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氏彩塑

許氏彩塑、磚雕是自明朝洪武年間隨人口流動傳到蘭考縣的。自清末以來,沿襲發展,到許家強已經傳承到第6代清朝及民國時期,許氏家族一部分人以從事泥塑和彩塑為生,主要製作人物、神像和動物,作品色彩豐富,形象逼真,在當地具有較大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氏彩塑
  • 傳入時期:明朝洪武年間
  • 發展地區:蘭考縣
藝術簡介,藝術價值,社會評價,

藝術簡介

據說,在太平天國時期,為了抵禦侵襲,保護一方百姓,許氏家族在許河寨圍牆上擺放數百個關公彩塑像,嚇跑了前來打寨的太平軍。許氏彩塑就是將黏土塑造成人物或動物形態,並塗抹顏料,成為富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品。其主要工具和原料為黏土、水、顏料、大刀、小刀、柏樹枝棒等許氏彩塑製作工藝頗為考究。首先是黏土處理,將黏士在自然條件下風化後,用細篩篩過,兌水浸上數天,再用棒子捶成泥塊,製成泥坯。然後用大刀和小刀對泥坯進行雕刻,有時,在細微處理時,用柏樹棒對人物的鬍子、皺紋等細微部分進行勾剃,這樣塑像光滑、好看。塑造好的造型在室內陰乾(如見太陽光則會使作品出現裂紋損壞)。然後,根據需要用各種顏色上色,在室內陰乾即成作品。許氏磚雕的製作程式是首先用鉛筆在藍磚上畫好所要雕刻的圖案,畫好後用小錘和鋼鑿進行鑿刻。經雕刻後藍磚面上出現所要的畫面和圖像,然後用大紅、大黃、純綠、天藍、黑和白色等顏色在畫面上著色。許氏磚雕大多作為建築構件或大門、照壁牆面的裝飾。由於青磚在選料、成型、燒成等工序上,質量要求較嚴,所以堅實而細膩,適宣雕刻。

藝術價值

在藝術上,磚雕遠近均可觀賞,具有完整的藝術效果。在題材上,以壽桃、鴛鴦戲水、魚躍、二龍戲珠、鳳凰戲牡丹、喜鵲鬧梅、牡丹花圖、龍風呈祥、熊貓撲竹、和平鴿、梅花鹿、仙鶴圖、葫蘆錢、寶鼎座、富貴牡丹不斷頭等,寓意吉祥平安。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陰刻、壓地隱起的淺浮雕、深浮雕、國雕、鏤雕、減地平雕等。許氏磚雕屬於民間建築磚雕,從實用和觀賞的角度出發,形象簡練,風格渾厚,古樸自然線條豪放,大都塗有色彩,以保持建築構件的堅固,能經受日曬和雨淋,以建築裝飾、觀賞為主要目的。

社會評價

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水泥結構的建築很使用磚雕,許氏磚雕生產逐年冷淡。許家傳承的屋獸技藝產生於清末,創始人是段大林,河南省民權縣李堂鎮人許家製作的屋獸是用黃河黏土捶打好的泥坯捏製成型後用窯火燒成的,主要作品有龍、魚雞、鳳、獅子、天馬、海馬等。顏色呈天藍色古樸大方,粗獷質樸,堅硬耐用,壽命達200年左其塑造和燒制過程為:利用黏土作為屋獸燒制的基本材料,首先將選好的土用水洇好,和成軟泥塊,用棍棒反覆錘打成泥坯;接著,將泥坯用手捏成屋獸形狀,在室內晾乾;將晾乾的屋獸用土窯高溫燒制,燒制時,對窯溫的控制特別重要。燒窯燃料一般採用麥秸。在燒到24個小時後,用水在窯內洇獸,水進入窯內後變成水蒸氣,均勻地被獸吸收,獸色就慢慢地由土色轉變成天藍色。經土窯燒制後,色彩天藍,結實堅硬,能有幾百年的壽命。許氏屋獸藝術處於瀕危,其主要原因是1990~200年,人民民眾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發生很大變化,越來越多的樓房、平房取代了傳統的起脊房屋,無需用屋獸。再者,20世紀末現代推板窯生產的屋獸成本低、利潤高,各種動物造型外表塗有光滑好看的釉,很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占據了銷售市場。在豫東地區,已很少有使用傳統土窯燒制屋獸的。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土窯,幾乎成了廢墟。傳統的屋獸手工製作技藝雖然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卻被人們漸漸淡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