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子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保命集》卷中。具有澀腸止瀉之功效。主治①《保命集》:太陰脾經受濕,水泄注下,經治後腹痛漸已,泄下漸少。②《明醫指掌》:久病滑泄不禁,氣虛欲脫。臨床上用於治療濕熱泄瀉或下痢膿血之證。
基本介紹
- 名稱:訶子散
- 出處:《保命集》卷中
- 組成:訶子、木香、黃連、甘草
- 功用:澀腸止瀉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訶子(半生,半熟)一兩,木香半兩,黃連三錢,甘草三錢。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以白朮芍藥湯調下。
功用
澀腸止瀉。
主治
①《保命集》:太陰脾經受濕,水泄注下,經治後腹痛漸已,泄下漸少。②《明醫指掌》:久病滑泄不禁,氣虛欲脫。
方義
①《醫方集解》:木香、黃連,香連丸也,行氣清火,止痢厚腸;甘草、芍藥,甘芍湯也,甘緩酸收,和中止痛;加訶子澀以收脫,加白朮補以強脾;厚朴除濕散滿,平胃調中,故更藉以去余邪也。②《醫林纂要》:訶子酸苦澀,補斂肺氣,止瀉收脫,其用半生半煨者,生以上行肺,煨以下斂大腸;木香辛苦,能行下焦無形之氣以達於上而調和氣血,降上焦有形之物以行於下而決瀆去穢;黃連苦以降火而能厚腸,用茱萸炒即左金丸,引肺氣下行以止肝之過於疏泄,以黃連合之木香即香連丸,所以行大腸之郁滯而除其熱;甘草以厚脾土而生肺金;用白朮芍藥湯調下,芍藥以補斂肺金以斂大腸之氣,白朮以補土生金,補氣而輸之肺。
運用
臨床上常用於濕熱泄瀉或下痢膿血之證。
加減化裁
如止之不已,宜歸而送之也,訶子散加厚朴一兩,竭其邪氣也。
使用注意
《醫林纂要》:外邪未己者,此方非所用。
附註
方中沒食子用量原缺,據《普濟方》補。
重要文獻摘要
《醫林纂要探源》:“訶子散劉河間,治瀉痢既久,腹痛漸已而不止者,則非復外邪,而肺虛不能復斂也。肺與大腸相表里,肺受火克之餘,氣逆猶有餘火遺於大腸,因之而瀉不能止,且或至於脫肛,則宜以此治之。訶子(半生半煨)一兩,酸、苦、澀。補斂肺氣,止瀉收脫,其用半生半煨者,生以上行於肺,煨以下斂大腸;木香五錢。辛、苦,能行下焦無形之氣以達於上,而調和氣血,降上焦有形之物,以行於下,而決瀆去穢;黃連用茱萸炒過,三錢。苦以降火而能厚腸。用茱萸炒,即左金丸,引肺氣下行以止肝之過於疏泄;以S連合之木香,即香連丸,所以行大腸之郁滯而除其熱;甘草以厚脾土而生肺金,二錢。合為末,每服二錢,用白朮、芍藥湯調下芍藥以補斂肺金,以斂大腸之氣,白朮以補土生金,補氣而輸之肺。如不能止瀉,則再加厚朴,恐有餘濕,以此竭之。肺主治節,氣之所由升降。其或暑熱傷肺,而清燥之淫乃復。遏之燥者,秋金清冷,肅然之氣,則氣逆亂而生火,火遺於腑,泄痢。由之清勝於暑,則多成瘧;暑勝於清,則多成痢。及夫外邪已退,餘熱未除,則肺金未能遂其斂,而瀉有不能止者,故補肺以助之斂,訶子、芍藥皆補肺斂氣,補土以益其氣,甘草、白朮,皆補土益氣。而佐以行氣去熱之品,以安肺厚腸,是此方之治也。外邪未已者,此方非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