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語言的ERP腦電認知》是一門新型的交叉學科,通過ERP腦電設備來研究語言的認知規律。內容包含漢語隱喻雙音節詞與“的”字短語認知神經機制ERP研究,現代漢語雙關語神經認知機制的ERP研究,漢語句子理解與
N400成分機制研究等。本書知識新穎、內容豐富、對語言學、認知科學和人工智慧等學科的發展起促進作用,本書可以作為從事大腦認知、腦神經成像、語言學、神經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計算機語言學等領域的研究人員和高等院校、科研研所本科生、研究生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 1章 漢語隱喻雙音節詞與“的”字短語認知神經機制 ERP研究 .1
1.1.綜述 .1
1.1.1 隱喻與認知.1
1.1.2 隱喻理解模式.5
1.1.3 隱喻與漢語辭彙和短語.6
1.1.4 隱喻的認知神經機制的研究.10
1.2.問題的提出 .19
1.2.1 關於漢語隱喻認知機制的 ERP研究 .19
1.2.2 本研究的主要關注點.20
1.3.實驗研究 .21
1.3.1 實驗一:漢語雙音節詞語隱喻的認知神經機制研究.21
1.3.2 實驗二:漢語“的”字短語隱喻認知機制的 ERP研究 .30
1.4.綜合討論 .37
1.4.2 P600成分綜合討論 .42
1.4.3 需進一步開展的工作.44
第 2章 現代漢語雙關語神經認知機制的 ERP研究 45
2.1.引言 .45
2.2.綜述 .47
2.2.1 雙關語的定義.47
2.2.2 現代漢語雙關語的定義和分類.48
2.2.3 現代漢語雙關語的特色.49
2.2.4 雙關語屬於非字面語言.50
2.2.5 雙關語的理解理論和模型.50
2.2.6 影響大腦加工雙關語的因素.54
2.2.7 腦功能的不對稱性與語言理解.55
2.2.8 與語言相關的 ERP成分 .57
2.2.9 小結.58
2.3.實驗語料蒐集和篩選 .59
2.3.1 第一階段的理解度問卷調查.59
2.3.2 第二階段的四項屬性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62
2.3.3 綜合討論.65
2.3.4 小結.66
2.4.實驗方法 .67
2.4.1 實驗材料設計.67
2.4.2 被試者.68
2.4.3 實驗步驟.69
2.4.4 行為數據記錄.70
2.4.5 EEG腦電記錄和分析步驟70
2.4.6 小結.71
2.5.行為實驗數據的分析和討論 .71
2.5.1 實驗一:關鍵字置中條件.71
2.5.2 實驗二:關鍵字置末條件.73
2.5.3 雙關語部分的比較.75
2.5.4 綜合討論.75
2.5.5 小結.76
2.6.ERP腦電數據的分析和討論 76
2.6.1 實驗一:關鍵字置中條件.77
2.6.2 實驗二:關鍵字置末條件.80
2.6.3 雙關語條件.82
2.6.4 綜合討論.86
2.6.5 小結.89
2.7.結論與未來展望 .89
第 3章 漢語句子理解與 N400成分機制研究 .91
3.1.概述 .91
3.2.傳統研究中的句子理解加工 .93
3.2.1 語言加工理論的產生背景.94
3.2.2 主要理論觀點和經典加工模型.98
3.2.3 經典模型爭議的核心內容:句法語義的地位與相互關係.99
3.3.句子理解的 ERP研究 .101
3.3.1 語言相關基本腦電成分.101
3.3.2 驗證序列加工還是並行加工的經典問題.103
3.4.漢語中句法語義的 ERP研究 .104
3.4.1 關於漢語中的 ELAN成分104
3.4.2 關於利用 N400和 P600成分驗證漢語句法是否優先的問題 105
3.4.3 關於句法語義相互作用的問題.107
3.4.4 小結.108
3.5.爭議分析及研究計畫 .108
3.6.實驗一:驗證 N400是否表征語義整合加工 110
3.6.1 實驗設計.111
3.6.2 實驗材料.113
3.6.3 研究假設.114
3.6.4 實驗過程.114
3.6.5 數據分析.116
