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與秩序》是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清民1月
基本介紹
- 書名:話語與秩序
- 作者:張清民
- ISBN:9787500451150
- 頁數:294
- 定價:22.0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話語是一種具有本身的連貫性和邊疆形式的思想實踐,它深深地紮根在與其他書籍、其他文本、其他句子相互關聯的複雜網路之中。此外,它還要受到話語之外一系列非話語因素諸如經濟、政治、社會、歷史、文化等的影響。話語又有自己的秩序。離開秩序,從們無法對知識構成
的規律做出準確地判斷和說明。以事物秩序的探尋過程,也就是對知識形成和學科建構規律的探尋過程。事物的秩序深深地嵌入話語實踐行為之中,相當隱蔽、相當模糊,因此也就易分析。只有進行耐心地假設和求證,此外別無他途。
本書是國內 部文學理論斷代史著作。著者在非常翔實、可靠資料的基礎上,從形態學理論的角度,運用文學理論“系譜學”分析和對話語分層分析的方法,對40年代文學理論形態的性質、特徵、功能、生成、發展狀況及趨勢做認真考察,對該時期文學思潮、理論學說、批評實踐做了全景式的論析和深入研究,並對其經驗和教訓做總體性的反思,從中得出一些有說服力的結論。
的規律做出準確地判斷和說明。以事物秩序的探尋過程,也就是對知識形成和學科建構規律的探尋過程。事物的秩序深深地嵌入話語實踐行為之中,相當隱蔽、相當模糊,因此也就易分析。只有進行耐心地假設和求證,此外別無他途。
本書是國內 部文學理論斷代史著作。著者在非常翔實、可靠資料的基礎上,從形態學理論的角度,運用文學理論“系譜學”分析和對話語分層分析的方法,對40年代文學理論形態的性質、特徵、功能、生成、發展狀況及趨勢做認真考察,對該時期文學思潮、理論學說、批評實踐做了全景式的論析和深入研究,並對其經驗和教訓做總體性的反思,從中得出一些有說服力的結論。
編輯推薦
本書極大地改變了以往文學理論研究的路數,從形態學角度入手,運用話語分析的方法,集中對中國40年代文學理論的性質、特徵、發展狀況及趨勢做認真考察,並對其經驗和教訓做總體性的反思,從中得出一些有說服力的結論,提出一些對未來文學理論品格和素質建設有價值的構想。這在文學理論研究領域是具有開創性和實驗性意義的。
圖書目錄
序/董學文(1)
導言文學話語的建構/(1)
一、文學理論作為話語/(1)
二、話語建構的邊界/(3)
三、話語建構的方法/(10)
引論40年代: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形態的確立/(13)
一、對文學理論現代形態的一般界定/(13)
二、社會時空中的政治區域形態/(16)
三、社會意識層的邏輯形態/(21)
四、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形態的確立/(27)
五、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形態確立的成因/(31)
上篇科學品位與話語特質
第一章作為知識形式的文學理論生產/(41)
一、知識生產的意義與文學理論學科生成/(41)
二、文學知識在40年代教育建制中的發展/(44)
三、媒體在學科建構中的作用/(55)
第二章文學理論的話語機制與權力特徵(60)
一、文學理論話語的構成機制分析/(60)
二、文學知識傳播中的權力特徵/(68)
第三章價值形態的構成與取向/(84)
一、價值建構的嘗試/(85)
二、價值理想的衝突/(91)
三、接受之維的重建/(104)
中篇科學精神與話語規律
第四章資源開掘與理論推進/(115)
一、古代文論的現代轉化/(116)
二、外來文論的本土化/(130)
三、命題、概念和範疇的清理/(143)
第五章實踐品格和創造特質/(187)
一、與時而動的時代特徵/(188)
二、批評操作與文學闡釋/(196)
三、經驗總結與概念提升/(202)
下篇科學尺度與歷史局限
第六章科學文藝學的確立與問題/(225)
一、科學文藝學體系的確立/(225)
二、政治批評的合理性與局限性/(233)
第七章主體的蛻變及其代價/(243)
一、話語主體的反思和定位/(244)
二、話語的失范及其原因/(263)
結語經驗與反思/(277)
參考書目/(283)
後記/(293)
導言文學話語的建構/(1)
一、文學理論作為話語/(1)
二、話語建構的邊界/(3)
三、話語建構的方法/(10)
引論40年代: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形態的確立/(13)
一、對文學理論現代形態的一般界定/(13)
二、社會時空中的政治區域形態/(16)
三、社會意識層的邏輯形態/(21)
四、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形態的確立/(27)
五、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形態確立的成因/(31)
上篇科學品位與話語特質
第一章作為知識形式的文學理論生產/(41)
一、知識生產的意義與文學理論學科生成/(41)
二、文學知識在40年代教育建制中的發展/(44)
三、媒體在學科建構中的作用/(55)
第二章文學理論的話語機制與權力特徵(60)
一、文學理論話語的構成機制分析/(60)
二、文學知識傳播中的權力特徵/(68)
第三章價值形態的構成與取向/(84)
一、價值建構的嘗試/(85)
二、價值理想的衝突/(91)
三、接受之維的重建/(104)
中篇科學精神與話語規律
第四章資源開掘與理論推進/(115)
一、古代文論的現代轉化/(116)
二、外來文論的本土化/(130)
三、命題、概念和範疇的清理/(143)
第五章實踐品格和創造特質/(187)
一、與時而動的時代特徵/(188)
二、批評操作與文學闡釋/(196)
三、經驗總結與概念提升/(202)
下篇科學尺度與歷史局限
第六章科學文藝學的確立與問題/(225)
一、科學文藝學體系的確立/(225)
二、政治批評的合理性與局限性/(233)
第七章主體的蛻變及其代價/(243)
一、話語主體的反思和定位/(244)
二、話語的失范及其原因/(263)
結語經驗與反思/(277)
參考書目/(283)
後記/(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