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越調劇團

許昌市越調劇團

許昌越調團始建於1960年,由襄城縣越調劇團和周口紅光越調劇團組建而成,原名許昌地區越調劇團,區劃調整後更名為許昌市越調劇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昌市越調團(許昌市越調藝術傳承保護中心)
  • 成立時間:1960年
  • 代表劇目:《白奶奶醉酒》、《火焚繡樓
  • 著名演員:毛愛蓮、袁秀蓮等
歷史發展,榮譽,代表人物,演出劇目,主創人員,演員,圖冊,

歷史發展

越調為中國地方戲曲聲腔分類平、背、側、月之一的“月調”,後通假為“越調”。生成於清代乾隆年間禹州西部。它是河南梆子的母體。越調原來全為男演員,唱C調或D調。民國二年(1913年),第一代越調皇后李桂紅在襄城縣七班戲越調班(許昌市越調劇團前身)登台演出《火焚繡樓》、《借閨女》,一舉成名。因女演員嗓音高,許昌一帶的越調改唱F調。在對戲時,甚至唱#F或G調。後來南陽也有了女演員,才升為E調。根據北上南下的習俗,人們將許昌一帶的越調稱為“上路越調”,而將南陽一帶的越調稱為“下路越調”。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以越調泰斗張秀卿《天水關》中諸葛亮和第二代越調皇后毛愛蓮《火焚繡樓》中洪美榮的演唱為標誌,上路越調誕生了豪放派和婉約派。這是周口越調和許昌越調分野的淵源。1974年,許昌越調以袁秀蓮《沙家浜》中沙奶奶的演唱為標誌,誕生了剛柔相濟派。
許昌市越調劇團下鄉演出劇照許昌市越調劇團下鄉演出劇照
許昌市越調劇團下鄉演出劇照許昌市越調劇團下鄉演出劇照
許昌市越調劇團下鄉演出劇照許昌市越調劇團下鄉演出劇照
許昌市越調劇團下鄉演出劇照許昌市越調劇團下鄉演出劇照
許昌市越調劇團下鄉演出劇照許昌市越調劇團下鄉演出劇照
許昌市越調劇團下鄉演出劇照許昌市越調劇團下鄉演出劇照
許昌越調第一個演出團體出現在清乾隆年間,即禹州衙門及馬車場越調班。這也是越調史上最早的戲班。襄城縣七班戲越調班建於清光緒年間,由襄城縣七班(指衙門頭皂、二皂、頭快、二快、頭壯、二壯、索夫)供戲,故稱七班戲。從此以降,有據可查的越調社班,包括窩子班(科班)、龍虎班(亦稱海神班、即農村業餘劇團)、江湖班(亦稱行戲班,即職業劇團)等,先後共存在過200餘個。辛亥革命前後,越調戲班盛況空前。從其分布看,西南部比較密集,向北、向東則較稀疏。據一份不完全的統計資料,大致可以看出其分布範圍和蔓延趨勢:寶豐29個,葉縣25個,舞陽19個,扶溝12個,臨潁11個,魯山10個,郾城7個,許昌、鄢陵各4個,西華1個。民國時期,許昌地域內出現的越調班社與日俱增。民國四年(1915年),舞陽縣北舞渡的一個社班在越調史上首進省城開封。民國六年(1917年),楊小鳳、盛文英夫妻辦文鳳班。民國九年(1920年),襄縣王嘟嚕出資辦班,戲班演到漯河、襄樊、漢口等地。同年,葉縣彭克儉出資供窩班,收徒30餘人,楊小鳳參演,聲勢大振。民國十六年(1927年),襄縣成立下路調越調班石行戲。由石行同業公會供戲,每個石行捐石磨一盤,並添戲箱。主要演員有孫書德、劉秀榮、李明玉等。同年,許昌縣張潘鄉的張三餘、張書監組建窩班,申鳳梅於此學藝。同年,鄢陵劉莊組班,到外縣、鄉演出。同年,襄縣張勛、趙小梅,長葛劉蓮蓬到許昌組班。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劉蓮蓬率班到鄭州演出,成為越調史上第一個把越調戲演到鄭州的女演員。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毛愛蓮任班主組建戲班,申鳳梅曾參與演出。三年後戲班正式命名為“興愛劇社”,唱紅河南。此外,年代不詳的尚有:長葛同樂社,由工商界所辦,著名演員劉蓮蓬、張桂蘭曾為該班主演。石固鎮牛永班。鄢陵坡馮村班。禹縣灶爺店班、方崗班、瓦店班、劉溝班、范坡班、順店班、柳河班。新中國誕生前夕,解放軍幫助成立了漯河勝利越調劇團。新中國建立後,人民政府又組建了一些新型的越調劇團,有周口市紅光越調劇團(前身興愛劇社)、襄城縣人民劇團(前身七班戲)、襄城縣工農劇團(前身石行戲)。後兩個團1955年更名為襄城縣越調一團、襄城縣越調二團。1958年上述劇團轉為地方國營。1959年,以襄城縣越調一團為班底,抽調襄城縣越調二團及周口市紅光越調劇團部分演職員,組成許昌專區越調劇團(後為許昌地區越調劇團、許昌市越調劇團、許昌市戲曲藝術發展中心越調部)。1959年該團演出的《無佞府》“校場點兵”一場被拍為舞台紀錄片,這是越調劇種第一次走上銀幕。1960年該團演出的《無佞府》、《掉印》、《一串鑰匙》、《一把鐵鍬》進京,這是越調劇種第一次赴首都演出,主要演員受到京劇大師梅蘭芳的稱讚。1964年該團演出的《賣籮筐》、《夫妻倆》被珠江電影製片廠拍為戲曲片,取名《山村新曲》,將越調這一地方劇種推向全國。1965年《斗書場》進京,主要演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併合影。1981年《白奶奶醉酒》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拍為彩色戲曲片,並榮獲長影小百花獎,這在越調史上亦屬首次。在新時期,毛愛蓮、袁秀蓮、張勤、丁慧麗、王克、解群生等歷任領導帶領演職員負重開拓新局面。
