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語義學視角下的日語複合動詞研究》是復旦大學出版社於2019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曉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認知語義學視角下的日語複合動詞研究
- 作者:楊曉敏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7月1日
- ISBN:9787309141443
內容提要,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嘗試在認知語義學的理論框架下探討日語複合動詞如何形成及其多義性如何實現。首先,以2 523個複合動詞為研究對象,描繪出日語複合動詞的整體樣貌和基本特徵;其次,從動詞對名詞的支配能力、語義結構、自他性、意志性等方面論證複合動詞構成要素多義性呈現出的句法特徵;之後,從隱喻和意象圖式兩方面探求日語複合動詞形成及語義擴展的認知機制;在此基礎上,針對能產性高、出現語義虛化的前項「打ち—」、「取り—」、「押し—」以及能產性高、語義複雜的後項「—出す」、「—上げる」開展個別研究,以觀察、驗證日語複合動詞構詞及語義變化的普遍規律。
作者簡介
楊曉敏,2009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獲博士學位,2009年至今任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日文系教師。主要研究興趣為日語語言學、漢日對比語言學及二語習得等。2015年主持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課題,2016年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在《外語研究》、《語言學研究》、《日語學習與研究》、《日本語學研究》(韓國)、《日中言語対照研究論集》(日本)等學界知名刊物發表論文二十餘篇,並有多篇論文被《日本語學論説資料》(日本)全文收錄。
目錄
第一章 序章
1.1本研究的背景
1.2有關複合動詞的研究綜述
1.2.1體系性研究
1.2.2語義性研究
1.2.3基於複合動詞習得狀況的研究
1.2.4現有研究的主要遺留問題
1.3本研究的立場
1.3.1多義研究的理論背景
1.3.1.1原型理論
1.3.1.2圖式理論
1.3.1.3比喻理論
1.3.1.4語法化理論
1.3.2多義研究和複合動詞研究的結合
1.4本研究的構成
第二章 日語複合動詞的基本特徵
2.1複合動詞前項的基本特徵
2.1.1前項動詞的分布特點
2.1.1.1從格看前項的分布特點
2.1.1.2從語義特徵看前項的分布特點
2.1.1.3從所屬領域看前項的分布特點
2.1.2前項的語義擴展特點
2.2複合動詞後項的基本特徵
2.2.1後項動詞的分布特點
2.2.2.1從格看後項的分布特點
2.2.2.2從語義特徵看後項的分布特點
2.2.2.3從所屬領域看後項的分布特點
2.2.2後項的語義擴展特點
2.3複合動詞的種類
2.3.1現有研究成果中的分類
2.3.2基於語義的複合動詞分類
2.3.2.1第一集團及其下位分類
2.3.2.2第二集團及其下位分類
第三章 複合動詞構成要素多義性的句法體現
3.1從動詞對名詞的支配能力看前後項的語義變化
3.2從動詞的語義結構看前後項的語義變化
3.3從動詞的自他性看前後項的語義變化
3.4從動詞的意志性看前後項的語義變化
3.5個例分析
3.5.1「-切る」的多義性及其句法特徵
3.5.2「-かける」的多義性及其句法特徵
第四章 複合動詞形成及語義擴展背後的隱喻
4.1複合動詞中的隱喻
4.2結構性隱喻
4.3方位性隱喻
4.3.1方位性隱喻“上/下”
4.3.2方位性隱喻“內/外”
4.4本體性隱喻
4.5感覺性隱喻
第五章 複合動詞形成及語義擴展背後的意象圖式
5.1複合動詞中的意象圖式
5.2意象圖式適用領域的變化
5.3意象圖式的轉換
5.3.1語義擴展過程中的終點焦點
5.3.2語義擴展過程中的結果焦點
5.3.3語義擴展過程中的方向焦點
5.3.4語義擴展過程中的狀態焦點
第六章 複合動詞前項語義虛化研究
6.1複合動詞中「打ち-」語義的“虛”與“實”
6.1.1問題的提出
6.1.2核心圖式理論下「打つ」的語義整理
6.1.3複合動詞前項「打ち-」的語義及其抽象化
6.1.4後項動詞的語義特徵與「打ち-」的語義虛化
6.1.5“核心圖式一致性原則”與「打ち-」的語義虛化
6.1.6「打ち-」語義虛化後的表達功能
6.2複合動詞中「取り-」語義的“虛”與“實”
6.2.1問題的提出
6.2.2核心圖式理論下「取る」的語義整理
6.2.3複合動詞前項「取り-」的語義及其抽象化
6.2.4後項動詞的語義特徵與「取り-」的語義虛化
6.2.4.1後項具備移動性、作用性、他動性
6.2.4.2後項不具備移動性
6.2.4.3後項不具備作用性
6.2.4.4後項不具備他動性
6.2.5“核心圖式一致性原則”與「取り-」的語義虛化
6.2.6「取り-」語義虛化後的表達功能
6.3複合動詞中「押し-」語義的“虛”與“實”
6.3.1問題的提出
6.3.2核心圖式理論下動詞「押す」的語義整理
6.3.3複合動詞前項「押し-」的語義及其抽象化
6.3.4後項動詞的語義特徵與「押し-」的語義虛化
6.3.5對「押し+表主體移動的自動詞」的重新審視
第七章 複合動詞後項的多義性研究
7.1複合動詞後項「-出す」的多義性
7.1.1問題的提出
7.1.2有關「-出す」的研究概述
7.1.3核心圖式理論下「出す」的語義整理
7.1.4複合動詞後項「-出す」的多義性
7.1.4.1繼承圖式73的「-出す」
7.1.4.2繼承圖式74的「-出す」
7.1.4.3繼承圖式75的「-出す」
7.1.4.4方向焦點下的「-出す」
7.1.4.5繼承圖式76的「-出す」
7.1.4.6繼承圖式77的「-出す」
7.1.4.7繼承圖式78的「-出す」
7.1.4.8繼承圖式79的「-出す」
7.1.5「-出す」的多義性呈現出的句法特徵
7.1.5.1喪失對名詞的支配能力
7.1.5.2喪失他動性
7.1.5.3喪失意志性
7.1.5.4喪失方向性
7.1.6複合動詞「V1出す」成立背後的隱喻
7.1.7小結
7.2複合動詞後項「-上げる」的多義性
7.2.1問題的提出
7.2.2有關「-上げる」的研究概述
7.2.3核心圖式理論下「上げる」的語義整理
7.2.4複合動詞後項「-上げる」的多義性
7.2.4.1繼承圖式728的「-上げる」
7.2.4.2繼承圖式730的「-上げる」
7.2.4.3繼承圖式731的「-上げる」
7.2.4.4繼承圖式732的「-上げる」
7.2.4.5繼承圖式733的「-上げる」
7.2.4.6繼承圖式734的「-上げる」
7.2.4.7指向上方的「-上げる」
7.2.5「-上げる」的多義性呈現出的句法特徵
7.2.5.1喪失對名詞的支配能力
7.2.5.2喪失移動性
7.2.5.3喪失他動性
7.2.5.4喪失意志性
7.2.6複合動詞「V1上げる」成立背後的隱喻
7.2.7小結
第八章 終章
8.1本研究的回顧
8.2今後的研究課題
8.2.1本體研究
8.2.2漢日對比角度的研究
8.2.3二語習得角度的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發布的『複合動詞レキシコン』(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