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花蝶

《詠花蝶》是南北朝文學家溫子昇的詩作。此詩前六句用了流轉的筆致、明麗的色彩,表現“花、蝶”之美和觀賞之曲;後二句突發“離居”之嘆。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詠花蝶
素蝶向林飛,紅花逐風散。
花蝶俱不息,紅素還相亂。
芬芬共襲予,葳蕤從可玩。
不慰行客心,遽動離居歡。

創作背景

富於色彩美的花與蝶之景,無意間落於欣喜止步的一瞥之間,便在詩人心上,衍生了這首清麗如畫的詠物小詩。

作品鑑賞

首先進入視野的,且吸引了行旅中的詩人目光的,是翩躚飛舞的蛺蝶。大約由於來得太快的緣故,詩人來不及注視,便已掠過眼際,飛向了一片樹林中。故而詩的起筆也快:“素蝶向林飛”——背景是青山、綠野,還是清流、村舍,全留作空白。落筆便畫眼前的蛺蝶,正是要捕捉住這稍縱即逝的翻飛之態。但它又不是線條勾勒的素描,而是色澤淋漓的水彩:在飛快落筆中點染的,是連翩接翼的白亮亮的蝶影,以及一抹青翠欲滴的綠林。而後移動目光,投向蛺蝶飛去的樹林。卻又驚喜地發覺,其中竟有幾樹桃花,紅火如燃——怪不得吸引了這么多的白蝶呢!那么再在蝶影近處,畫幾株紅麗的紅麗的桃樹吧,駘蕩的春風畫不出,須得借重重花雲在枝頭的流動加以表現;風中飄散的落花很美,襯以樹間萋萋如茵的芳草,豈不更見風姿——這才是詩人在剎那間所目接,並在“紅花逐風散”五字間展現的,那個輕盈、繽紛的美好境界。
隨後的情景,便很難用畫筆描摹了:“花蝶俱不息,紅素還相亂。”那應該是一個緩緩移動的近鏡展示。花兒在春風中搖曳、飄墜,當然還帶著熱情的笑靨,左顧右盼著飛近身來的翩翩蛺蝶;蝶在花枝間翻飛、穿行,似乎也感受到那仿佛在枝頭傳響的紅花的召喚,於是便頻頻起落、親切致意。一片盈盈紛揚的白,向著一片漾漾的紅,流動、交融,便在詩人眼裡,幻出了一個繽紛繚亂的彩色世界。這就是“紅花逐風散”所帶給詩人、再經詩人傳達給讀者在視覺奇觀。伴隨這一切出現的,更有飄浮空中、芳菲襲人的花香氣息,以及枝葉扶疏、秀色可餐在綠綠樹影。詩人沉醉了,情不自禁便又吟成了“芬芬共襲予,葳蕤從可玩”的忘形之句。這花、蝶共舞於春風中的美好情景,的確可以激發人們心頭的不盡喜悅,以及觀賞、玩味的盎然興致。
令人不解的是,詩之結句卻在由衷讚嘆的歡悅觀賞中,驀地一折,化作了充滿懷思的喟然嘆息:“不慰行客心,遽動離居歡。”把握詩情轉折的關鍵,正是句中的“行客”二字。原來,此詩之作,不是在庭院閒步的幽居之所,也不是踏青賞春之時,而是在詩人離居外出在客旅途中。對於風餐露宿在客子而言,旅途中最難排遣在,總是那隱隱襲上心頭的、對於故鄉故居的深切思情吧!如果說,這種思情可以在剎那之間,為旅途目接的“花、蝶”奇景所轉移,且在一瞥之間湧起一種激盪心弦的審美感動的話;那么,當這種感覺的退潮,原先被轉移的懷思,便會再度縈繞心空。而且因了他鄉美景的撩撥,有時往往會表現得愈加濃烈。現在,我們的詩人亦正處於這樣的心境之間。他鄉的紅花素蝶縱然美好,也不能慰藉“離居”遠行的客子之心。出現於詩之結尾的,正是這樣一位被“紅素還相亂”之景,攪得心緒紊亂,而陷入對家鄉的深切懷思中的孤寂身影。
從這一特點心境看,此詩前後多表現的情感上的驀然轉折,應該說還是可以理解的。但詩人在處理上是否成功,則又是另一回事了。從全詩基調看,前六句用了那般流轉的筆致、明麗的色彩,表現“花、蝶”之美和觀賞之曲,並未融入客子思遠的一絲意緒;這就是與後二句所突發的“離居”之嘆,形成了很不協調的情感交錯,給人以明顯的拼湊之感。因此,從寫景狀物的富於色彩、動態之美,前六句的確顯示了詩人的高超表現技巧;從抒情寓意而言,則此詩之後二句,顯然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式的敗筆。

作者簡介

溫子昇(495—547),北魏文學家。字鵬舉,濟陰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曾任侍讀兼舍人。東魏末,高澄引為諮議參軍。後元僅等作亂,高澄疑溫子昇同謀,下獄死。能詩文,在當時北方文人中頗有名望,但作品傳留較少。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溫侍讀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