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語文——走筆黃土地

詩意語文——走筆黃土地

《詩意語文——走筆黃土地》分為《讀萬卷書·思悟篇》和《行萬里路·情感篇》兩大部分,每個部分又各分為三輯,總計147篇文章,都是作者多年來邊教學邊寫作,發表在全國各大報刊等媒體上的文章。這些文章從對讀書和日常生活的思考感悟,到對文學的認識理解和文學現象的觀察思考,從對遊歷山川美景的感想和體悟,到對四季冷暖和鄉間風光的細緻描寫和獨特體味,都表現出了作者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和作家的雙重角色的內在思想、個人特質和擔當意識。

陝西出版傳媒集團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詩意語文——走筆黃土地
  • 作者:郭軍平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
  • 出版社:太白文藝出版社 
  • 類別:散文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詩意語文》分為《讀萬卷書·思悟篇》和《行萬里路·情感篇》兩大部分,每個部分又各分為三輯,總計147篇文章,都是作者多年來邊教學邊寫作,發表在全國各大報刊等媒體上的文章。這些文章從對讀書和日常生活的思考感悟,到對文學的認識理解和文學現象的觀察思考,從對遊歷山川美景的感想和體悟,到對四季冷暖和鄉間風光的細緻描寫和獨特體味,都表現出了作者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和作家的雙重角色的內在思想、個人特質和擔當意識。其中,“書海泛舟”一輯的篇章大都是作者讀書的思考和感悟,但又不是對原作的簡單分析和概括,而是從文章的內涵出發,聯繫生活實際,抒發獨特的感悟或提出自己的觀點。比如開篇文章《詩歌與文化:漫步詩林話”登高“》,作者從古時的“登高”習俗寫起,,援引歷朝歷代經典詩詞中關於“登高”的詩句,不僅對”登高“這一傳統民俗的歷史起源進行了可靠的論證,而且生髮出古人登高言志、思古、壯懷、望遠的各種精神境界,可謂“於細微處見精神”。再比如,對《水滸》中的人物王倫從第一位梁山主人到最終被林沖所殺的可悲下場,得出了一個企業和單位要興盛和發展就必須去掉“山頭主義”的用人思想,選賢任能。還有議王安石《臨川文集》中記載的王德用與孔道輔的故事警示人們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斤斤計較,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這些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是一個善於思考,勤于思考,而且是善於深度思考的人。這無論是於教學,還是於寫作,都是必需具備的習慣和素養。
《思悟篇》第二輯“親近文學”中的一組文章,體現了語文與文學的關係。古典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學的淵源,是自古及今的寫作者取之不盡的文學營養寶庫,也是中學語文教學精選篇目的重要來源。尤其是經史子集中一些經典篇章,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作為語文教師對這些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更重要的是他從這些經典中感悟和理解了語文和文學的關係,不但在教學中為學生精心講解這些經典,而且從文學的角度對這些經典進行深入的解讀。“親近文學”中,《上善若水讀老子》《莊子,一條會飛的魚》《生命中那汪清清的小石潭》等篇目,就是對經典古文深入解讀的文章。在這些文章里,老子水一樣以柔克剛的智慧,莊子魚一般崇尚自由、不受羈絆,無拘無束的境界,陶淵明遠離朝堂、安居田園的卓絕特立,柳宗元借一潭清水抒發身在宦海追求澄澈、情懷的高雅,還有空懷一腔報國熱情的陸游,雖顛沛流離也不捨悲憫情懷的杜甫,等等,都在作者的筆下得到富有情感而又深刻到位的分析和挖掘。除此而外,這一輯里,還有好多文章,是對現當代一些作家和文學作品以及文學現象的認識和見解,也不乏精彩和獨到之處。比如在《近讀陳忠實》里,談到陳忠實和路遙的作品,作者認為路遙的寫作偏重反映當代社會現實,誇張、荒誕的構思受到影響,制約了文章的張力;而陳忠實的作品運用了拉美魔幻荒誕藝術技巧,構思大膽,富於想像,“充滿誘惑人的磁力”。談到對文學的理解,他認為:“文學是一種藝術的生活方式”,“優秀的文學能承擔起文化建設的重任”,“文學需要安靜”,文學的指向在於人的心靈,等等;在表達文學觀點的同時對當下一些文學現象也進行了思考和批判。
《情感篇》第一輯“走筆山川”是作者寫給生他養他的這片黃土地的一組讚歌。“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的老潼關,以明清古建築群而久負盛名的韓城党家村,“史聖”司馬遷祠,澄城明樂樓、拴馬莊石雕等人文古蹟,五嶽之一的華山、合陽處女泉等名勝景點,都在作者富有激情的筆下得到了濃墨重彩的抒寫和讚美。這裡的溝壑、山樑、園林、白鶴、橋樑、瀑布等都是作者藉以抒發對這片土地熱愛之情的載體,也因此而觸發了作者對歷史風雲、對人類發展、對人生價值的深層思考。從潼關的歷史地理意義,作者想到了一千多年前因“安史之亂”在這裡上演的一場歷史悲劇;游司馬遷祠,作者想到了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寫的《夢碑》里司馬遷之妾隨清娛的一番話,表達了對太史公悲劇人生的嘆惋和史學成就的敬仰;從對拴馬樁石雕形象地探索,作者聯想到人、民族和國家的歷史淵源,喚起了讀者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在《橋》里,作者由飛架溝壑之上的高架橋,慨嘆人類創造力的偉大;在《看山》里,作者寫到“山是一座打坐修煉的佛”,讚美山的凝重、沉穩、堅強、內斂、大氣,認為山的境界是人生需要提升的境界;在《園林深深》里,寫到園林中的石頭,作者說石是“山骨”,認為“在園林小天地里難以再現完整的山,便用石頭點綴,以便使人聯想到山”,並用古典園林鑑賞的標準“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來抒寫園林景致的美好。這一切在整個書中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但都無不傳達出同樣的主題,那就是作者對黃土地的一片深情。無論是作為教師要“傳道授業解惑”,還是作為作家要創造具有教化作用的文學作品,這樣的情懷都是必需的。
“生活如歌”一輯,以及《情感篇》裡面“四季走筆”、“鄉間走筆”的一系列文章都是抒發作者對平凡生活、四季風物、鄉情農事的真摯感情的。從《詩意的棲居》《生活如詩》《敬畏平淡》,到《鞭炮里的春天》《詩意雨天》《草的讚歌》,還有《樹,一道美麗的風景》《秦之聲——黃土地的根》等等,這些文章或狀寫一物一景、或立足一事一情,從不同的角度抒發了作者對他所生活著的這塊黃土地的熱愛和真情,也反映出作者樂觀、向上、積極、平和的生活態度。
《詩意語文》這本書不僅對語文教學是一個範例,對渭南和陝西的文學發展也是一個豐富和促進,而且對任何讀到這本書的人在認識和理解生活上都有積極的借鑑作用。
最後要說明的是該書獲得了渭南市第二屆杜鵬程文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