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已多情未了:情感散文

語已多情未了:情感散文

《語已多情未了:情感散文》內容簡介:在中國近年的歷史文化散文熱中,有一個人不能不提到:他,就是以一部《春寬夢窄》而榮獲首屆“魯迅文學獎”(1997年)之全國優秀散文獎的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遼寧省作協主席王充閭,他的作品文筆優雅從容,意蘊精深幽遠,體現出特有的詩性之美和豐厚的學術功力。

基本介紹

  • 書名:語已多情未了:情感散文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頁數:396頁
  • 開本:32
  • 定價:26.00
  • 作者:王充閭
  • 出版日期:2006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6678045, 9787536678040
  • 品牌:重慶出版集團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語已多情未了:情感散文》為《王充閭文化散文叢書》之情感散文系列,涵蓋了千秋叩問、紅塵解悟、昔夢追懷、文化鄉愁、山川賞讀、生涯旅寄等人生內外兩界的般般情味。

作者簡介

語已多情未了:情感散文
王充閭,出生於遼寧盤山。大學畢業後,當過中學教師、新聞記者、報紙副刊編輯,後在省市領導機關工作。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遼寧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一級作家,兼任南開大學、瀋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出版有散文隨筆集《面對歷史的蒼茫》、《滄桑無語》、《何處是歸程》、《淡寫流年》等二十種;另有《王充間作品系列》七種(中含散文集六種、詩詞集一種)。散文集《春寬夢窄》曾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魯迅文學獎”,《一生愛好是天然》曾獲首屆“冰心文學獎”。

媒體推薦

書評
文學最終要處理人的精神和靈魂事務,它有義務回答人類的精神難題。
這可能是我們面對的永遠的困惑。但王充閭在可能範圍內的追問,有價值的
探討,卻為這個難題提供了可貴的參照和可能。……特別在他憶舊式的散文
里,抒發的是一種別樣的情懷。這是一種給人親近、質樸、纖塵未染,甚至
是“前現代”意味的生活圖景。——著名評論家、研究員孟繁華
王充閭最讓我心靈震撼的,還是他懷念家鄉與親人的文章,這是他獨有
的精神財富,誰也不能代替。他是一個真情的敘述者,他真實地敘述他之所
感、他之所愛、他之所願,在他的抒寫中,看得出來,沒有矯情。他將生命
中體驗到的一切,或如弦歌傾訴,或如黃鐘大呂,激熱而又沉著地進行體驗
性表達。生命中的一切,在他的筆下變成了真情訴說。
——博士生導師李詠吟
論起充閭散文的情感,那則是屬於寄意於廣闊社會人生的仁人與高士的
大情感,既有悲天憫人的博愛情懷,也有參透世態的大徹大悟,其前者得益
於儒家,後者來源於莊禪。——博士生導師王向峰

圖書目錄

碗花糕

青燈有味憶兒時
附:“燈籠太守”記
童年的風景
弔客
“子弟書”下酒
綠窗人去遠
我的第一個老師
三過門間老病死
——療疴瑣憶
天鵝之歌
尋覓
華發回頭認本根
收拾雄心歸淡泊
家住陵西
一“網”情深
人過中年
歲短心長
從容品味
安步當車
節假光陰詩卷里
我的四代書櫥
有信自遠方來
生命還鄉的欣慰
薏苡的悲喜劇
鸕鶿的苦境
曇花,曇花
始信文緣是苦緣
“化外”荒原
西廂里的房客
“胡三太爺”
回頭幾度風花
神聖的泥土
鄉音
思歸思歸胡不歸
故園心眼
請君細問西流水
月明人在天涯
細雨夢回
逝者如斯
化煩惱為菩提
關於友誼的對話
功成見嫉
心靈上的毒瘤
有歌有酒春常在
兩個愛情神話
天涼好個秋
心中的倩影
捕蟹者說
買豆腐
閒話過年
紅葉晚蕭蕭
思想者的澎湃心聲
獨托詩文展素心
范家自有連城璧
遺愛長留去後思
冰城憶
柳蔭絮語
村居酒趣
感受時間
情注河汾
祁連雪
滇雲萬里情
情湖
曾將淚眼望山河
神女仍無恙
芭堤雅哀歌
野性
眼神