3.6.6 實驗結果.116
3.6.7 結果討論.117
3.7.實驗二:N400成分對不同任務的語義違反的回響 .118
3.7.1 實驗設計.118
3.7.2 實驗材料.120
3.7.3 研究假設.121
3.7.4 實驗過程.122
3.7.5 數據分析.122
3.7.6 實驗結果.123
3.7.7 結果討論.123
3.8.本章小結 .124
第 4章 漢語音韻聽覺感知及語音發音想像的認知電生理實驗研究 125
4.1.引言 .126
4.1.1 研究背景.126
4.1.2 文獻綜述.126
4.1.3 創新之處.127
4.2.漢語音韻聽覺感知腦電實驗研究 .128
4.2.1 引論.128
4.2.2 漢語音韻聽覺感知腦電實驗.128
4.2.3 實驗結果.132
4.2.4 小結.134
4.3.漢語音位發音想像腦電實驗研究 .134
4.3.1 引論.134
4.3.2 漢語音位發音想像腦電實驗.135
4.3.3 實驗結果.139
4.3.4 小結.140
4.4.漢語字詞句發音想像腦電實驗研究 .140
4.4.1 引論.140
4.4.2 漢語字詞句發音想像腦電實驗.141
4.4.3 實驗結果.143
4.4.4 小結.144
4.5.結論與展望 .145
第 5章 高級雙語者母語語義映射在英語閱讀中的 ERP研究 .148
5.1.引言 .148
5.1.1 研究背景.148
5.1.2 研究現狀.149
5.1.3 研究問題.149
5.2.實驗部分 .150
5.2.1 實驗設計.150
5.2.2 被試者.150
5.2.3 實驗材料.150
5.2.4 實驗任務.152
5.2.5 實驗假設.153
5.3.實驗結果 .153
5.3.1 行為實驗結果.153
5.3.2 ERP實驗結果 157
5.4.討論 .162
參考文獻164
附錄179
附錄1 實驗一語料 .179
附錄2 實驗二語料 .180
附錄3 實驗材料 -關鍵字置中雙關語文本 .183
附錄4 實驗材料 -關鍵字置末雙關語文本 .185
附錄5 實驗材料 -關鍵字置中一般語篇文本 .187
附錄6 實驗材料 -關鍵字置末一般語篇文本 .190
附錄7 實驗材料 -關鍵字置中不合邏輯文本 .192
附錄8 實驗材料 -關鍵字置末不合邏輯文本 .195
附錄9 中文詞對語義相關程度的調查問卷 .197
附錄10 英文詞對語義相關程度的調查問卷 202
圖 1.1 關於句子字面意義和實際意義之間關係的比較
(句子的字面意義是“ S是 P”,實際意義是“S是 R”).4
圖 1.2 語義類推的跨域投射.9
圖 1.3 詞義交叉的形成過程.9
圖 1.4 各種意識水平下的 EEG波形.11
圖 1.5 N400示例.11
圖 1.6 P600示例 .12
圖 1.7 Yang等人的實驗語料說明 .17
圖 1.8 流程示意圖.22
圖 1.9 64導電極帽示意圖22
圖 1.10 本義(黑色實線)、目標概念在前的隱喻(紅色虛線)、
與目標概念無關的假詞(黑色虛線)ERP波形圖 I
圖 1.11 腦區地形圖(隱喻與本義相減). I
圖 1.12 數據統計腦部分區.24
圖 1.13 本義(L)和目標概念在後的隱喻 2(M2)的腦電圖.II
圖 1.14 完全無關假詞(A)和目標概念在前的假詞 1(A1)、
目標概念在後的假詞 2(A2)的腦電圖II
圖 1.15 目標概念在前的隱喻 1(M1)和本義(L)相減的腦區地形圖III
圖 1.16 300~466 ms各條件下的 N400效應的腦區地形圖 .III
圖 1.17 流程示意圖.31
圖 1.18 “的”字短語句型中本義、隱喻和假句的腦電圖 IV
圖 1.19 “的”字短語句型中隱喻的腦區分布圖(隱喻減本義) IV
圖 1.20 數據統計腦區分布.33
圖 1.21 “老師是園丁”的隱喻語義關係映射.34
圖 1.22 “的”字短語句型中隱喻的腦區分布圖V
圖 1.23 N400與實驗條件對應關係.39
圖 1.24 P600與實驗條件對應關係 .40
圖 1.25 N400、P600與實驗條件對應關係 40
圖 2.1 字和字之間的關係.51
圖 2.2 雙關語的概念映射和整合過程.53
圖 2.3 雙關語的雙重語境.54
