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明朝,陸時雍,輯有《古詩鏡》三十六卷、《唐詩鏡》五十四卷,撰有《詩鏡總論》一卷。
印度古代文學理論著作。署名檀丁,一般認為就是印度古代詩人、小說家,梵文古典小說《十公子傳》的作者檀丁(約7世紀)。
全書是詩體,分3篇,共有660節詩。它論述文學的體裁分類和風格派別 ,在同時代婆 摩 訶的《 詩
莊嚴論》基礎上,提出了風格論。第一篇論述文學的分類、風格和詩德,第二篇論述“義莊嚴”,第三篇論述“音莊嚴”和詩病。檀丁將風格分為兩種 :維達巴風格和高 達風格 。他本人偏 愛前者。風格由詩德決定。構成維達巴風格的10種詩德是:緊密、顯豁、同一、甜蜜、柔和 、易解 、高尚 、壯麗 、美好和暗喻。而構成高達風格的詩德大體與這些相反。檀丁並不因偏愛維達巴風格而否定高達風格,因為不同的風格各有其魅力。與詩德相對立的概念是詩病 。書中列舉 10 種詩病 :意義混亂、內容矛盾、詞義重複、含有歧義、次序顛倒、用詞不當、失去停頓、韻律失調、缺乏連聲及違反地點、時間、技藝、習俗、正理和經典。但檀丁認為它們只在一定背景中才成為詩病,如意義混亂用於醉漢和瘋子,詞義重複為的是表現極大同情,就反而成了詩德。
有藏文譯本,對西藏古典文學有一定影響。漢文尚無全譯本。
目錄
前言
提要
詩鏡原序
詩鏡總論
古詩鏡
古詩鏡卷
漢第
箜篌引
薤露歌
蒿里曲
董逃行
相逢行
善哉行
西門行
東門行
婦病行
孤兒行
艷歌何嘗行
艷歌行
滿歌行
淮南王篇
傷歌行
悲歌
前緩歌聲
枯魚過河泣
雜歌
古八變歌
古歌
古歌
鐃歌十八曲
古詩鏡卷二
漢第二
古詩十九首
古詩
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