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曉東(《今日早報》攝影部主任)

詹曉東(《今日早報》攝影部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詹曉東,江西樂平人,1970年2月出生,1992年開始從事新聞工作,2002年獲中級記者職稱。先後在江西《樂平報》、《江西日報》攝影部、《江南都市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今日早報》擔任攝影記者和攝影部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詹曉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樂平
簡介,詹曉東工作經歷:,

簡介

詹曉東
一直以迅速、準確的風格給新聞作品以鮮活和生命力,至今有百餘件作品在全國、全省新聞專業評比中獲獎,並受到領導和讀者的好評,其中,《氟污染的疊石村》獲得中國新聞獎攝影作品複評暨'2002全國新聞攝影作品年賽銅獎;《艱辛打工路》、《望子進名校,徹夜排長隊》分獲浙江新聞獎二、三等獎,《智擒亡命徒》、《農家笑迎"洋客"來》分獲江西新聞獎一、三等獎;《智擒亡命徒》、《驚心動魄的104小時》分獲華東新聞攝影作品評選二、三等獎;《8個月200多人斷了手指》獲得2002年度浙江省優秀新聞攝影年賽銅獎,《民工斷指之痛》獲2003年浙江新聞獎一等獎;《路遇車禍》、《我要爸爸媽媽》、《山鄉寄宿生》分別獲2004年度浙江新聞獎一、二、三等獎。自1999年到2002年,連續4年被評為“華東新聞攝影十佳”。所採訪報導的多篇報導引起中央和省市領導批示。2004年11月評為全國新聞界“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先進典型。2005年6月調新華社寧夏分社工作。現在浙江省重點新聞網站浙江線上供職。
詹曉東

詹曉東工作經歷:

關注熱點、焦點,是詹曉東記者的職業性使然,讚揚社會新風貌、抨擊社會中尚存的醜惡現象,更是記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詹曉東的反映江西省樂平市禮林鎮農家女洪鳳英拾到萬元現金、守在路邊等候失主、並將現金全部歸還的新聞照片在《人民日報·華東新聞》刊出後,時任江西省委書記的舒惠國同志隨即寫信給樂平市委書記和市長,讚揚她的高尚品德,這篇報導在樂平市掀起了學習洪鳳英的熱潮。隨後,省委書記舒惠國又專門致信詹曉東所在的樂平報社,勉勵詹曉東和他的同事們牢記使命,為時代多出好的新聞作品。之後,反映警民勇斗持刀劫持人質的《智擒亡命歹徒》,村民母女工棚夜斗流竄作案連殺7人惡魔《英雄母女擒惡魔》等一批極具影響力的新聞作品見諸《人民日報》、《江西日報》、《法制日報》、《中國青年報》、《 人民公安報》等。
1999年5月,《危難之際真英雄———目擊落水者絕處逢生》一組攝影報導,在《人民日報·華東新聞》、《中國婦女報》頭版頭條見報後,引起了廣泛好評,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專門為此拍攝了訪談詹曉東的電視專題片。
2001年,專題報導《人死百年成移民》反映了江西都昌有關方面為騙取防洪移民建房資金,把不少已經故去百餘年的村民列為補助名單上報活的資金一事,在《北京青年報》等報紙報導後,驚動國務院分管領導,派出中央專門工作組駐紮都昌調查處理當地相關官員。
2001年,詹曉東與當時單位《今日早報》同事合作,暗訪台州偽劣醫療器械的稿件經《中國青年報》轉載後,引起了朱鎔基總理的關注,朱總理對此事親自做了批示,並致電浙江省主要領導。
同一年,反映杭州蕭山個別娛樂場所存在色情地下活動的《這裡一片烏煙瘴氣》在《今日早報》刊出後,引起當時浙江省分管紀檢、政法和宣傳的省委副書記的關注重視,並在報紙上做出批示,杭州市公安、文化等部門迅速對此進行了整治。
此外,《墳墓逼近遂昌城》、《北江在哭泣》等報導社會反響巨大也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作為攝影記者,詹曉東積極改進報導形式,用真摯的情感去關注弱勢群體,關注災難與生命,在作品中充分體現媒體的人文精神。不僅僅關注新聞事件,更主要地關注新聞事件中的人,從而讓讀者不是被迫接受新聞信息,而是在接受信息時深刻地體驗人生、感受生命!
2001年1月,在《今日早報》的攝影專欄“詹曉東的眼睛”刊發了詹曉東的稿件《親歷“回家”》,從杭州到江西,一路追蹤報導了在杭民工過年回家的辛苦和快樂,時任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社長的陳敏爾同志看到報導後,在報紙上批示:“這個版面以記者的親身經歷,用圖文反映了民工回家過年的艱辛和快樂,有新聞性、故事性,很真實、很生動。這體現了記者的作風,反映了記者的精神,應予肯定,應予弘揚。……”此稿獲得了總編輯嘉獎。《艱辛打工路》、《第二故鄉過大年》等作品同樣把鏡頭對準了在都市中屬弱勢群體的民工。在《第二故鄉過大年》中,講述了兩個重慶民工的妻子千里迢迢來到杭州過春節的故事,再次從嶄新的角度報導了“困難群體”苦中有樂的新聞,他們的"樂",是與苦難命運抗爭後獲取的,這種樂趣,在城市白領和小康人家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因而更具特殊性、可讀性,這也使新聞報導充滿了人情味。在長期的採訪實踐中,詹曉東深深體會到,展覽貧困不是傳播新聞,貧窮和“困難群體”都是一種社會現象,這兩者只有作為新聞人物、新聞事件的背景材料,才有傳播價值。如果刻意報導困難群體的貧窮落後、淒悽慘慘和並非他們本質的某些精神負擔、偶然失態,那是一葉障目、掩蓋真實,那不是在傳播新聞。攝影記者的人文關懷還體現在,在災難面前對生命的關注。刊登於2000年5月15日《人民日報·華東新聞》的新聞圖片《驚心動魄104小時》,報導了一起煤礦冒頂事故,在採訪中,詹曉東不顧勸阻,冒著危險下到隨時都有坍塌可能的地下300多米的搶救地點採訪,不僅拍到了搶險隊員冒險開展救援工作的生動場面,也給搶險人員及遇險者家屬帶來了精神上的鼓舞。不斷深入採訪一線的實踐,讓詹曉東更深切體會到,作為一名記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的精神不可或缺。
2000年8月,詹曉東來到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的《今日早報》後,創辦並主持了個人攝影專欄“詹曉東的眼睛”,2001年12月創辦了《今日早報》攝影部,詹曉東並被聘任為攝影部主任。上任後,詹曉東將這個專欄改為“早報的眼睛”——攝影記者的集體欄目,如今,“早報的眼睛”已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色,成為攝影部傾力打造的特色版面,一個個就在市民身邊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吸引了大量讀者,每周三期的頻率使同城的同行矚目,在省外也產生了較大影響。2003年1月,在報社召開的年終總結會上,攝影部受到了報社表彰。
2003年6月,《早報的眼睛》新聞作品集由人民攝影出版社集結出版發行。
2004年11月,詹曉東被中央領導點名表揚,中宣部組織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等國內主要新聞單位集中宣傳詹曉東先進事跡,詹曉東被評為全國新聞戰線“三項教育”的首個先進典型。
2005年,6月,詹曉東奔赴祖國大西北,開始了國家通訊社—新華社駐寧夏分社記者生涯。
之後,詹曉東回到杭州,在浙江線上新聞網擔任新聞副總監一職,積極投身和參與了建黨85周年系列活動、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建國60周年大閱兵和上海世博會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