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筆自書

試筆自書

《試筆自書》,又名《在儋耳書》,作者是蘇軾,收錄在《蘇軾文集》。該文寫於蘇軾謫居海南時期的戊寅九月十二日,通過一則寓言故事自嘲,反映了蘇軾以宇宙之巨觀反觀人生艱難之渺小的智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試筆自書
  • 作品別名:在儋耳書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蘇軾文集
  • 作者:蘇軾
原文,翻譯,賞析,作者介紹,

原文

試筆自書(又名《在儋耳書①》,寫於蘇軾謫居海南時期)
吾始至南海,環視天水無際,悽然傷之曰:”何時得出此島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積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四海中之中,有生孰不在島者?覆盆水於地,芥浮於水,蟻附於芥,茫然不知所濟。少焉水涸,蟻即徑去;見其類,出涕曰:”幾不復與子相見。“豈知俯仰之間,有方軌②八達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戊寅九月十二日,與客飲薄酒小醉,信筆書此紙。
【注釋】:
①儋耳:地名,今海南省儋縣。
②方軌:兩車並行。

翻譯

我剛開始到海南島時,環顧四面大海無邊無際,悽然為此悲傷,說:“什麼時候才能夠離開這個島呢?”一會又停下來想想,天地都在積水中,九州也在大瀛海中,中國小海中(這幾句應該很白話了,見戰國時期哲學家鄒衍的學說和《莊子》),難道有生下來不在島上的嗎?把一盆水倒在地上,小草葉浮在水上,一隻螞蟻趴在草葉上,迷茫的樣子不知道如何渡過。一會兒水幹了,螞蟻於是徑直下葉走。見到同類,哭著說:“我差點再也見不到你了。”哪知道一小會後就出現了四通八達的大道呢?想到這個可以笑一笑。
戊寅九月十二日,和客人喝少許酒微醉,隨筆寫下這篇文章。

賞析

黃州惠州再到海南島儋州蘇軾被朝廷貶謫到了天涯海角。他的心情也低落到了極點。環視海天一色,浩淼無際,一種孤獨、漂泊之感油然而生。他不禁悽然自問:“何時才能夠離開這座小島啊?”
蘇軾是何等達觀、超脫、智慧之人。轉念之間,他便跳出了自身,跳出了海南島,甚至跳出了地球。他在九天之上俯瞰小小寰球,原來這天地、九州中國不都在海水的包圍之中嗎?每個人不都是生活在島上嗎?既然這樣,我又有什麼好悲傷的呢?
不僅如此,蘇軾還講了一個精彩的寓言故事,既講給自己聽,也講給他人聽。一盆水倒在地上,飄浮起一片草葉,草葉上正好爬著一隻螞蟻。螞蟻以為身陷汪洋大海之中,茫然不知所措。少頃,水幹了,螞蟻徑直爬了出去,見到同伴,哭泣著說:“差點不能與你相見了。”從這個寓言故事中,蘇軾悟出轉折和出路往往就在俯仰之間蘇軾就是這樣自嘲自解,自我安慰,淡定地面對逆境和痛苦,心境漸趨平靜與澄明。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像蘇軾那樣善於調適,善於解脫。有時換個角度,換種思維方式,便能頓覺天地寬廣,便能“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想起了蘇的一首詞《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當是與《試筆自書》同一種態度與境界啊。

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