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厝葛,又稱詹厝割、尖厝刈、尖處刈等。地處揭陽南部,大南山華僑管理區西部,惠來縣第一大河流龍江河中上游西畔,東面與兵營村、頂寨村、樓子村隔河相望,南面與蕉布村隔田相連,西面與嶺門隔園相交,北面與溪沙村山水相鄰。詹厝葛屬低山丘陵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三面是山,高處種果,低處種田,山田相間,一面是水。惠來縣第一大河——龍江從詹厝葛東部灣流而過。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民俗風情,特色建築——下山虎,民間節日:,交通運輸,教育,
歷史沿革
明正德年間(1505—1521)詹姓在此地之厝地仔置居,故名詹厝葛。後村地為江夏人黃氏至此置居所購,村名不變。村原屬惠來縣葵潭公社(今惠來縣葵潭鎮)、兵營公社(今葵潭鎮兵營村),1979年三月轄入大南山華僑農場(今揭陽市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地理環境
詹厝葛村位於北緯23度03分13秒,東經116度02分16秒,地處揭陽市南部,大南山華僑管理區西部,龍江河中上游西畔。詹厝葛屬低山丘陵地帶。地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惠來縣第一大河——龍江從詹厝葛市區東部灣流而過。
詹厝葛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宜人。
民俗風情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中,許多古蹟如寨內、二祖祠、各古祠、古廟等,都是詹厝葛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詹厝葛位於潮汕地區,潮汕文化氣氛濃郁。潮汕話、潮劇、潮汕木雕、潮汕工夫茶以及民居建築、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潮汕文化的風格。
特色建築——下山虎
下山虎是潮汕地區非常普遍的一種傳統民居建築,因其狀正要如下山的老虎,因而得名。下山虎一般中間不開門,左右兩邊的門稱為“龍虎門”,本村的下山虎通常開“虎門”。
下山虎有廳有大房小房有天井,自成體系。大房窗高牆厚,小房玲瓏便捷,天井又有採光、集水、曬物、種植花卉、堆放物品等功能,整個建築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非常適合人類居住。但由於占地面積較大,而且潮汕人多地少,所以現在興建的民居已經很難見到下山虎了。
民間節日:
春節: 春節到朋友家拜年一般四個(或八個)桔子和一包糖,拜玩年後基本原物帶回,但卻多了一份濃濃的情感在裡面。
正月初七:吃七樣菜飯,不僅菜名寓意吉祥,而且菜種多樣,對身體健康有益。
春分、秋分:祭拜沒有後代的近親或代系較遠的祖先;
清明節:掃墓(過紙、巡祖、尋祖);
中元節(七月半):濟孤(拜神明並孤魂野鬼),祭拜結束後要分丁包(一丁一個麵包):緬懷先人,尊根種族,做個孝子賢孫。
端午節(五月節):吃甜粿、(賽龍舟)、女兒回娘家。
七夕節:出花園(出月園):舉行成人禮,希望兒女自己照顧好自己,少讓父母操心。
重陽節:采茱萸(消災辟邪),吃補品:冬天將至,補補身體有好處。
謝神:把村裡的神請到一塊,村民集體去祭拜,感謝神明一年來的庇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對天地,對自然表達一種感激之情。
除夕:上午換門聯和舊神位,下午沐浴後祭拜祖先,晚上全家聚餐曰“圍爐”,吃完飯後父母給小孩紅包:辭舊迎新,新的一年寄託新的希望,全家聚餐促進家庭成員的感情。
交通運輸
詹厝葛地處低山丘陵的山區內,交通不是很便利,歷史上多靠龍江河上的貨船來運送物資,村民上集乃渡船後經溪沙陸路通往葵潭。但隨著葵潭交通的迅速發展,本村的交通也有很大的改善。鄉道225直通村內,省道337橫貫本村西南部,距國道324約7公里,距普惠高速葵潭出口處7.5公里,距深汕高速隆江出口處12公里。
目前主要交通工具為機車和腳踏車,客運方面有三輪機車,另有部分私家車和貨車。
隨著廈深鐵路的開通,詹厝葛因接近葵潭火車站,交通將更加便利。
教育
詹厝葛歷來有崇文重教的歷史傳統,但受現代文化的衝擊和影響,教育現狀不容樂觀。
自村建寨以來,村民教育子弟須虛心請教良師益友,孜孜不倦於文海,靜心處身以向學,每年都有大批學子上學求進。先後有多位學子高登金榜,湧現了秀才、太學生、碩士生、本科生、大專生、中專生等一大批優秀學子。他們或校長、或教師、或建築師、或律師、或設計師、或政府人員、或商人、或高級職工、或普通員工,都在用自己的力量默默地為社會貢獻著。
目前村裡有一所國小。受家庭條件、教育條件的限制和社會務工潮流的影響,村里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已大不如前了, 上高中、中專的人數逐年減少,已無法與城市和縣裡的教育大村相提並論。希望村里學子靜以好學,虛以求進,跟上社會潮流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