許昌越調的劇目分傳統劇目和創作劇目。據多方資料匯集、補充,越調現存傳統劇目558部,其中商周69部,漢晉91部,隋唐123部,宋元108部,明77部,清29部,民國3部,朝代不明者58部。影響較大的傳統劇目有《火焚繡樓》、《收姜維》、《無佞府》、《白奶奶醉酒》、《李雙喜借糧》、《李天保弔孝》、《刮海》、《打金枝》、《三哭殿》、《諸葛亮弔孝》等。從來源劃分,傳統劇目分為正裝戲和外裝戲。正裝戲是越調劇種的原有劇目,時代背景明確,故事來源有一定依據,多為具有正統意義的“袍帶戲”,一般唱詞少而白口多,台詞文雅固定,詞格韻律比較講究。外裝戲是從外劇種移植過來的劇目,朝代或有或無,情節題材多來自街談巷議,多為反映世俗人情悲歡離合的“生活戲”,道白少而唱詞多,唱詞不固定,通俗易懂,宜唱易傳。前者如《六國封相》、《荊軻剌秦》,後者如《火焚繡樓》、《李雙喜借糧》、《招鳳樹》等。民國以前,正裝戲所占比例較大;民國以後,隨著女演員的大批湧現,並占據舞台中心,外裝戲日益增加。從在越調劇種中的地位劃分,傳統劇目又分老十八本、小十八本和普通正裝戲三類。老十八本是以黑臉、紅臉為主角的架子戲,有《文王吃子》、《趙公明下山》、《梅伯炮烙》、《跑馬》、《宣江會》、《跳坑》、《馬武揭金磚》、《逼霸王》、《諸葛亮祭燈》、《臨潼山》、《白袍訪敬德》、《沙陀國》、《王彥章跑城》、《楊繼業下南唐》、《兩狼山》、《一捧雪》、《雞鳴山》、《逼死煤山》等。小十八本以生旦為主,有《三結義》、《刮海》、《釣金龜》、《紅書劍》(上下)、《白布店》(上下)、《蘇三起解》、《游龜山》(上下)、《血手印》、《史孟學中狀元》、《董洪私訪》、《鑌鐵劍》、《困雪山》、《趕花船》、《抱靈牌》、《羅衫記》等。普通正裝戲沒有以上兩類分量重,如《三哭殿》、《提寇》、《箭射花雲》、《戰洛陽》、《抱琵琶》、《鍘郭松》、《大保國》、《長坂坡》、《蘆花盪》等。學員剛進戲班學的戲叫基礎戲,有《青龍山》、《五鳳山》、《五遇路》、《砸當店》、《打金枝》、《過昭關》、《老包說媒》、《碧玉簪》等。建國後新編演的劇目有50多部。
許昌越調名家輩出。就人數而言,在《河南越調》收錄的137位名伶新秀(演員)中,籍貫在原許昌專區或在此有活動的就有69人,占一半還多。從影響上看,在越調界聲譽最高的女演員中,除第一位越調名伶李桂紅外,在著名的“五寶貝”、“四小愛”、“三蓮蓬”和“二梅”14個人中,籍貫在原許昌專區或在此有活動的有10位,占70%以上。馬炎心、賈鳳翔、王文亭編著的《許昌越調》一書收錄著名演員63人,著名編導音美人員29人。
毛派藝術是許昌越調的靈魂。毛派藝術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改造劇本,去蕪取精。二、塑造人物,各有不同。三、聲腔藝術,空前絕後。聲腔藝術是毛派藝術的核心。毛派聲腔藝術的發展,大體可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新蕊初成(9——11歲)。毛愛蓮師從楊小鳳、邢金奎,得其衣缽真傳,在同輩中嶄露頭角。第二階段:異花傳粉(12——26歲)。毛愛蓮大膽汲取豫劇、曲劇、道情、墜子、民歌中的藝術精華,將其融匯進越調唱腔中。第三階段:艷極香濃(27——60歲)。毛愛蓮運用唱腔刻畫出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既靈活多變,又和諧統一。這是毛愛蓮代表作多產期。第四階段:晚荷更美(61——75歲)。唱腔更加沉穩老練。第五階段:暮春奇花(76歲以後)。略帶老年嗓音,演唱韻味依舊。毛愛蓮對聲腔藝術繼承創新有五項基本原則:一是善於繼承,二是固本求變,三是與時俱進,四是立足中原,五是緊貼劇情。毛愛蓮善唱“亂彈”。她吸收河南墜子、太康道情、三弦書以及民歌、小調等姊妹藝術的元素;使用疊字、疊韻、數板、賓白短語、虛詞襯字;不僅自由地在銅器調板類範圍內轉出轉入,還與板眼形式相同的其他板類板式自由結合、出入往來,將“亂彈”與輔助板式如“慢板”、“流水”、“垛子”、“散板”、“一串鈴”、“拉馬調”等結合起來使用。在保持“亂彈”板式的基礎上,調整節奏、旋律、調式,把握高低、長短、強弱、快慢、抑揚、收放,加垛加花,旋宮變調,並根據唱詞的結構和人物情感的變化,加進大量的裝飾音,妙趣橫生,出神入化。毛派唱腔藝術有十個特點:甜、純、輕、暢、清、巧、快、遠、說、情。一、二是從音色音質方面談的,三、四是從發音特點及技巧方面談的,五至十是從除發音技巧之外的其他方面技巧來談的。
2008年6月,許昌越調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毛愛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單。2003年1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袁秀蓮、郭寶霞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單。毛愛蓮先後收高雪棠、侯寶蓮、徐琴、何蘭英、張勤、黨霞、石笑笑、丁慧麗、孫曉秋、岳菊英、李華、春慧霞、王桂玲、馬雲霞、史水靈、樊小濤、田磊、胡愛鴿、李改、丁紅霞、程雪榮、徐愛峰、李寶霞為徒。由於種種原因,迄今為止,還沒有公認的毛派二代掌門人出現。目前,大家對孫曉秋、春慧霞、徐愛峰等寄予厚望。袁秀蓮收李華、徐慧敏、朱淼慧、閆東閣、單翠霞、李小紅、張秋香、張麗軍、梁平、劉秀梅、張文革、李保成(男)、張小花、許翠紅、姜菊英為徒。李華有望成為袁派二代掌門人。在這一點上,許昌越調的毛派、袁派與周口越調的張派有所不同。申鳳梅是張派二代掌門人,申小梅是三代掌門人,這是眾所公認的。作為非遺保護措施,越調史論研究人員編著、出版了《越調皇后毛愛蓮》、《毛愛蓮》、《毛愛蓮唱腔精選》、《許昌越調》、《袁秀蓮》等書。
在奼紫嫣紅的中華戲曲苑囿中,許昌越調是一朵盛開的奇葩。有黨和政府的關懷,有許昌越調人的拼搏,有老百姓的支持,這朵鮮花必將播散出更加誘人的馨香!

