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鏟人間甚不平

《誓鏟人間甚不平》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先生在1947年5月22日寫下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表達了詩人因全國戰場捷報不斷,蔣家王朝即將覆滅的喜悅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誓鏟人間甚不平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中共五老詩詞鑑賞》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謝覺哉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誓鏟人間甚不平
誓鏟人間甚不平,履危矚遠紀行程②。
胸無塵滓泉仍滌③,鬢有霜華影偶驚。
正待雲霓蘇涸鮒④,共張羅弋捕饞鷹。
捷書日日傳前線⑤,慚愧當年未學兵。

作品注釋

①誓鏟人間甚不平:原詩無題,題目是編者加的。
②履危矚遠:走過危險而艱苦的路,目光看得更深更遠。
③泉仍滌:作者原注,時寓山西臨縣後甘泉村。詩中泉由寓地泉引發。
④正待雲霓蘇涸鮒:作者原注,今年患旱,今日得雨不果下。雲霓:指雨後彩虹。蘇:復甦、甦醒。涸鮒:此為“涸轍之鮒”成語的簡稱。語出《莊子·外物》篇,講的是莊周因家貧而借貸於監河侯,監河侯卻拖詞不借。於是莊周講了“涸轍之鮒”的故事。該成語引申為在困境中急待立刻救援。
⑤共張羅弋捕饞鷹:作者原注,每天聽廣播總有蔣軍軍官被俘名單。羅弋:羅指捕烏用的羅;弋指帶繩的箭。饞鷹:以饞鷹比喻企圖吞掉人民解放軍的國民黨軍隊。
⑥捷書日日傳前線:天天有勝利的訊息從前線傳來。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即興感事詩。1947年5月22日,是謝老63歲生日,壽誕之日感慨良多,即興賦詩。這首即興詩的內容又與當時戰爭迅速發展和土地革命不斷深人密不可分。1947年3月,國民黨胡宗南軍隊瘋狂進犯延安,人民軍隊採取主動撤出的戰略對付敵人。謝老3月7日離延安向東轉移,後到達山西臨縣後甘泉村。這時的後甘泉村正進行著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謝老認為這是“一件天翻地覆的大事”,指出:農民千百年來受著地主的剝削壓迫,抗戰期間雖然實行了減租減息政策,但農民在經濟上還沒有翻身,有的地主仍然違反法令強占土地,多收租物。有的地方,地主、富農仍是鄉村的統治者。由於農民無組織、少覺悟、有苦不敢講,在地主、富農的威脅和欺騙下,農民仍處在社會的底層。從這個意義上說,土改運動是解放農民的運動。農民當時像大旱盼雲霓一樣,渴望從經濟上翻身,這就是詩中“正待雲霓蘇涸鮒”這一比喻句的深刻社會含意。在解放區進行土改的同時,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也是捷報頻傳,令人鼓舞。在謝老寫該詩時,人民軍隊主動撤出延安的戰略決策已連傳捷報,繼蟠龍大捷之後,人民軍隊又收復了南泥灣的金盆灣。全國戰場更是喜訊不斷:山東戰場孟良崮大捷一舉全殲敵主力整編七十四師,晉、冀、魯、豫、東北和其他戰場也相繼進入“戰局轉折點”。戰爭形勢的發展像人民張開的天羅地網,只待國民黨軍隊乖乖送終。這就是詩中“共張羅弋捕饞鷹”這一比喻句廣泛的歷史內容。也正由於有了以上兩層意思,才使這首即興詩具有了歷史的現實感、社會的厚重感,更增強了藝術哲理性。
這首律詩的首二句起始句站得起點高,抒寫詩人一生樹立的宏願;緊接著在第二句中凝鍊地概括了他實現這一宏願的人生旅途中的深切感受:走過危險而艱苦的路,目光看得更深更遠了。
頷聯對偶巧妙,緊承首聯,聯繫所處居地和自身變化,進一步發揮“履危矚遠”的感受:時光飛逝,每臨鏡自觀,甚為兩鬢斑白而震驚,自己雖然已到老年,但仍不改初衷。儘管胸無纖塵,但仍需用甘泉之水不斷洗滌,保持潔明如鏡。詩句將作者的坦誠、謙虛、嚴於律己的崇高思想境界全然托出,深刻感人。頸聯轉的神妙機智,從“誓鏟人間甚不平”句而來,面對歷史現實的兩件大事,表明了自己鮮明而堅定的立場,前句與當地長期天旱無雨,“得雨不果下”相合,從及時的自然的雨引申到黨所及時發動的土改運動的社會風雨,語意雙關,含意十分深刻,不禁讓人叫絕。後句比喻形象,“共張”顯示人民緊密團結,布下天羅地網之聲勢;“饞鷹”生動比喻國民黨反動軍隊的貪婪可憎,一語揭穿了敵人的本質特徵。結尾二句既扣題旨,又升華主題,表達作者內心的無比喜悅,進而得出“慚愧當年未學兵”的結論。這裡既有63歲老人似少年之純真,又有捷報傳來喜欲狂的特殊感受。

作者簡介

謝覺哉(1884一1971),字煥南。湖南寧鄉人。清末秀才。1921年加入新民學會。任《湖南通俗報》總編輯、《湖南民報》主編。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常委。1933年到中央蘇區。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秘書長等。1946年任法律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1949年後,任內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1971年病逝。謝覺哉存詩《自洪湖脫險抵上海作》、《無題》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