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利城山居》是東晉僧人支遁所作的五言古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詠利城山居
- 作者:支遁
- 創作年代:東晉
- 作品出處:《支遁集》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詠利城山居①
五嶽盤神基,四瀆涌盪津②。
動求目方智,默守標靜仁③。
苟不宴出處,托好有常因④。
尋元存終古,洞往想逸民⑤。
玉潔其巖下,金聲漱沂濱⑥。
卷華藏紛霧,振褐拂埃塵⑦。
跡從尺蠖屈⑧,道與騰龍伸。
峻無單豹伐,分非首陽真⑨。
長嘯歸林嶺,瀟灑任陶鈞⑩。
作品注釋
①利城,漢代縣名,屬東海郡。東漢末曹操升其為郡,魏、晉復為縣。縣治故城因山為基,在今山東臨沂市東百里處。東晉時此地為南北交爭之地,歸屬不定。支遁所詠,蓋曾旅居於此地也。
②五嶽:泰山、衡山、華山、恆山、嵩山等五大名山的總稱。《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鄭玄註:“五嶽,東曰岱宗、南曰衡山、西曰華山、北曰恆山、中曰嵩高山。”《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同此說。盤,盤踞。一本作“磐”。神基,神仙之居所。四瀆,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的合稱。《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原注海者也。”盪津,浩蕩的涯岸。
③目:用作動詞,以……為目的。方智,佛語“十方智明”之略,泛指各種修行智慧。標,以……為標準。靜仁,恬靜和慈愛。
④宴:安於。出,出仕。處,隱退。托好,寄託美好。常因,佛語,一定的機緣。
⑤尋元:追本溯源之意。元,通“原”。終古,指遠古的淳樸風尚。洞往,洞察往昔。逸民,遠古的原始先民。
⑥其巖:原作“箕巖”,據他本改之。漱沂,原作“瀨沂”,據他本改之。這兩句是描寫利城附近的山水風光,上句寫瀑水自山崖而落其色潔白如玉,下句寫沂水之濱河水沖刷如奏金石之聲。
⑦“卷華”句:寫山中繚繞的雲霧甚至藏在髮髻之中。華,指華髪。“振褐”句,化用左思《詠史》其五“振衣千仞崗”之詩意。褐,粗布衣、麻衣,此指作者之衣。
⑧尺蠖(huò):尺蠖蛾的幼蟲,體柔軟細長,屈伸而行。《周易·易傳·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⑨“峻無”二句:都是作者自謙的話。峻,高大貌。單(shàn)豹,春秋時魯國的隱士。《莊子·達生》:“魯有單豹者,岩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伐,名聲、功業。分(fèn),情分、名分。首陽,指殷末在首陽山隱居的伯夷和叔齊。
⑩陶鈞:本指製作陶器所用的轉輪,此指天地造化。
作者簡介
釋支遁(314—366年),俗姓關,字道林,世稱林公、支公, 別號支硎。河東林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陳留(今河南開封市)人,東晉名僧。初隱於餘杭山,二十五歲時出家。游京師建康,為當時名士所激賞。後於剡縣(今浙江嵊州市)剡山開寺行道,僧眾百餘,並與王羲之、謝安、殷浩等游。晉哀帝曾應詔進京,於東安寺說經。著《即色游玄論》,創般若學即色宗。善草隸,好養鷹馬,亦喜談玄作詩。原集三十卷不存,今有輯本《支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