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病句辨誤100例

語法病句辨誤100例

基本介紹

  • 書名:語法病句辨誤100例
  • 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115頁
  • 開本:32
  • 品牌:廣東人民出版社
  • 作者:李行健 余志鴻
  • 出版日期:2009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8062211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語法病句辨誤100例》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媒體推薦

使用語言文字的水平如何,包括是不是符合規範,是一個人文化素養高低的表現。怎樣提高自己的語文修養?除了平時說話寫東西要注意外,看看有關這方面的讀物是很有益的。這套《常用字詞句辨誤小叢書》就是為此而編寫的。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著名語言學家 許嘉璐
這是一套為你指點語言文字迷津的叢書。讓你享受咬文嚼字的樂趣,領略中華文化的風采,體悟漢語漢字的味道。叢書由多名專家學者撰寫,貫徹語文標準,指導語文實踐。叢書引例鮮活、具體,文字不刻板、不說教,充滿豐富生動的語言知識。
——本套叢書主編 李行健、余志鴻

圖書目錄

“江山”何以“嘩嘩流”
“收成”不能這樣用
能說“感到榮譽”嗎?
“條理”不能“更加”
不能說“不偏見”
為什麼不能說“很進取”?
要把“清潔”改為“清掃”
“充沛”不能這樣用
不能說“快活了我”
“最”和“非常”
關於“恥辱”的話題
“責編”不是“負責編輯”
“卻”實多餘
“卻”字表達的是轉折關係
是誰給誰的感覺?
“我們”是誰?
“自己”指誰?
不能用“他(她)們”
誰“毫無心肝”?
“對於”和“對(於)而言”
“使”字不要隨便用
多層修飾成分的位置
應把“鬆散”改為“分散”
句法組合不能顧此失彼
語義信息冗餘的“未來”
是什麼“受歡迎”?
“發揮”和“特色”不搭配
給“廣泛”換個位置
“任意”的位置不能任意
“聲色俱厲”不能修飾“露出”
不能說“52個孩子們”
不能說“每個孩子們”
“二”為什麼要換成“兩”
又一個“矛”和“盾”的故事
多餘的“近”或“多”
不能說“四百元多”
不能說“至少以上”
語義冗餘的“最多不過(到)”
“幾百萬元左右”是多少?
關於“倆”和“仨”
“13醫院”的笑話
話說轉折連詞“但”
“反而”和“由於”不能搭配
“不僅而是”不能搭配
“來源來自”
不能用三重否定
話說“把”字句
病句“被世人貽笑大方”
表示事件的時間有矛盾
不宜說“收入居高不下”
說“舉辦”和“開辦”
不是開價,是出價
“尊夫人”是誰的夫人?
到底是罰了沒罰?
關係混雜,有違事理
說動詞形容詞後的“著”
“位”能這樣用嗎?
漢語量詞“輛”和“架”
可以刪掉“重任”一詞
“水勢”不能說“雄厚”
不能如此“傾瀉”
不能說“個子魁梧”
不能說“臉色冷落”
“興趣愛好”難以“涉獵”
理清分句間的關係
“笑容”豈能“迴響”
“承前省略”不當的錯誤
“的”字不可隨意加
桌球館不是團體
都是“否則”惹的麻煩
“參觀的代表”不是組成的
“兩強”難“鼎立”
南京不是季節
一條敗壞遊興的標語
“市場”不能“舉行”
小明的日記
一個和尚獨自歸
方向不是道路
趙平改病句
語文課本也有錯
“死者”怎按摩?
正確理解“國際間”
“外地客商”變“外商”
不該省的不能省
體育賽場上的“病旬”
誰的“體會”?
一則啟事五處錯
一次改病句的練習
“開始”、“結束”不加“著”
連分句為複句
“其”指不清
“萬里無雲”和“朵朵白雲”
給“心上”加塊石頭
“歉意”和“心情”不能感到
自然災害不能“防止”
注意“提高”的賓語搭配
“進行”不能這樣用
語序不當的錯誤
……

文摘

“江山”何以“嘩嘩流”
《人民日報》有一篇題為《阿媽銀碗裡的青稞酒》的文章,其中有這樣兩句詩:“你舞得雪山團團轉,我唱得江山嘩嘩流。”詩句恰成對偶,很有文采,但遺憾的是有一處用詞不當,造成作補語的主謂短語搭配不合格。
詩句中“你舞得雪山團團轉”,可以理解。寫詩嘛,當然要誇張,何況這誇張很有道理和想像力:在團團轉的舞者的眼裡,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是“團團轉”的,所以舞者在轉,雪山也在轉。但是,“我唱得江山嘩嘩流”,這話就令人難以理解了。不管是誰,不管你怎么唱,江山都不可能“嘩嘩流”——江水可以嘩嘩流,那么山呢?除非是土石流!如果是土石流,那場景也太可怕、太恐怖了!那也不符合詩的意境。
從語法的角度分析,“我”是主語,“唱”是謂語,“江山嘩嘩流”是主謂結構當補語。問題就是充當補語的主謂搭配不當,應當把“江山”改為“江水”,這樣才貼切。

序言

語言是鮮活的、生動的,是有生命力的。它無時不在生長、變化,離開一個熟悉的語言環境,例如離鄉或出國多年,回到原來生活的地方,就會發現當地有些話生疏了,隔膜了,甚至不明其所以然了。這是因為,語言發展了,自己的語言儲備沒有相應的變化。但是,語言裡有些東西是不變的,或者說是變化得極慢,慢到在幾十年里都察覺不出來。換句話說,語言的“變”與“不變”是相對的。這和我們的社會、家庭生活很相像:永遠沒有變化就會乏味,變得劇烈也會無法適應。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是使只有聲音而沒有形體的語言“有形化”的符號,其發展變化的道理和語言是一樣的。
作為創造了語言文字、永遠離不開語言文字、又受著語言文字“管轄”的人類,應該怎樣應對語言文字的這一狀況呢?其實很簡單:對變得快的部分,只要不脫離社會生活,就會適應,否則自己聽別人的話或看別人的作品時就會有困難;對於變得慢的部分,就不要隨心所欲地或想當然地去改變,也就是不要違背千百年來形成、全民都在遵守的規則,否則你的話別人聽不懂,你寫的文章別人看不懂,白白費時費力,還可能造成誤會,惹下麻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