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晏殊
- 詞牌名:訴衷情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訴衷情⑴
芙蓉金菊斗馨香⑵,天氣欲重陽⑶。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⑷。
流水淡⑸,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⑹,鴻雁來時⑺,無限思量。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訴衷情:詞牌名,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⑵芙蓉:木芙蓉,一說為荷花,與時令不符。斗:比,爭。馨香:散布得很遠的香氣。
⑶天氣:時令,時節。重陽: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賞菊之俗。
⑷紅樹:指秋天葉子變紅的樹,如楓樹等。間:夾雜。
⑸淡:此指水緩流平滿貌。
⑹憑高:登臨高處。目斷:望盡,望到望不見。
⑺鴻雁:即大雁。大者為“鴻”,小者為“雁”。
白話譯文
芙蓉花和金黃的菊花在爭妍鬥豔,日子已將近重陽的時候。遠處的村莊秋色如畫,紅紅的樹葉間雜著稀疏的黃葉。
流水清淺,碧空萬里,道路茫茫難有盡頭。我登上高處,極目遠望,看見鴻雁飛來,心中湧起了無限的思量。
創作背景
夏承燾《二晏年譜》寶元元年(1038)條載:“《宋元憲集》有《和中丞晏尚書木芙蓉金菊追憶譙郡舊花》《和楊學士和答中丞晏尚書西園玩菊》諸詩。《宋景文集》有《賀中丞晏尚書春陰》《和中丞晏尚書憶譙渦》諸詩。《珠玉詞》有《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數枝金菊對芙蓉”二首,據二宋詩題,和二詞皆此年作。”從宋庠《宋元憲集》,宋祁《宋景文集》與晏殊唱和的詩題稽考,這首《訴衷情》詞,寫於仁宗寶元元年(1038)作者四十八歲時。這時,他從參知政事貶為外官已有六年,在知陳州(今河南淮陽)任內。他在陳州,政治上是不得意的。宋祁給他的信說他在陳:“視政余景,必置酒極歡。圖書在前,簫鼓參左。”以文酒景物的流連自遣。這首詞即是在這種背景中寫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屬流連景物之作,寫的是秋景。起兩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近重陽。”選出木芙蓉、黃菊兩種花依然盛開、能夠在秋風中爭香鬥豔來表現“重陽”到臨前的季節特徵;寫花又寫了時令,顯得簡潔。詞人直言重陽,為後文登高寫景做了鋪墊。“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兩句正面寫景。臨高而望,遠方村落星星點點,在霜葉染成的紅樹之間點綴著片片的秋草和茂葉凋零之後的樹的枝丫。在秋日艷陽之下,如妙筆彩繪的圖畫。至此,秋日如畫美景,詞人昂然遊興,躍然紙上。上片以流暢的筆墨描繪出重陽節前秋日登高所見景致,情思恬淡自然,語言明淨清新,不飾雕琢,亦不失於浮淺。
下片起三句九字皆寫景,“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從陸上寫到水,從地面寫到天。中原地區,秋雨少,秋水無波,清光澄淨,故用一“淡”字狀水;天高氣爽,萬里無雲,平原仰視,上天寬闊無際,故用一“長”字狀天。這兩字看似平常,對於寫陳州地區的秋景來說,卻是很貼切的。二句寫景之美,和范仲淹《蘇幕遮》的“碧雲天,黃葉地”等句相近。上面所寫,用筆疏淡,表現作者的心境是閒適的。到“路茫茫”三宇,就不同了,帶著感慨情緒。前路茫茫。把握不住,達如晏殊,說出這話,此中必有所指。接下去:“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寫久久地登高遙望,看到鴻雁飛來,引起頭腦中的無限思念,這裡的思念,是他詞中所常寫的,或認為是對於離別的心愛之人的思念。可聯繫前文,卻顯然不是。就當時處境看,這裡所寫的,應該是對朝廷的思念。盼望有早些把自已內調的訊息傳來,當然,亦有對家鄉的思念,不願明寫,故含混言之。
晏殊詞有不少是以男女愛情為題材的,這首詞不寫愛情,主要是寫景。景中的芙蓉、金菊、紅樹是否有對自己的品格的寓托,可以不作深論。以免流於附會;而下片結尾,根據寫作時代,說是他的仕官生涯不如意和期待的心情的反映,則是可以斷定的。
詞的特點,是反映這種心情很含蓄,寫景又淡而有味,富於畫意;著筆無多,沖和閒雅,自成宋初一首以寫景為主的出色的小令。在語言上,這首詞在具備晏殊詞溫潤端麗的一股特點以外,尤見秀潔清新,為全詞高遠淡雅、陶然曠達的意境提供了豐富的表現力。另外,詞中注重色彩描寫,其中“芙蓉金菊”、“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淡水”、“碧天",或明或暗寫出景物的色調,描繪出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給人以美的陶冶。
名家評價
近代·趙尊岳《珠玉詞選評》:此寫秋景之詞,題材似極淺近,然作結仍極精嚴,非淺人所易著筆。北宋詞以抒情為主,然非有景物,不足襯出情緒,故往往情景兼寫,惟其時尚少以情景虛實雜揉間用者,故又輒於前闋寫景,後閱寫情······呼應之際自尤重於過變,必假過變,以由景入情,方無斧鑿痕跡。······今治詞者人人知水窮雲起之說,然其所以窮,所以起者,多不易言,若以此首驗之,則按圖正不難索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