詷

詷 ,拼音tóng,中國漢字,古同“同”,共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詷
  • 拼音:tóng
  • 部首:言
  • 字碼:U+8A77
  • 五筆:YMGK
  • 注音:ㄊㄨㄥˊ
  • 字形:左右結構
  • 筆畫數:13
  • 釋義:古同“同”,共同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讀音
tóng,
筆劃
13
部首
部首筆劃
7
基本意思解釋
tóng
古同“同”,共同。
筆畫數:13;
筆順編號:411125125125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說文》共也。一曰譀也,引《周書》在夏後之詷,今《書顧命》作在後之侗。《釋文》馬本作詷,共也。
《廣韻》《韻會》《正韻》徒總切《集韻》杜孔切,𠀤同上聲。義同。
謥詷,急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弄切,同去聲。《類篇》謥詷,急言。《後漢·鄧皇后紀》輕薄謥詷。《注》言急遽也。詷,音洞。
《玉篇》共同也。《禮·祭統》鋪筵設同幾,為依神也。《注》同之言詷也。《疏》詷,共也。《釋文》詷,徒貢反。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故《古文》《字林》皆訓詷為共,是漢魏之時,字義如此,是以讀同為詷,今則總為一字。○按《說文》第二訓,譀也。譀訓誕,與詷義遠,《字彙》譀又誤作諏,𠀤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