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白海棠和韻二首

《詠白海棠和韻二首》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是小說人物史湘雲所作的兩首首七言律詩。第一首詩首聯寫出了初見海棠的驚喜之情;頷聯寫寫白海棠之白;頸聯以冰雪比喻白海棠的晶瑩;尾聯以反問句式收束全文,高度讚揚了白海棠的精神。第二首詩首聯以蘿薜香草相襯托,切入詩題,寫白海棠對待生活環境的態度;頷聯寫人與花互相感應;頸聯進一步抒發幽情;尾聯點明寫作此詩的目的是訴“幽情”。兩首詩一喜一悲,第一首詩氣格高雅,興致濃郁;第二首詩音調淒涼,哀音婉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詠白海棠和韻二首
  • 作者:曹雪芹
  • 創作年代:清代
  • 出處:《紅樓夢》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詠白海棠和韻二首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門,種得藍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愛冷,非關倩女欲離魂。
秋陰捧出何方雪?雨漬添來隔宿痕。
卻喜詩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牆角也宜盆。
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
玉燭滴乾風裡淚,晶簾隔破月中痕。
幽情慾向嫦娥訴,無奈虛廊月色昏。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都門:本指都城中的里門,後通稱京都為都門。
  2. 藍田:縣名,在今陝西省渭河平原南緣,秦嶺北麓,渭河支流灞河上游。該地以產美玉著名。
  3. 自是:本是。霜娥:青霄玉女,主管霜雪的女神,亦稱青女。
  4. “非關”句:此句典出唐代陳玄佑離魂記》。故事說:張鎰的幼女倩娘與王宙相愛,張鎰將她另許他家,王宙憤恨而訣別遠行,途中倩娘忽然追至,兩人就一起遁去。他們在外地共居五年,回家看父母,家人都驚訝不已。這時,從房中跑出倩娘,與回家的倩娘相抱,合成一體。原來當時倩娘怨忿成病,臥床數年不起,跟王宙外逃的只不過是她的魂魄。這是一個不滿包辦婚姻的傳奇故事。
  5. 秋陰:秋天的陰雲。捧出:將秋陰擬人化,也寫出了花的形狀。何方雪:雲陰與雨雪相連,但秋天無雪,所以要用“何方”二字。
  6. 肯:豈肯。
  7. 蘅芷(héng zhǐ):蘅蕪、清芷,都是香花芳草。蘿薜:藤蘿、薜荔,都是蔓生植物。此句為下句寫海棠種植隨處適宜而先寫環境。
  8. 斷魂:形容極度悲愁。
  9. “玉燭”句:白玉色的蠟燭,燭芯燒完、蠟淚滴乾時剩下的是一堆凝脂,以喻花。
  10. 晶簾:水精簾。從水精簾內可見簾外景物,唯白色的東西不明顯。
  11. 幽情:隱藏在心中的怨恨。
  12. 無那:無奈。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其一
似神仙在昨夜裡忽然降臨京都之門,又似如傳說般的種得了藍田玉一盆。
本來是神話中的霜神青娥偏愛寒冷,並不關那為愛情而死的倩女要離魂。
秋日裡的密雲從哪裡捧來潔白冰雪?雨水浸潰又使她增添了隔宿的淚痕。
可喜的是詩人吟詠唱和從不知疲倦,怎肯令你寂寞孤獨地度過清晨黃昏!
其二
蘅芷香草縈砌盤階連線著蘿薜纏繞的園門,白海棠啊你既適宜種在牆角也適宜栽在盆。
你難於找到知音是因為你是那樣喜歡潔淨,秋天就要到來我為你悲哀神傷簡直要斷魂。
你白如凝脂就象那玉燭在風裡滴幹了眼淚,身上還留有皎潔月光被水晶簾隔破的斑痕。
深藏在內心的衷情啊要向嫦娥傾訴,無奈那寂靜的長廊上卻又夜色昏昏!

