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姓

詭姓

詭[詭、佹、傀、恑,讀音作guǐ(ㄍㄨㄟˇ),亦可讀作kuī(ㄎㄨㄟ)];詭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如今人口非常稀少,以城父為郡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詭姓
  • 外文名:無
  • 時間:東周
  • 讀音:guǐ
  • 類型:姓氏
  • 繁體:詭
  • 部首:訁
  • 五筆:YQDB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歷史名人,姬詭諸,夷詭諸,

基本介紹


詭姓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東周大夫夷詭諸,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左傳》記載,春秋時期的周釐王四年(晉武公三十八年,公元前678年),晉武公姬稱以曲沃伯取代晉文侯的子孫,“以一軍為晉侯”後,乘周大夫子國之亂,出兵征伐東周王室大夫夷詭諸的采地夷邑(今安徽亳州城父),還俘虜了周大夫夷詭諸。經東周王朝另一位與姬稱關係很好的大夫蔿國說情,晉武公就放了夷詭諸。《左傳·莊十六年》中記載:“晉武公伐夷,執夷詭諸。註:詭諸,周大夫。夷,采地名。”但夷詭諸自認為是東周上大夫,地位崇高,因此並未報答蔿國。於是蔿國惱怒起來,就又對晉武公說:“與我伐夷而取其地!”於是晉武公再次出兵征伐夷邑,殺了夷詭諸而取其采邑,從此該地成為晉邑。當時居於夷邑的周公忌父姬宰孔只得逃亡到虢國(今河南三門峽)。到了周襄王姬鄭時期(晉獻公姬詭諸二十六年,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國內亂,晉獻公之子姬奚齊、姬卓子相繼被大臣里克、邳鄭所弒。於是周襄王就派周公忌父、王子黨與齊國的隰朋相會,立晉獻公二子姬夷吾為晉君,即晉惠公。晉惠公感激周王室的冊立之恩,遂將夷邑歸還給東周王朝,周襄王就以周公忌父為夷邑的新君主。
失邑後的夷詭諸後裔子孫,有以先祖名字“詭諸”為姓氏者,稱複姓詭諸氏,後又省文簡為單姓詭氏、諸氏;亦有以失邑名稱為姓氏,稱夷氏。姬姓詭氏大多尊奉夷詭諸為得姓始祖,其姓氏正確讀音作guǐ(ㄍㄨㄟˇ)。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君主姬詭諸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姬詭諸,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晉國君主晉獻公,在位時間為公元前676~前651年,春秋時期晉武公之子,在位二十六年間曾滅虞、虢等諸小國,擴充了晉國疆域。晉獻公又五個兒子:姬重耳、姬夷吾、姬申生、姬奚齊、姬卓子,其嫡長子公子重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歷史人物,即後來雖然比侄兒晉懷公還要晚作國君,卻是春秋霸主的晉文公。晉文公即位後,其弟弟晉惠公姬夷吾之子、晉懷公姬圉的後裔,就以祖父晉獻公的名字“詭諸”為姓氏,稱複姓詭諸氏,後又分衍為詭氏、諸氏。
該支詭氏僅尊奉晉獻公姬詭諸為得姓始祖,且不與周王室大夫姬詭諸(夷詭諸)後代之詭氏合譜,其姓氏正確讀音亦作guǐ(ㄍㄨㄟˇ)。

第三個淵源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桓公之子姜無詭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史記·齊世家》中記載:“無詭,桓公長子。衛姬生無詭。”春秋首任霸主齊桓公姜小白在晚年昏聵,不聽管仲之諫,堅持將自己喜愛的寵臣豎刁、易牙、開方留在身邊。後在他病重之時,寵臣豎刁、易牙、開方卻在周襄王姬鄭九年(齊桓公四十三年,宋襄公九年,公元前643年)夏季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他們圍困並餓死了齊桓公,之後擁立衛姬所生的公子無詭為新君。公子姜無詭的後裔子孫在內亂事件中大多紛逃魯、燕、晉、楚等國,有族人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無詭氏,後分衍為單姓詭氏、無氏、吳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
姜姓詭氏皆尊奉公子無詭為得姓始祖,且不與姬姓詭氏合譜,其正確的姓氏讀音作kuī(ㄎㄨㄟ)。

得姓始祖

夷詭諸,姬詭諸、公子無詭(姜無詭)。

遷徙分布

詭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如今人口非常稀少,以城父為郡望。

郡望堂號

郡望

城父縣:春秋時期陳國夷邑。漢朝時期置城父縣。南朝宋國改置浚儀縣。隋朝時期復為城父。五代時期南梁國為避朱全忠父諱,改名為焦夷,後又改焦夷為夷父。後唐初期恢復城父縣名。明朝初期廢黜。城父縣故城在今安徽省亳州市東南,今名城父村。

堂號

城父堂:以望立堂,亦稱焦夷堂、夷父堂。

歷史名人

姬詭諸

(公元前?~前651年待考),晉國人。著名春秋時期晉國君主,晉獻公,在位時間從公元前676年~651前?年為期二十六年,終年歲數待考,詭氏、詭諸氏得姓始祖之一。

夷詭諸

(公元前?~前678年待考),夷邑人(今安徽亳州城父)。著名東周大夫,夷邑君主,詭氏、詭諸氏得姓始祖之一。據史籍《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晉武公姬稱以曲沃伯取代晉文侯的子孫,“以一軍為晉侯”後,就揮軍進攻東周大夫夷詭諸的采地夷邑,還俘虜了周大夫夷詭諸 經東周王朝另一位與姬稱關係很好的大夫蔿國說情,晉武公就釋放了夷詭諸。但夷詭諸回邑後,自認為是東周上大夫,地位崇高,因此自傲托大,並未報答蔿國。於是蔿國惱怒起來,就又對晉武公說:“與我伐夷而取其地!”周釐王四年(晉武公三十八年,公元前678年),晉武公乘周大夫子國之亂,出兵征伐夷詭諸的采邑夷邑,殺了夷詭諸而取其采邑,從此該地成為晉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