圖 2.4 正常、反常句及語用、語義信息的大腦激活區域V
圖 2.5 被試者對語音和語義雙關語熟悉度評分統計.65
圖 2.6 被試者對語音和語義雙關語直義性評分統計.65
圖 2.7 被試者對語音和語義雙關語透明度評分統計.66
圖 2.8 被試者對語音和語義雙關語度預測性得分統計.66
圖 2.9 實驗流程圖.69
圖 2.10 對於行為實驗,關鍵字置中的各組語篇正確率統計V
圖 2.11 對於行為實驗,關鍵字置中的各組語篇正確答題反應時統計V
圖 2.12 對於行為實驗,關鍵字置末的各組語篇正確率的統計 VI
圖 2.13 對於行為實驗,關鍵字置末的各組語篇正確答題反應時間的統計 VI
圖 2.14 Brain Product 64導電極帽之電極分布圖 77
圖 2.15 關鍵字置中,各組語篇的腦電地形圖 VI
圖 2.16 關鍵字置中時,各組語篇的主要電極點的腦電波形圖.80
圖 2.17 關鍵字置末時,各組語篇的腦電地形圖.VII
圖 2.18 關鍵字置末時,各組語篇主要電極點的腦電波形圖.83
圖 2.19 關鍵字位置不同時,雙關語語篇兩兩比較的腦電地形圖.VII
圖 2.20 關鍵字位置不同時,雙關語語篇的主要電極點的腦電波形圖.85
圖 3.1 樹形圖表示的不同層級中的句法結構關係示意圖.95
圖 3.2 實驗一的標準化測試各組句子 7點量表得分及標準差.113
圖 3.3 實驗一總體流程框架圖及各部分刺激呈現流程圖.115
圖 3.4 實驗一各 Block刺激材料組織方式.116
圖 3.5 實驗一重複部分第 1、4、7次呈現所誘發的正誤條件間的差異波VIII
圖 3.6 實驗一語義擴充主句誘發的 ERP波形圖(9個代表點).VIII
圖 3.7 實驗一語義擴充句誘發的 ERP電位頭皮分布圖 IX
圖 3.8 實驗二刺激呈現流程圖.121
圖 3.9 實驗二各組條件誘發的 ERP波形圖(9個代表點). IX
圖 3.10 實驗二各組條件誘發的 ERP電位頭皮分布圖 IX
圖 4.1 實驗流程圖及刺激材料.129
圖 4.2 數據處理流程圖.131
圖 4.3 頻域分析結果.132
圖 4.4 空域分析結果X
圖 4.5 時域分析結果X
圖 4.6 配對分類及層次聚類結果.134
圖 4.7 實驗流程圖及刺激材料.136
圖 4.8 數據處理流程圖.138
圖 4.9 頻域分析結果X
圖 4.10 時域分析結果 XI
圖 4.11 空域分析結果 XI
圖 4.12 配對分類及層次聚類結果.XII
圖 4.13 音位發音想像腦電數據分類結果.XII
圖 4.14 音節發音想像腦電數據分類結果XIII
圖 4.15 詞語發音想像腦電數據分類結果XIII
圖 4.16 句子發音想像腦電數據分類結果.144
圖 5.1 試驗流程示意圖.153
圖 5.2 64導電極分布示意圖154
圖 5.3 被試者在不同詞語條件下的反應時(ms)和錯誤率(%)的柱狀圖.154
圖 5.4 Cz、C1、C2 在 4個條件下分別在 360~450 ms時段的平均波形圖 .XIV
圖 5.5 4個條件分別在 360~450 ms區間 Cz在 4個條件下的腦電地形圖 .XV
表格
表 1.1 隱喻相似點數據分布.8
表 1.2 概念轉喻類型數據分析.8
表 1.3 漢語複合詞構詞法 EPR實驗語料 .13
表 1.4 語義違反 ERP實驗材料舉例 .15
表 1.5 Yang等人的實驗語料 .18
表 1.6 實驗一語料舉例.20
表 1.7 實驗二語料舉例.21
表 1.8 各組雙音節詞語料各項平均值.21
表 1.9 不同類型刺激的反應時間(RT,ms)和正確率(ACC)的平均值
(及標準差) .23
表 1.10 EPR數據統計分析結果 25
表 1.11 其他條件下 ERP數據統計分析結果 .25
表 1.12 各組雙音節詞語料各項平均值.31
表 1.13 不同類型刺激的反應時(RT,ms)和正確率的平均值(及標準差).32
表 1.14 ERP數據統計分析結果 33
表 1.15 實驗一與實驗二 N400、P600與控制條件關係 .38
表 1.16 Deacon等人針對假詞的 ERP實驗語料舉例41
表 2.1 問卷調查第一階段理解度標準化判別函式係數.61
表 2.2 問卷調查第一階段理解度判別函式係數.62
