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詮次
拼音
quán cì
引證解釋
1、次第;層次。
晉
陶潛《飲酒》詩序:“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唐
白居易《題道宗上人十韻》:“一音無差別,四句有詮次。”
清
龔自珍《最錄禪波羅蜜門》:“全書十卷,菁華不外此二義,有所觀淺深不同,層纍盤旋,如鳥道而漸上,以為詮次耳。”
2. 選擇和編排。
清 袁一相《睢陽袁氏(
袁可立)家譜序》:“(袁賦誠)於其暇中念家乘散失,無以示後,輒與開美(袁賦正)詮次而譜之。”
清
趙翼《甌北詩話·<陸放翁年譜>小引》:“昔王宗稷作《蘇文忠公年譜》,悉本《東坡大全集》詮次之。”
清周亮工《書影》卷三:“
顛末原委,默自詮次,純類瑜瑕,剖別
精核。”
范文瀾 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佛經目錄由朝廷敕修,目次不僅在於詮次甲乙、提供檢尋,而且‘別真偽、明是非’,‘摭拾遺漏、刪夷駢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