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葭村

許葭村(生卒年不詳),字思湄,浙江山陰(今紹興)縣人,生活在道光、鹹豐年間。名不經傳,事跡已難查考。其作品僅得《秋水軒尺牘》流傳至今。《秋水軒尺牘》 歷來被認為是清代三大尺牘經典之一,與袁枚《小倉山房尺牘》、龔未齋 《雪鴻軒尺牘》 並列,尤為民國雅士所推重,以為文辭簡潔雅麗,雍容有致,盡顯文言書信特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葭村
  • 生卒年:不詳
  • :思湄
  • 出生地:浙江山陰(今紹興)縣
人物生平,留世作品,

人物生平

許葭村出身貧寒,屢次試科舉,但始終無法及第。為了餬口,他“棄書讀律”,務刑名之學。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他加入成為河北的幕僚,任職達四十多年。從此游食於幕府之間,“為人作嫁”“仰人鼻息”。“內而顧家,外而應世”,“硯田所入,難補漏卮”,常常“一囊秋水,顧影生寒”,“探我行囊,惟有清風明月耳”。
後迫於生活無奈,他湊足款項,希圖捐得一個“為五斗米折腰之吏”。但由於“賦性介介,不工趨附”只得到一個九品以下的小官,處境更為艱難。老母死於館中,停靈庵寺,長年得不到入土為安。一兒二女在四十天內因天花相繼夭亡。“廿四年蓬飛萍盪,向以貧也非貧,所自慰者,膝前一塊肉耳。不期疾雨傾巢,竟無完卵!”可見這一行年五十的噩耗,對他的打擊之重!於是“每於燈昏漏轉時,覺人生泡幻,百念俱灰,早不知披髮入山,得以萬緣都淨也。”四十多年的游幕人生,思湄“不願以錚錚者作繞指柔”。半生浪跡於天津及冀魯、遼西一帶,飽嘗社會勢利的冷眼和失意的苦味。“酒酣耳熱之餘,狂歌當哭,雨晦風淒之候,搔首自灰也。”

留世作品

許葭村的文字融合著人性的靈韻,婉轉秀麗,而決不矯飾,清新脫俗,而倍覺雅致,讀來琅琅上口,如飲清泉,初而不食其味,頓而覺回甘在舌,清爽悠然,神怡心暢,直至痛快淋漓。
湖南文藝出版社 秋水軒尺牘湖南文藝出版社 秋水軒尺牘
所傳《秋水軒尺牘》是清代三部經典尺牘之一,當為“楷范”。辭采華茂而雅致情深,頻頻用典而四六嫻熟。《小倉山房尺牘》的作者是名震天下的詩壇盟主袁枚。許葭村的《秋水軒尺牘》與他比肩齊名,卻潦倒一生,遊走於衙門的幕僚之間,生活是“惟我獨居,加以清磬紅魚,真是修行古剎”,“自憐亦堪自笑”。許葭村唯有在木魚鏗鏘的清苦之中自嘲而抒肺腑之憤懣。
明清以降,小品文獨抒性靈之風大行其道。尺牘作為文人之間的案頭戲謔往往被認為“文體之末”,不入文集。許葭村僅留存《秋水軒尺牘》一卷信箋,行文中充滿著瑣屑的溫情與才情。而後人也僅能以這薄薄的一疊筆墨黑白為依據,勾勒出這位文人的生平大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