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文體學

評價文體學

《評價文體學》是2014年11月20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宣維。

基本介紹

  • 書名:評價文體學 
  • 作者:彭宣維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1月20日 
  • 頁數:512 頁 
  • 定價:72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 
  • ISBN:978-7-301-24779-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章節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現在主義哲學為基礎、語言的過程-維度模式為平台,在確立“作者-文本-讀者”一體化認知解讀模型的基礎上,以批評-審美為著眼點,嘗試建構一種文學文本分析框架,進而以故事事件和情節為依據,闡發作品中的整體評價動機,揭示各類評價意義、作者介入話語過程的方式、敘事口吻的強弱。據此,作者以《廊橋遺夢》為例,按範疇類別刻畫人物情感、性格、能力、外貌、品德、才情,對象外觀、構成與價值。這些內容超出了先前各類文體學的基本關注對象,兼及敘事學關於文學話語的敘述修辭技巧、以及文藝批評針對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而後者正是文學虛構性的終極指向;而以此為據的評價諸範疇還能在元話語層次上對分析行為本身做出審美性的批判。行文表明,文學與文學研究是以評價為特點、手段和目的的互動性藝術話語行為;文學性就是評價性。

作者簡介

曾為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教授,現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語言學博士,在《外語學刊》、《外語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現代外語》、《外國語》、《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國外語》、《外語教學》、《外國語文》、《當代外語研究》等核心期刊及文集發表論文130篇,出版《語言與語言學概論》等7部學術著作。

章節目錄

前言
一、緒論
1.1 引言
1.2 相關背景
1.3 何需評價文體學?關注範圍?
1.4 評價文體學的理論框架
1.5 評價文體學定位與本書概要
二、評價文體學歷史沿革
2 亞里士多德的評價之路 --評價思想溯源及其對文學研究的啟示
2.1 引言
2.2 亞氏論述中涉及的'情感'和'鑑賞'意義
2.3 亞氏論述中涉及的'判斷'意義
2.4 亞氏論述中涉及的'介入'和'級差'意義
2.5 評價範疇的多層次性及其價值
2.6 總結
3 亞里士多德之後 --赫爾摩吉尼斯風格說及西方文藝審美的評價取向
3.1 引言
3.2 赫爾摩吉尼斯論風格
3.3 西方文藝批評的評價之路
3.4 總結
4 先前的文體學與敘事學研究 --語言學定位及其評價立場
4.1 引言
4.2 相關理論的整體評價定位
4.3 從概念相度看相關研究的評價主旨
4.4 從人際與語篇相度看相關研究和評價主旨
4.5 文化語境視角
4.6 多角度的相關研究及其評價主旨 …
4.7 總結
三、評價文體學理論範式
5 評價文體學的理論範式 --現在主義認識論與系統功能語言學操作平台
5.1 引言
5.2 '現在'的觀念
5.3 操作平台--系統功能語言學
5.4 總結
6 評價文體學的學科前提 --一體化解讀機制及相關議題
6.1 引言
6.2 '作者-文本-讀者'一體化解讀機制
6.3 評價文體學的操作原則與分析框架
6.4 總結
四、評價文體學模型建構
7 文學話語中的前景化評價成分 --從圖形-背景關係看三類評價者及其網路關係
7.1 引言
7.2 僅有(隱含)作者或/和敘述者出現的情況及其關係
7.3 隱含作者、敘述者和敘述對象--三種評價立場的配置模式
7.4 隱含作者、敘述者、敘述對象
1和敘述對象2-- 四重評價立場的配置模式
7.5 敘述角色--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關係
7.6 隱性評價與隱含作者
7.7 總結
8 從前台走向背景 --文本背後的多層次評價主旨
8.1 引言
8.2 前景化視角下評價意義的語詞組織
8.3 走向背景--評價意義成分的話語組織
8.4 常見修辭格的非前景化整體評價主旨
8.5 抒情性散文與小說中的整體評價主旨
8.6 總結
9 評價文體學的批判-審美觀 -- 超越評價範疇的波動平衡模式
9.1 引言
9.2 對立波動平衡--共時視角
9.3 穿梭波動平衡--泛時視角
9.4 構成平衡關係的主要範疇
9.5 總結
五、《廊橋遺夢》文本分析
10 整體中心-邊緣成分的文體分布模式 -- 以意願和愉悅為整體中心的情感意義
10.1 引言
10.2 男女主人公為情感者的意願成分
10.3 以男女主人公為情感者的愉悅成分
10.4 以男女主人公為情感者的滿意和安全成分
10.5 總結
11 局部中心-邊緣成分的文體分布模式(一) -- 以能力與可靠性為局部中心的判斷意義
11.1 引言
11.2 男女主人公為判斷對象:能力性成分
11.3 男女主人公為判斷對象:可靠性成分
11.4 男女主人公為判斷對象:其他判斷成分 …
11.5 以男女主人公和敘述者為判斷者的恰當性成分
11.6 總結
12 局部中心-邊緣成分的文體分布模式(二) --以反應性為局部中心的鑑賞意義
12.1 引言
12.2 以男女主人公為對象的反應性成分
12.3 邊緣性反應成分
12.4 其他邊緣性成分:構成性與估值性成分
12.5 總結
13 評價方式:單聲乎?多聲乎? -- 說話人介入話語過程的策略
13.1 引言
13.2 “收縮”成分
13.3 “擴展”成分
13.4 總結
14 評價口吻:強耶?弱耶? --針對態度和介入意義的級差意義
14.1 引言
14.2 數量級差成分的文體特徵
14.3 強度級差成分的文體特點
14.4 聚焦成分的文體價值:現象舉偶
14.5 總結
六、尾聲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