表 2.3 第二階段的 4份問卷數量統計.62
表 2.4 第二階段的 4份問卷開頭作答說明.63
表 2.5 大學學生對雙關語第二階段問卷調查的 4種屬性評分.64
表 2.6 問卷調查第二階段的 4種屬性多因素方差分析的通用線性模型.64
表 2.7 實驗語料的例句.67
表 2.8 在關鍵字置中的行為實驗中,三種語篇的正確率和正確答題反應時間.71
表 2.9 當關鍵字置中的行為實驗數據的多因素方差分析.72
表 2.10 當關鍵字置中,行為實驗數據語篇類型的 post hoc檢測 .73
表 2.11 在關鍵字置末的行為實驗中,三種語篇的正確率和正確答題反應時間.73
表 2.12 關鍵字置末的行為實驗數據的多因素方差分析.73
表 2.13 關鍵字置末,行為實驗數據語篇類型的 post hoc檢測 .74
表 2.14 雙關語語篇的行為實驗數據的多因素方差分析.75
表 2.15 當關鍵字置中的 350~500 ms腦電波均值多因素方差分析.78
表 2.16 當關鍵字置中,350~500 ms腦電波數據語篇類型 post hoc檢測 78
表 2.17 當關鍵字置中的 500~850 ms腦電波均值多因素方差分析.79
表 2.18 當關鍵字置中,500~800 ms腦電波均值語篇類型 post hoc檢測 79
表 2.19 當關鍵字置中,500~800 ms腦電波均值大腦區域 post hoc檢測 79
表 2.20 當關鍵字置末,350~500 ms腦電波均值多因素方差分析80
表 2.21 當關鍵字置末,500~800 ms腦電波均值的多因素方差分析81
表 2.22 當關鍵字置末,500~800 ms腦電波均值的語篇類型 post hoc檢測 82
表 2.23 當關鍵字置末,500~800 ms腦電波均值大腦區域的 post hoc檢測 82
表 2.24 雙關語語篇 350~500 ms腦電波均值的多因素方差分析.83
表 2.25 雙關語語篇 350~500 ms腦電波均值大腦區域的 post hoc檢測 .84
表 2.26 雙關語語篇 500~800 ms腦電波均值的多因素方差分析.84
表 2.27 雙關語語篇 500~800 ms腦電波均值大腦區域的 post hoc檢測 .84
表 3.1 實驗一刺激語料舉例.114
表 3.2 重複部分和完整句子部分刺激語料舉例.121
表 4.1 元輔音音位的發音部位及發音方法二值描述.136
表 5.1 語義判斷任務中的材料範例.150
表 5.2 四種條件的詞對(詞頻單位:1/百萬)151
表 5.3 被試者在不同詞語條件下的反應時間(ms)和錯誤率(%).154
表 5.4 被試者的平均反應時間重複測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155
表 5.5 主體內效應的檢驗.155
表 5.6 成對比較,度量:MEASURE_1 .156
表 5.7 被試者的錯誤率重複測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156
表 5.8 主體內效應的檢驗,度量:MEASURE_1 .156
表 5.9 成對比較度量:MEASURE_1 .157
表 5.10 被試者的語音(2)×語義(2)×電極點(3)重複測量的多因素
方差分析結果.157
表 5.11 成對比較,度量:MEASURE_1159
表 5.12 在語義無關的條件下,被試者的語音(2)×電極點(3)重複測量的
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159
表 5.13 成對比較,度量:MEASURE_1 .160
表 5.14 在語義相關的條件下,被試者的語音(2)×電極點(3)重複測量的
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160
表 5.15 主體內效應的檢驗,度量:MEASURE_1 .160
表 5.16 主體內效應的檢驗,度量:MEASURE_1 .161
表 5.17 成對比較,度量:MEASURE_1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