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長慶(豫劇小天興班許老六)

許長慶(豫劇小天興班許老六)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許熙鹹(1885——1959),調號一陣風,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孫寺鎮許盆堯村人,中國最早的豫劇科班“天興班”“公義班”創始人,五歲學藝,十二歲魯、豫、冀、皖唱出了滿堂紅。會戲136出套本,1936年在河南開封清河集班裡戲曲科班,以大徒弟孫延德任主教,共辦理八個科班,八大劇種。由於排行老六,人稱許老六,又稱六管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熙鹹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孫寺鎮許盆堯村
  • 出生日期:1885
  • 逝世日期:1959
  • 性別:男
早年經歷,個人經歷,

早年經歷

許熙鹹,中國最早的豫劇科班“天興班”“公義班”創始人,五歲學藝,十二歲魯、豫、冀、皖唱出了滿堂紅。會戲136出套本,1936年在河南開封清河集班裡戲曲科班,以大徒弟孫延德任主教,共辦理八個科班,八大劇種。由於排行老六,人稱許老六,又稱六管主。
清代中期,封丘縣清河集村,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到了清朝未年,許熙鹹走向了鼎盛。
小天興班,每期招收學員五十名左右。學制四年,學員三年在班學戲,滿師後,一年無償為科班服務。學員在班學戲期間的一切生活費用均由許長慶負擔。學員滿師後,演出一年的收入,歸許老六所有。
小天興班前後共舉辦了八期。著名的豫劇大師孫延德,先後在小天興科班執教了六期。小天興班培養了眾多的著名演員,為後來豫劇事業的興旺發達做出了貢獻。
清末民初,活躍在中原乃至全國豫劇舞台上的名藝人,大多是從小天興班出科的。除豫劇祥符調創始人、著名旦角演員孫延德外,還有:秦金聲、李金成、郎高、張發金(水上漂),名青衣常金箱、花旦常金榮、彩旦常金香,著名武生常金玉、張才、秦大成,著名花臉常金生(大狸貓)、簡(鹼)客、劉永春、段才、顏平等一大批豫劇演員從這裡走出。他們燦若星辰,光耀華夏舞台。

個人經歷

民國初期,豫劇祥符調優秀演員更是如雨後春筍。出現了名鬚生李光倉、王致安(貫台王)、張振中、慶貴、張子林(小妖怪)、陳玉亭、張新田,著名武生王金玉(小火鞭)、劉朝福,著名丑角周青山(雜麵肉包)、田慶元(五老羊)、李德魁(迷瞪醜)、張洪盤,著名旦角李劍雲(戲狀元)、時倩雲、林黛雲(二百貫)、賈碧雲、王絮亭、石柳湘、劉永鑫(白菜心)、聶良卿、筱次丙、馮煥卿、陳山林、點翠紅等大批走紅名伶。
其中的“五朵雲”最為傑出,紅極一時。一個時期,語句樣符調的老藝人、老票友、老觀眾提起五朵雲之一的李劍雲(小名壯妞,藝名戲狀元)總是讚不絕口。
1937年開封出版的《豫言報》,曾有多篇評論提到李劍雲。說他在《天仙錄》中飾演的李皇后、《玉虎墜》中飾演的娟娟、《金盆計》和《湘江會》中飾演的無鹽娘娘、《清官斷》中飾演的翠紅、《三上關》中飾演的樊梨花,唱腔優美,能文能武,作戲特別細膩感人。
鄒少和先生在回憶李劍雲時寫道:“宣統年間,小旦李劍雲,天賦佳喉,清脆圓潤,高下疾徐,婉轉曲折,如珠走盤,無不如意。又善複製新腔。自李氏出,劇風為之一變,優伶界中感嘆為空前絕後之才。”評價相當高。
當時活躍在省城開封的“義成班”、“公議班”里的演員與琴師,幾乎都是小天興班培養出來的。
經過名師傳授和正規訓練的小天興班的演員們,經常搭班到開封、封丘、長垣、滑縣、濬縣、衛輝、延津、原陽等縣,山東、河北、陝西、山西等省高台或戲樓巡迴演出。
據歷史資料記載:民國元年(1936年),小天興班即在省城戲園演出。開豫劇在正規戲園售票演出之先河。小天興班的演員們唱一處,紅一處,聲名遠播,轟動一時。四方訂戲者接踵而至。當時的小天興班,成為豫劇界一隻勁旅,菊壇的一竿大旗。
小天興班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