榮譽

1977年10月,《賽刀之前》參加河南省優秀劇目展演。
1977年12月,《佳節迎親人》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對台廣播。
1979年10月,《趕集》參加河南省慶祝建國30周年獻演。
1981年,《白奶奶醉酒》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為彩色戲曲片,並榮獲“小百花”獎。
1984年6月,應河南電視台之邀,與著名電影演員唐國強合作拍攝電視劇《翁婿之間》。
1988年,在河南省首屆藝術節上,《火焚繡樓》“盤門”一折獲獎。
1988年,中國唱片社錄製了《火焚繡樓》、《白奶奶醉酒》、《抱琵琶》、《繡畫屏》等唱片,河南電視台錄了選場。
1994年夏,河南電視台錄製了《火焚繡樓》、《李雙喜借糧》、《白奶奶醉酒》三部戲,黃河音像社出版發行了三部戲的錄音帶,並拍攝了藝術專輯片。
1998年10月,在河南省第七屆戲劇大賽中,《狸貓換太子》獲銀牌獎。
2000年12月,在河南省第八屆戲劇大賽中,馬炎心編劇、張勤等主演的《簡帖恨》獲銀牌獎。劇目被評為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
2003年10月,在首屆中國“紅梅獎”大賽中,主演《蝶戀花》“古道別”一折的丁慧麗獲金獎。
2005年,在第八屆中國“映山紅”民間戲劇藝術節大賽中,《蝶戀花》獲優秀劇目獲,丁慧麗獲表演一等獎。
2007年,在河南省第三屆“黃河杯”大賽中,《無佞府》獲優秀劇目獎,丁慧麗、孫小秋獲個人表演一等獎,馬忠太獲個人淨行一等獎,解國宏獲個人表演一等獎,寧愛民獲個人司鼓二等獎。
2008年8月,新版《無佞府》入圍河南省2005—2008年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008年11月,在河南省第十一屆戲劇大賽中,《無佞府》榮獲優秀劇目獎,丁慧麗、馬忠太榮獲文華表演一等獎。
2008年12月,新版《無佞府》“點兵”一折在河南電視台“梨園春”欄目走紅。

