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學史(修訂版)上下冊

詩學史(修訂版)上下冊

《詩學史(修訂版)上下冊》由河南大學出版社於2010年5月出版,作者是(法) 讓·貝西埃 / (加)伊·庫什納。

基本介紹

  • 作者:(法) 讓•貝西埃                       /            (加)伊•庫什納
  • 譯者:史忠義
  • ISBN:9787564901592
  • 頁數:704
  • 定價:86.00
  •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5
  • 原作名:The History of Poetics
  • 叢書:  新世紀經典譯叢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是由國際比較文學學會醞釀討論,西方近三十所院校的36位著名學者撰寫而成的總結性西方詩學史著。上自前柏拉圖時代起,下訖二十世紀末。按年代分期下圍繞專題展開討論。涉列文論作者近兩千人,文論作品一千五百餘部(篇)。內容充實,史料豐富,結構恢宏,匯集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最新研究成果。
任何人都不可能成為文學領域的預言家。文學挑戰任何預言。不過我們至少可以斷言,當前,詩學比任何時候都更活躍。20世紀在探索和建立真正的文學科學方面取得了毋庸置疑的進步,它善於想像並界定極其豐富的概念,從多方面觀照文學,試圖最終把它們融為一個整體。自結構主義潮流以及與其須臾不可分離的關係概念勝利時起,任何理論遲早都會考慮到多種文學因素的相互作用。特別是作者、文本和讀者的相互作用.還要加上文學系列和其他文化系列(如藝術系列、哲學系列等)和社會系列,簡言之.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繼俄羅斯形式主義和布拉格學派的先驅者之後,我們看到起先潛藏在反歷史主義的孤立作品裡的結構概念開放並發展為已成燎原之勢的文本間性概念。任何文本皆與其他文本相關聯.昔日孤立的結構概念最終還開放並發展為愈來愈廣泛的經受過時間考驗的種種整體概念。文學構成多元體系,各種體系之間互相關聯.互相交叉,互相跨越。

作者介紹

讓·貝西埃,法國巴黎新索邦大學比較文學教授,曾任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在歐美多所大學任教,近期主要著作有《文學及其修辭學》 (PUF,1999),《文學有何地位?》(PUF,2001)和《文學州論的原則》(PUF,2005)。
伊·庫什納,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比較文學教授,在文學理論、文學人類學、美學、加拿大英法文學關係、歐洲語言文學關係史等領域的研究中均有建樹,曾任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會長,渥太華大學校長等職。
羅·莫爾捷,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教授,比利時皇家法語語言和文學學院院士,皇家道德和政治科學學院院士。
讓·韋斯格爾伯,比利時大學教授,比利時著名學者和出版家,個人著述數十部。

作品目錄

泛對話原則與詩歌及文學批評中的對話現象(代譯序一)
文學、攝影等藝術活動之本質的再思考(代譯序二)
導言
第一部分 古代詩學
最初的定義與疑問
哲學、詭辯論和修辭學的介入:延伸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賀拉斯
修辭學與崇高
結論
參考書目
第二部分 中世紀詩學
1、中世紀拉丁語的文學理論
2、南派與北派行吟詩人
3、從但丁到梅迪契:“俗語”詩的尊嚴
4、從紀堯姆·德·馬紹到修辭學家:探索法語的高雅寺
5、中世紀的西班牙詩學
第三部分 文藝復興時期的詩學
文藝復興時期的詩學
導論
16世紀的詩學史
第四部分 17世紀的詩學
17世紀的詩學
1、天才與規則
2、歐洲的巴羅克文學,法國的古典主義
3、舊與新
第五部分 18世紀的法國、德國、英國和義大利詩學
第六部分 19世紀: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自然主義、象徵主義
第七部分 20世紀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