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能力與交替傳譯能力關係的實證研究》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認知能力與交替傳譯能力關係的實證研究
- 作者: 劉猛
- 出版社: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頁數:151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702595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研究採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系統研究了認知能力與口譯能力的關係。研究結果表明:第一,口譯能力各項子能力在重要性上存在差異。第二,口譯能力各項子能力在口譯訓練中提高難易程度有明顯差異。第三,認知能力高低的差異有助於口譯員的選撥。第四,認知能力的差異對交替傳譯學習效果有預測價值,認知能力較高的學生比認知能力相對較低的學生更容易在交替傳譯學習中取得進步,認知能力的不同能有效預測交替傳譯學習的效果。
作者簡介
劉猛,男,江蘇淮安人。2001年成都理工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2005年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國際英語教學專業畢業,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14年上海外國語大學翻譯學專業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由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公派赴美國夏威夷大學教育學院訪學。現為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揚州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2016),江蘇省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主要學術興趣包括口筆譯理論與實踐、認知心理學、二語習得。主持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主持多項校級科研項目,出版教材6部,在省級及以上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O余篇。獲江蘇省青年英語教師授課競賽專業組一等獎(2006)、揚州大學中青年教師授課比賽—等獎(2007),所指導的學生多次在全國各類英語口筆譯比賽中獲一等獎。承擔各類會議口譯、陪同口譯100餘場,筆譯工作200餘萬字。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口譯概述
1.1.1 口譯的定義
1.1.2 口譯發展簡史
1.1.3 口譯的類型
1.1.4 口譯的特點
1.2 口譯研究概述
1.2.1 國外口譯研究
1.2.2 國內口譯研究
1.3 本書的研究背景
1.3.1 外語學能研究與翻譯能力研究
1.3.2 口譯能力研究的興起
1.3.3 跨學科研究視野下口譯認知能力研究
1.4 本書的主要內容
1.5 本書的意義
1.5.1 理論意義
1.5.2 實踐意義
1.6 結構安排
第二章 文獻綜述
2.1 外語學能研究綜述
2.1.1 國外外語學能研究回顧
2.1.2 國內外語學能研究回顧
2.1.3 外語學能研究小結
2.2 翻譯能力體系構建研究綜述
2.2.1 國外翻譯能力構成研究回顧
2.2.2 國內翻譯能力構成研究回顧
2。2.3 翻譯能力構成研究小結
2.3 口譯能力體系構建研究
2.3.1 口譯者基本素質研究
2.3.2 口譯教學模式研究
2.3.3 口譯能力概念的提出及相關研究
2.3.4 口譯能力體系構建研究小結
2.4 口譯中的認知能力探討
2.4.1 認知心理學與認知能力的研究範圍
2.4.2 認知能力的認知神經科學基礎
2.4.3 認知能力與語言習得
2.4.4 認知能力在口譯能力中的地位
2.5 認知能力與口譯能力關係的研究回顧
2.5.1 認知能力與口譯能力的理論探討
2.5.2 認知能力與口譯能力關係的實證研究回顧
2.5.3 現有認知能力與口譯能力關係研究的不足之處
2.6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1 研究問題與假設
3.2 研究方法
3.2.1 什麼是口譯研究
3.2.2 本書研究類型
3.2.3 本書研究方法
3.2.4 研究抽樣方法與範圍
3.3 口譯能力構成要素的問卷調查設計
3.3.1 問卷調查的結構與內容
3.3.2 問卷調查的對象
3.3.3 問卷調查的檢驗與調整
3.3.4 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3.3.5 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
3.4 認知能力與交替傳譯能力關係的實證研究設計
3.4.1 研究工具
3.4.2 研究對象
3.4.3 數據收集過程
3.4.4 數據處理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1 問卷調查的數據結果與討論
4.1.1 問卷調查對象情況
4.1.2 口譯能力各項構成要素重要性排序結果與分析
4.1.3 口譯能力各項構成要素提高的難易度結果與討論
4.2 認知能力與交替傳譯能力關係的結果與分析
4.2.1 MI學生與MT學生認知能力的比較
4.2.2 認知能力與交替傳譯能力的關係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結語
5.1 對整個研究過程和結果的總結與反思
5.1.1 研究過程總結
5.1.2 研究假設與驗證
5.1.3 研究結果對口譯教學的啟示
5.2 本書主要貢獻
5.3 研究局限性
5.4 研究展望
5.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