文摘

書摘
他根本不相信,那么健壯的一個小伙子,眼看著生命就完結了。在床上
停放了兩整天,他和嫂嫂不合眼地枯守著,希望能看到哥哥長舒一口氣,蘇
醒過來。最後,由於天氣還熱,實在放不住了,只好入殮,父親卻雙手捶打
著棺材,破死命地叫喊;我也呼著號著,不許扣上棺蓋,不讓釘上鉚釘。爾
後又連續幾天,父親都在深夜裡到墳頭去轉游,幻想能聽到哥哥在墳墓里的
呼救聲。由於悲傷過度,母親和嫂嫂雙雙地病倒了,東屋臥著一個,西屋臥
著一個,屋子裡死一般地靜寂。原來雍雍樂樂、笑語歡騰的場面再也見不到
了。我像是一個團團亂轉的捲地蓬蒿,突然失去了家園,失去了根基。
冬去春來,天氣還沒有完全變暖,嫂嫂便換了一身月白色的衣服,襯著
一副瘦弱的身軀和沒有血色的面孔,似乎一下子蒼老了許多。其實,這時她
不過二十五六歲。父親正籌劃著名送我到私塾里讀書。嫂嫂一連幾天,起早睡
晚,忙著給我縫製新衣,還做了兩次“碗花糕”。不知為什麼,吃起來總覺
著味道不及過去了。母親看她一天天瘦削下來,說是太勞累了,勸她停下來
歇歇。她說,等小弟再大一點,娶了媳婦,我們家就好了。
一天晚上,坐在豆油燈下,父親問她下步有什麼打算。她明確地表示,
守著兩位老人、守著小弟弟、帶著女兒過一輩子,哪裡也不去。
父親說:“我知道你說的是真心話,沒有摻半句假。可是,……”
嫂嫂不讓父親說下去,嗚咽著說:“我不想聽這個‘可是’。”
父親說,你的一片心情我們都領了。無奈,你還年輕,總要有個歸宿。
如果有個兒子,你的意見也不是不可以考慮;可是,只守著一個女兒,孤苦
零丁的,這怎么能行呢?
嫂嫂說:“等小弟長大了,結了婚,生了兒子,我抱過來一個,不也是
一樣嗎?”
父親聽了長嘆一聲:“嗨,真像‘楊家將’的下場,七狼八虎,死的死
,亡的亡,只剩下一個無拳無勇的楊六郎,誰知將來又能怎樣呢?”
嫂嫂嗚嗚地哭個不停,翻來復去,重複著一句話:“爹,媽!就把我當
作你們的女兒吧。”嫂嫂又反覆親我,問“小弟放不放嫂嫂走”,我一面搖
晃著腦袋,一面號啕大哭。父親、母親也傷心地落下了眼淚。這場沒有結果
的談話,暫時就這樣收場了。
但是,嫂嫂的歸宿問題,終競成了兩位老人的一塊心病。一天夜間,父
親又和母親說起了這件事。他們說,論起她的賢惠,可說是百里挑一,親閨
女也做不到這樣。可是,總不能看著二十幾歲的人這樣守著我們。我們不能
乾那種傷天害理的事,我們於心難忍啊!
第二天,父親去了嫂嫂的娘家,隨後,又把嫂嫂叫過去了,同她母親一
道,軟一陣硬一陣,再次做她的思想工作。終歸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嫂
嫂勉強地同意改嫁了,兩個月後,嫁到二十里外的郭泡屯。
我們那一帶的風俗,寡婦改嫁,叫“出水”,一般都悄沒聲的,不舉行
婚禮,也不坐娶親轎,而是由娘家的姐妹或者嫂嫂陪伴著,送上事先等在村
頭的婆家的大車,往往都是由新郎親自趕車來接。那一天,為了怕我傷心,
嫂嫂是趁著我上學,悄悄地溜出大門的。
午間回家,發現嫂嫂不在了,我問母親,母親也不吱聲,只是默默地揭
開鍋,說是嫂嫂留給我的,原來是一塊碗花糕,盛在淺花瓷碗裡。我知道,
這是最後一次吃這種蒸糕了,淚水刷刷地流下,無論如何也不能下咽。
每年,嫂嫂都要回娘家一兩次。一進門,就讓她的侄子跑來送信,叫父
親、母親帶我過去,因為舊俗,婦女改嫁後再不能登原來婆家的門,所謂“
嫁出的媳婦潑出的水”。見面後,嫂嫂先是上下打量我,說“又長高了”,
“比上次瘦了”,坐在炕沿上,把我夾在兩腿中間,親親熱熱地同父母親拉
著話,像女兒見到爹媽一樣,說起來就沒完,什麼都想問,什麼都想告訴。
送走了父親、母親,還要留我住上兩天,趕上私塾開學,早晨直接送我到校
,晚上再接回家去。P6-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