創作背景

《詠白海棠和韻二首》出自《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是賈探春發起的海棠詩會的作品,由賈探春、薛寶釵賈寶玉林黛玉完成四首作品,詩會當日史湘雲並不在場,在收到邀請後,史湘雲趕到賈府和韻了這兩首詩。《詠白海棠和韻二首》即是由史湘雲所作何韻詩。海棠詩會這一時間看起來還是大觀園的“太平盛世”,但正統與異端的激烈搏鬥;嫡庶之間的生死相爭,已經連續發生。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年輕一代,在這座實際是危機四伏的“樂園”里,賞花飲酒,而衰亡的預感,也正在侵襲著他們的享樂生活。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其一
這首詩寫來跌宕瀟酒,與史湘雲憨直明快熱情長爽的個性是一致的。
這首詩的一、二句突兀而來,說神仙降都冂,說藍田種玉,顯得熱情洋溢,把初見海棠的驚喜之情和盤托出。這兩句總起全詩,“聲色之情,爰乎情性,出乎自然”,定下了全詩明麗清峻的基調。
三、四句寫白海棠之白,卻是從它給人的感受中寫出,構想奇特。海棠之白是冷色,給人以冷感。作者以“自是”、“非關”一正一反的詞語,把兩個神話傳奇故事扭結在一起,來表現海棠的顏色與神韻。說是“非關”,其實正是與“倩女離魂”的故事有關。“倩女離魂”見唐人陳玄祐的傳奇小說《離魂記》,小說中的人物張鎰之女倩娘與表兄王宙相愛,張鎰卻將她另許他人。王宙憤而遠行,途中倩娘怱連夜追至,遂一同出走。五年後,他們回家看望父母,這時房中久病的倩娘迎出,與歸來的情娘合カ一體。原來跟王宙出走的是倩娘的靈魂。後人據此常把女子為愛情而死稱為“倩女離魂”。曹雪芹以此來形容海棠,也就賦予了地以一往情深的神韻。
五、六句又另作奇想,以冰雪比喻白海棠的晶瑩。這比喻本不算奇特,但“秋陰捧出何方雪”,從人們納悶尋思的角度寫出,比喻中套用擬人手法,秋天的層層密雲從什麼地方“捧出”潔白的冰雪,不僅海棠的形態畢現,且融入了人的賞嘆之情,這就不能不說是神來之筆了。“雨漬添來隔宿痕”,仍是擬人手法。雖寫淚痕,卻沒有感傷的情調,帶露的白海棠就此平添幾分俏麗。
全詩至此,可謂奇想連篇,一個神姿仙態,如冰雪似白玉,嬌憨而又一往情深的白海棠形象已躍然紙上。如此形象,令人喜愛。於是,這首詩趁勢以“詩人吟不倦”作結,以詩人唯恐它寂寞孤獨的說法,把對海棠的喜愛之情又加深了一層。
全詩詠白海棠,先以神仙、白玉稱之,次以傳奇神話渲染之,從人的感受來表現它,最後委婉地表現人們對它的喜愛、迥護之情,真可謂跌宕起伏,亦可見史湘雲才思之敏捷。
其二
史湘雲的這第二首詠白海棠詩,雖同樣寫得跌宕瀟灑,讀來卻覺得深沉得多,給人以一種難於排遣的情懷,其立意顯然與第一首不一樣。如果說第一首白海棠詩表現了史湘雲性格樂觀開朗的一面的話,那么,這一首表現出來的卻是史湘雲性格的另一面了,表現的感情也要複雜深沉得多了。這或許是史湘雲在詠物抒懷時,更多地聯繫了自己的身世命運的緣故。
首聯以蘿薜香草相襯托,切入詩題,寫白海棠對待生活環境的態度。蘿薛香草在園中或垂山巔,或穿石隙,垂檐繞柱,紫砌盤階,到處生長。“蘅芷階通蘿薜門”就寫出了它們的生長特性,史湘雲寫蘿薜香草的用意在於村托白海棠。“也宜牆角也宜盆”的白海棠,與蘿薜香草一脈相通。白海棠“也宜牆角也宜盆”,應該看作是史湘雲胸襟的流露,是其人生態度、性格特徵的形象喻義。史湘雲出身名門,身居綺羅叢中,但幼年孤苦,無人嬌養,身受嬸母的虐待,後來只得投靠賈府。對於這種身世命運,她卻偏能灑脫對待,隨遇而安。“也宜牆角也宜盆”也算是其“英豪闊大寬宏量”的表現吧。“也宜牆角也宜盆”,是詩中的情結,詩中所抒之情,均與它相聯結,均由此而生髮。細細體味起來,詩句中不無一種無可奈何的味道。史湘雲雖能隨遇而安,但對於自己的處境和前程命運,卻又並非全無考慮。內心深處鬱積太多的憂慮、苦悶和壓抑感,總是要發泄的。白海棠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她的審美對象,她和“也宜牆角也宜盆”的白海棠有著同命相憐的感情聯繫。因此,白海棠也就成了她內心情感的載體,從而產生了詩的中間兩偶”,人“易斷魂”,對仗工穩,詩意互相照應,人與花互相感應,從而大大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量。
頸聯緊承上聯進一步抒發幽情。秋風中搖曳的白海棠花,像白玉色的蠟燭在風中滴乾眼淚,剩下一堆凝脂,潔白無瑕。在夜色中,花月相對,花兒潔白,明月皎潔,中間卻被水晶簾“隔破”,於是潔白的花兒印上了道道斑痕。詩句寫得極富朦朧美,富有情韻。“滴千”“風裡淚”與隔破”“月中痕”的意象,給人以枯竭斷絕、歡樂成空的聯想,傷感的情懷暗蓄其中。《紅樓夢》常在詩詞曲賦謎語中暗示人物的命運,這裡,曹雪芹又一次運用了這種手法,再一次通過人物自己的詩詞暗示了她的命運結局。
詩的最後一聯證明,史湘雲寫作此詩的目的是訴“幽情”。“幽情”者,平日深藏在內心不易也不願說出的感情也。史湘雲今日對花生情,托花寄興,結果卻是感情更為洶湧。既然在世間“難尋偶”,於是便想著“要向嫦娥訴”,詩的結句道出:“無奈虛廊夜己昏”,夜色昏昏,長廊寂靜,連嫦娥也休息去了,史湘雲那種幽情無處投訴的苦悶表達得多么深沉。

名家點評

寧波大學浙東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季學原《紅樓夢詩歌精華》:第一首詩,既以出人意表之筆,讚美了白海棠,又讚嘆了詩人們對白海棠的盡情詠唱,從而展現史湘雲那英爽闊大的性格和豪情勃鬱、興會淋漓的詩人氣質。頷聯二句以議論為詩,隱隱透露了史湘雲對悲劇人生的理性思考,而所用的神話人物故事,又展示了她在多蹇的生活中超脫、俊逸的浪漫氣質。第二首詩,在史湘雲的筆下,白海棠既沒有寶釵的自珍、自矜,也沒有黛玉的纖麗、嬌弱,顯得曠達自在,隨遇而安。

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