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娣

許春娣

許春娣,上海人,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兒科內鏡專家組副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兒科主任、瑞金醫院北院兒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瑞金臨床醫學院兒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巾幗建功標兵、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小兒消化項目負責人、、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兒科組組長、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會兒科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上海市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兒科臨床質量控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分會消化學組名譽組長。臨床兒科雜誌中國實用兒科雜誌常務編委、中華兒科雜誌、中國循證兒科雜誌、《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發育醫學電子雜誌 、中國兒童保健雜誌編委。溫州醫學院兒童院客座教授。歷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委員(13-15屆)、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消化學組副組長(13-15屆)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春娣
  • 外文名:Chundi X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上海市
  • 出生日期:1955年2月16日
  • 職業:兒科消化學專家,醫生,教授,
  • 畢業院校: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交大醫學院
  • 主要成就:內鏡治療,幽門螺桿菌胃黏膜
    幽門螺桿菌胃炎基礎臨床研究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帶頭人 
    上海市巾幗建功標兵 
    宋慶齡兒科醫學獎 
  • 代表作品:小兒消化系統疾病, 兒童胃腸肝膽胰疾病
教育經歷,工作經歷,主要造詣,人物介紹,創新式治療,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經歷

許春娣,女, 1984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兒科醫學系,後攻讀消化專業研究生,1998年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兒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瑞金臨床醫學院兒科教研室主任,兼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
二00一年以訪問教授的身份在美國威斯康星醫學院兒童醫院做臨床工作一年。
1984年後在瑞金醫院工作,任國家衛計委兒科內鏡質控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上海市兒科臨床質量控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兒科雜誌編委、臨床兒科雜誌常務編委、中國實用兒科雜誌編委、中國循證兒科雜誌編委、《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編委,中國兒童保健雜誌編委。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全國委員(13-15屆)、中華兒科學會消化學組副組長(13-15屆)、中華醫學會上海兒科學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學會顧問、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學會消化學組名譽組長。科研上先後獲得國家科委九五攻關項目、衛生部科研基金課題、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項目。溫州醫學院育嬰兒童醫院客座教授。

主要造詣

許春娣是我國著名的兒科教授。所領兒科消化專業被評為衛生部重點學科,專治各種慢性胃腸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反流性食管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對兒童長期腹痛、便血、慢性腹瀉、消化不良、便秘,反覆嘔吐等兒童消化道疑難病症的診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她的親臨指導下,瑞金醫院兒科消化團隊曾診出並治癒多例重症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嗜酸細胞性胃腸炎、周期性嘔吐等各種消化道疑難病例,在患者中獲得了一致好評。
長期從事兒科消化專業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承當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科技基金和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各1項。發表論文80多篇,主編專著4部,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和衛生部吳階平醫學楊森藥學研究獎三等獎各1項。2000年在美國獲“International Outreach Award”獎。指導碩士生9人,博士生2人。

人物介紹

許春娣教授自畢業後,一直從事兒科臨床工作,尤其是兒科消化專業,積累了許多兒科胃腸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經驗。此外,敢於承擔風險,率先在國內兒科專業開展了各種內鏡治療,如消化道息肉切除術,消化道異物取出術,食管靜脈曲張內鏡治療術,食管狹窄擴張術等。瑞金醫院兒童消化專業及小兒胃鏡室成立於1996年,數十年來在兒童消化及內鏡專家許春娣主任的帶領下,逐漸發展成熟、壯大,當時醫療團隊包括:主任醫師許春娣教授(博士生導師),副主任醫師蘇林(碩士)、主治醫師張寅(博士)、劉偉(博士)、住院醫師王歆瓊(碩士)、專科護士以及數名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許春娣
另外,小兒內鏡室也開始創立時一年僅幾十例胃鏡檢查發展為今天的一年上千例的內窺鏡檢查與治療。幾年來率先在國內開展了無痛內窺鏡診治,更將兒童內窺鏡事業推向新的高峰。檢查治療對象包括了各個年齡層面的兒童,最小的病人僅出生2天;而內窺鏡項目也已不僅僅是胃鏡與腸鏡的檢查,還包括了各種介入治療,如消化道異物取出術,消化道道息肉切除術(包括套用金屬鈦夾加電切治療巨大息肉)、食管狹窄擴張術、食管靜脈曲張治療術、消化道出血內鏡下止血等,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
許春娣

創新式治療

尤其在2011年時,許春娣教授領銜的兒科治療小組首成功借內鏡治療罕見病患兒,採用電子胃鏡直視下硬化劑注射療法,成功為一名2歲零5個月患有罕見藍色橡皮皰痣綜合徵的幼兒進行了胃腸血管瘤的治療,有效地改善了該幼兒胃腸道長期出血而導致的重度貧血的狀況。 這名名叫小星的孩子出生後不久即發現左手無名指近端關節出現藍紫色血管痣,後持續增大,到1歲時已增大成為直徑3厘米的血管瘤。手部的血管瘤經手術切除,可足底、軀幹、顏面部……小血管瘤逐漸增多,遍布全身,比起這些位於“明處”的血管瘤,潛於小星消化道內的“隱形殺手”更加危險,小星隨後出現了暗紅色大便,臉色蒼白且感到乏力,經檢查血紅蛋白降至44.2g/l(正常應為120~160g/l)。因為孩子年齡小,體質弱,除了輸血和鐵劑、葉酸、維生素E治療外均無良好對策,血便及貧血的狀況逐漸加重,有時一個月需要輸血5-6次。在瑞金醫院,專家通過兒科胃鏡檢查,發現小星胃竇、胃體及胃底散在多發血管瘤,直徑在0.5-1.5cm,胃壁附著許多暗紅或咖啡色血液。考慮到止血、補液、輸血等治療方案均無法糾正患兒血便、貧血的狀況,許春娣教授最終決定在全麻下行電子胃鏡直視下血管瘤硬化劑注射術。年僅2歲多的小星,因為病情較重,身體情況欠佳,手術難度和風險較大,許春娣教授在鏡下注射1%乙氧硬化醇,並噴灑止血藥,前後10個血管瘤治療均獲得成功。如今,患兒消化道出血症狀得到有效緩解,便血狀況基本消除,血紅蛋白明星提高,貧血症狀得到改善。此次幼兒胃鏡下血管瘤硬化劑注射術的成功,不僅是該院兒科內鏡治療的一次突破,也為藍色橡皮皰痣綜合徵消化道血管瘤治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據悉,目前國內尚無內鏡介入治療嬰幼兒藍色橡皮皰痣綜合徵的相關文獻報導。
許教授:瑞金醫院兒科胃動力室許教授:瑞金醫院兒科胃動力室

主要研究方向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基礎和臨床研究 :
國內較早期從事兒童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曾通過承擔衛生部、上海市科委等項目,觀察分析兒童H. pylori感染率以及與環境、經濟條件等因素的關係,進行了H. pylori感染及宿主易感性研究。後來主要研究方向:在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中,胃上皮細胞及其天然免疫分子在胃黏膜感染與損傷機制中的免疫調節作用研究。
炎症性腸病發病機制研究 :
長期從事兒童炎症性腸病的診療工作,率先在國內兒童中開展雙氣囊小腸鏡檢查。曾圍繞炎症性腸病以及人小腸三葉因子的胃腸黏膜保護作用等,積累了相關研究工作基礎。當時主要基於腸上皮細胞及其天然免疫分子調控,探討炎症性腸病腸黏膜損傷病理機制,並為臨床提供新的干預靶點和治療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