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蓮陽鄉一帶的人們,每逢聽到反腔背調的曲子,常譏諷為“許總爺曲”。這個俗語的由來,是有一段故事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許總爺曲
- 所屬專輯:許總爺曲
- 歌曲原唱:許龍
- 音樂風格:民謠
- 歌曲語言:漢語
歷史由來
清初,蓮陽鄉有一名叫許龍的無業貧民,靠每天背竹簍到海邊捉些魚蝦度日,平時為解悶消遣,總喜歡胡亂地哼些無板眼、亂走調的歌曲。
後來,許龍被迫參加海盜幫伙。他勇力過人,又熟悉海上情況,劫事常常得手,後來竟成海盜首領。一次,在搶劫運往京城的“皇綱”時,卻不慎被官兵捕捉,成了欽犯,被押解上京,候秋處斬。
適逢一個夜晚,皇帝在宮中批閱各地奏章,許妃在旁邊侍服,看到欽犯許龍的本子,誤認為是她那失散多年的弟弟,故極力求情。皇上看在愛妃面上,準其免死。事後,許妃才發覺許龍並不是她的胞弟,但大錯已鑄成,為掩蓋欺君之罪,不得不硬著頭皮,將差就錯暗中囑咐貼身宮女,買通獄卒,乘夜入監見許龍,面授許龍冒認皇親的方法。許龍想,既有此絕路逢生的機會,也不妨一試。於是當即答應按照宮女所教辦法,以圖僥倖。
許龍後來果然冒認皇親成功。這即使許妃免去欺君之罪,又使自己從朝廷欽犯一變而成了國舅,還被皇封為水師提督。自此之後,許龍就成了“許總爺”了。
許總爺帶了御封敕書榮歸故里,修建國舅府和敕書樓。但這因禍得福的結果,全是僥倖得到的,所以最忌別人揭他底子。
一天,許龍召集部下,說有事相議。眾下屬正襟危坐,等候訓示。不料許龍突然放開喉嚨,像當年在海邊捕魚一樣胡亂地哼了幾句反腔背調的小曲,接著問大家好聽不好聽?這時,一群拍馬屁的為了討得主子的歡心,乘機連聲喝彩,稱讚是“絕妙好曲”。但也有一部分下屬,搖頭表示異議。許龍把這兩種態度的人,分站在左右兩邊。那些讚賞的,不免洋洋得意,而那些表示異議的,卻岌岌惶惶,難料吉凶。許龍這才說:“我自己也知道我的曲子不好聽,說我唱得好聽的,是存心不說實話。若是重用這種人,我遲早會受他們的騙,後患無窮。說我唱得難聽的,對我講了真話,才是可靠的人。”說罷命令軍士將剛才說假話恭維他的那些人各打二十大板,以示警戒。
“許總爺曲”這句話,現在變成形容外行人唱曲子很難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