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戰火印記,殖民歲月,歷劫自強,
概述
從塞拉耶佛到索姆河,第一次世界大戰留給世人的記憶各異。在距離戰爭爆發地七千多公里的中國,有座城市作為唯一的亞洲戰場目睹列強的爭鬥與企圖。這個城市就是青島。
1914年8月23日,日本攻打德國駐青島軍隊。11月7日,德軍戰敗,青島落入日本人手中。
一百年過去了,經歷過戰爭的人們已不知所終。而這座中國東部的海港城市卻始終帶著一戰痕跡,任是時光也磨不掉。
戰火印記
德國1897年侵占膠州灣,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界條約》,把山東變成自己的勢力範圍。隨後,德國在青島修建了很多炮台和堡壘。最有名的當屬青島山炮台。128米高的青島山,當時以德國著名“鐵血首相”命名為俾斯麥山,炮台謂俾斯麥南炮台。
青島社科院研究員張樹楓最初從事青島地方史和中國近代史研究,1995年偶然進入青島山炮台,深感震撼,於是開始專注研究一戰青島軍事要塞。
據他了解,當時的步兵防禦線達6公里,山上有十多個炮台。青島山炮台是所有海防炮台中最大的、也是火力配置最強的一個,配備當時德軍的新式火炮。
青島山位於市內,炮台遠眺波光粼粼的大海。從入口處經過三道厚實的鐵門進到炮台內部,溫度瞬間下降。四個炮位,一字排開。
一戰時,青島山炮台是德軍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防線。1914年11月7日凌晨,炮台失守,德軍不久後宣布投降。
“青島解放後,由於部隊沒有營房,這裡成了炮兵的住處,原來露天的4個炮位被蓋上了頂,成了四間‘大房子’。原來的大炮,德軍戰敗後就全部炸毀了。”他說。
如今,炮台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也是青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約5萬人次來參觀。
張樹楓介紹說,除了一些臨時性炮台和堡壘,德軍當時在青島共修築了5個主要海防炮台、5個主要陸防炮台、5個主要步兵堡壘群和4個主要兵營。
其中,俾斯麥兵營就在中國海洋大學院內,因位於俾斯麥山西南麓得名。這是德軍在青島修建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兵營,主樓地下室有地道連通炮台、港口。
這座紅頂黃牆的建築現在用於教學科研。暑期的校園十分寧靜,只有樹下的一塊碑告訴人們,這裡曾經有過不平凡的歷史。
位於青島市信號山南麓的原德國總督官邸始建於1905年,是一座歐洲古堡式四層建築,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博物館,名為迎賓館。
館長王建梅說,第三任德國總督在此居住了四年,末任總督瓦爾戴克戰敗後搬離,隨後日本五任司令官均把這裡作為官邸。1932年,執政青島的國民政府官員沈鴻烈將其改迎賓館,二戰期間這裡成了國際俱樂部。
1949年以後,這裡仍然作為接待場所,包括毛澤東、西哈努克等中外國家領導人曾在此居住。
現在,迎賓館連同其他二十多個德式建築已是青島的地標之一。“這個建築凝結了很多當年的中國勞工的心血,是融合東西方多種文化理念於一體的建築藝術巨製。”王建梅說。
殖民歲月
在張樹楓看來,一戰是德、日在中國領土上為爭奪殖民利益而進行的一次帝國主義戰爭。“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嚴重侵害了中國的主權。”
他介紹說,戰爭之初,德國當局強行扣押數萬中國人修築炮台工事,形同奴隸。炮台竣工後,為保守軍事秘密,德軍將中國勞工秘密殺害,毀屍滅跡。
青島市區在一戰中遭到了嚴重破壞。“據戰後統計,青島商民受戰爭損害者1548戶,中彈身亡者四十餘人,財產損失1900餘萬元。”他說。
入侵的日軍更是以統治者自居。“他們強令中國地方官員為其徵發糧草、車馬、民夫,驅使中國人為其修築機場、鐵路,運送彈藥、糧草、傷病員和保護電話線路等設施。日軍每到一處,強姦婦女,搶劫財物,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張樹楓說。
青島博物館裡有一個“烈魄化碧碑”,記錄著當年百姓的血淚。當時,閆家山有個懷孕的婦女,1914年日軍進村時糾纏她並欲施暴,她反抗,連同胎兒一起被日本兵刺死,她的丈夫自縊身亡。後來村里籌錢建了一塊一人多高的石碑,讓後人記住這段屈辱的歷史。
“從德國到日本,青島受殖民統治共25年。”青島檔案館的周兆利說。
“為了鞏固殖民統治,德國建設了青島港、膠濟鐵路、發電廠等基礎設施。德國在青島設立的工業主要有四方機車車輛廠、青島啤酒和嶗山礦泉水。”他說。
為了占領山東,1899年德國開工修建了省內第一條鐵路膠濟鐵路。71歲的濟南站退休客運員盛清泉曾聽父親盛吉昌講過,當初掌握技術的外國人負責指揮,中國人幹活兒,很多當地人驚奇地跑去看“怪物”。“農村人哪裡見過蒸汽機車?”他說。
不過對於修建鐵路的德國人,盛清泉並不感激。“他們可能客觀上留下一些鐵路技術和歷史遺產,但是外國人修建鐵路最主要的目的是搞侵略。”
而對於日本人他更是反感。盛吉昌於1917年到濟南站工作做鉤連車廂的“鉤夫”。盛清泉說,父親告訴他“日本人太欺負人”,自占領膠濟鐵路後,毆打辱罵鐵路工人的現象經常發生。
歷劫自強
周兆利認為,一戰推動了中國走出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眼下,他們正在組織一個展覽,名為“從喚醒到覺醒”。
中國雖為一戰戰勝國,拿到了巴黎和會的入場券,但日本、英國、法國、義大利簽署秘密條約,企圖將德國在華利益讓給日本。訊息傳來,中國的有識之士走上街頭抗議,打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的標語,史稱“五四運動”。
青島的市中心廣場就以“五四”命名,那裡有一個紅色旋風造型的雕塑,象徵民族的力量。
“在巴黎,有勞工和愛國人士圍堵中國代表處,最終北洋政府代表沒有簽字,日本的陰謀沒有得逞。”周兆利說。
“五四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人們對民主與科學的追求一直延續了下去。
建於1903年的青島啤酒廠原名“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本來是為駐青島的德軍和僑民而建的。而現在青島啤酒不僅在中國大受歡迎,還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德國人為了維修和維護鐵路車輛於1900年設立的四方機車車輛廠,在新中國成立後致力於自主研發。1952年這裡誕生了蒸汽機車“八一號”,是中國人製造的第一台蒸汽機車。後來,這家已改名為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的企業,為中國鐵路五次大提速提供了1100輛提速客車,整車產品還出口到新加坡、阿根廷、奈及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鐵路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濟南到青島的慢車需運行12小時,快車也要7、8個小時,現在只需2個多小時。盛清泉說,“快”是近些年鐵路發展給他們這些老鐵路人的最大印象。
百年滄桑如過眼雲煙。如今再回頭去看時,一直從事一戰歷史研究的中德關係研究會原秘書長夏樹忱表示,人們應該正視那段歷史。
他說,“歸根到底還是國弱人欺。因此中國要富強,要進步,人們才能站得直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