科).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248-258.

評價

嚴格要求自己

誠靜容為人謙誠,一向嚴格要求自己,作風保持低調。曾有一新聞記者採訪她,談話之後,說她好像沒有突出的事情可做報導。她笑著說:“我本來就是一個平凡的人,做一些平凡的事。”其實不然,她是一位謙遜仁厚的學者,從教50餘年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她常常把成績歸於他人,把拋頭露面的事讓給別人,對名利十分淡泊。

待人真誠

她待人真誠,對人際關係信守三原則:對上級要尊重,對同級要團結互助,對下級要愛護培育促其上進。她對上級尊重,然而不唯唯諾諾,如為了爭取教研室經費,她和領導據理力爭,領導的決定有失公正時,她總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她被視為反動學術權威時,也敢于堅持真理,抵制謬誤,執理辯爭,體現出一個正直知識分子的骨氣。她對同事團結友愛,與同事相處總是至誠相待,律己寬人,處處關心體貼他人,凡是與她接觸過的人都一致稱道她豁達大度,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深受大家的尊重。

誨人不倦

她對下級尤其是她的學生可以說是傾注了全部心血,諄諄教導,誨人不倦。她十分注重科學道德的教育,常給學生講老一輩科學家身負的那種責任感、危機感和憂患意識,一定不能淡漠,科學工作者最應該珍視的是科學精神,切忌浮躁和急功近利。她常說“沒有狀元師傅,但會有狀元徒弟”,希望她的學生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她對學生們情同母子,關愛至深。她在中醫研究院中藥所的一個學生患了腦出血,情緒十分低落時,她去勸慰鼓勵;她的一個研究生畢業已離開北醫到中藥研究所工作了,她還時刻關心他及其生病的母親;當她知道在衛生部藥檢所工作的一個學生,準備出版書籍而無錢付出版費時,她四處為其籌措錢款,使之得以付梓。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她的學生們不僅願意和她談學習、工作,即使個人生活的事也願意和她交談,所以無論在她的工作室或家中經常有學生出入。她退休以後,有時去美國或香港探親回來時,她的學生們往往成群結隊去看望她。她的學生們十分尊敬愛戴她,並且與她結下了深深的情誼,她高尚的人格力量激勵著每個學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