代表人物

毛愛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袁秀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郭寶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演出劇目

《火焚繡樓》--毛愛蓮 飾 洪美榮,袁秀蓮 飾 蘭夫人,馬忠太 飾 洪彥龍,張琴 飾 蘭翠萍
《無侫府》--毛愛蓮 飾 柴郡主,袁秀蓮 飾 佘太君
《白奶奶醉酒》--毛愛蓮 飾 白奶奶,袁秀蓮 飾 童夫人
《大保國》--毛愛蓮 飾 李艷妃
《夫妻倆》--何蘭英 飾巧媽, 孫泰安 飾 巧爸
《招風樹》--徐慧敏 飾 王玉姐,解國宏 飾 王延齡,呂淑娟 飾 嫂嫂
《包公三勘蝴蝶夢》--孫曉秋 飾 王氏娘,馬忠太 飾 包公,楊建才 飾 葛三,王剛要 飾 王老漢
《李天寶弔孝》--岳菊英 飾 李天寶,孫曉秋 飾 假妲己,馬雲霞 飾 張鳳姐,赫四海 飾 張忠實
《諸葛亮弔孝》--岳菊英 飾 諸葛亮,解群生 飾 周瑜,解國宏 飾 魯子敬,馬忠太 飾 張飛
《斬關羽》--岳菊英 飾 諸葛亮,解群生 飾 關羽,解國宏 飾 劉備
《收姜維》--岳菊英 飾 諸葛亮,解群生 飾 姜維,赫四海 飾 馬遵
《霸陵情恨》--春慧霞 飾 楊翠香,解群生 飾 徐剛,楊建才 飾 卜仁,孫曉秋 飾 媒婆,李華 飾 婆母
《狸貓換太子》--春慧霞 飾 寇珠,解群生 飾 陳琳,解國宏 飾 八千歲,馬忠太 飾 包拯,岳菊英 飾 宋 王
《冤家姐妹》--馬雲霞 飾 姐姐
《酷情》--徐慧敏 飾 母親
《掉印》--孫曉秋 飾 韓翠萍,鄧磊 飾 王子龍,馬忠太 飾 丁世顯
《生兒子大獎賽》--解國宏 飾 楊富康,孫曉秋 飾 鄉長,李華 飾 李多多,春慧霞 飾 楊翠翠,劉素霞 飾 張巧巧,鄧磊 飾 楊萬通,鄧志剛 飾 張半仙
《畫龍點睛》--解群生 飾 皇帝,朱鵬博 飾 馬周,馬雲霞 飾 四娘
《李雙喜借糧》--春慧霞 飾 董大妮,岳菊英 飾 李雙喜,赫四海 飾 董大義, 劉素霞 飾 董妻
《李鄉長上任》--人物不詳
《駕轅》--人物不詳

主創人員

編劇:馬炎心、賈鳳翔、韓偉、劉得言、
音樂設計:王大衛、王森昌、呂新生、楊慧典、劉明義
導演:王秀英、王小五、杜萍、劉得言,任光前
服裝師:譚國良、譚昆
舞美:柯仲齊
司鼓:岳根隧,寧愛民
墜胡:姚金定,孫保魯,史騰飛
團長:王克、解群生

演員

一級演員:孫曉秋(毛愛蓮大師親傳弟子)
馬忠太(越調現存唯一淨行演員)
解群生(何全志老師弟子)
楊建才
二級演員:李華(袁派第二代掌門人、袁秀蓮老師弟子)
馬雲霞(毛愛蓮大師親傳弟子)
謝國宏
岳菊英(毛愛蓮大師親傳弟子)
春慧霞(毛愛蓮大師親傳弟子)
徐慧敏(袁秀蓮老師弟子)
優秀演員:鄧磊(何全志老師再傳弟子)、王剛要、朱朋博(何全志老師再傳弟子)、朱淼慧(申小梅老師 弟子)、馬忠安、鮑逢賀、陳靜、蔣芳芳、鄧志剛、呂淑芳、陳琦、解國勝

圖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