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川(中國共產黨員)

許川(中國共產黨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許川同志1929年出生於江蘇泰縣,剛滿18歲便到了山東解放區,在新華社濟南分社等單位作見習記者。1949年,不滿20歲的他隨第三野戰軍渡江解放上海,在《解放日報》當記者。同年8月,他參加西南服務團隨劉、鄧大軍來到四川,先後在重慶《新華日報》和《四川日報》工作,歷任《四川日報》編輯組副組長、組長、編委、副社長、總編輯。1982年底調到省委,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1991年當選為全國記協副主席。因長期忘我工作,積勞成疾,於1991年3月6日病逝,終年61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不詳
許川-人物簡介,許川-生平經歷,

許川-人物簡介

曾任濟南《新民主報》、上海《解放日報》記者。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重慶《新華日報》記者、編輯,《四川日報》編委、副社長,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兼《四川日報》總編輯,四川省新聞學會會長、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采寫有訪問記《歐美紀行》。
四川幹部函授學院在許川的提議及努力下成立並任第一位院長。

許川-生平經歷

許川同志1929年出生於江蘇泰縣,剛滿18歲便到了山東解放區,在新華社濟南分社等單位作見習記者。1949年,不滿20歲的他隨第三野戰軍渡江解放上海,在《解放日報》當記者。同年8月,他參加西南服務團隨劉、鄧大軍來到四川,先後在重慶《新華日報》和《四川日報》工作,歷任《四川日報》編輯組副組長、組長、編委、副社長、總編輯。1982年底調到省委,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1991年當選為全國記協副主席。因長期忘我工作,積勞成疾,於1991年3月6日病逝,終年61歲。
“把全部精力奉獻給新聞事業”
許川同志任記者期間,嘔心瀝血,筆耕不輟,采寫了大量來自一線的鮮活新聞。50年代,他因采寫揭露重慶百貨公司領導嚴重官僚主義等輿論監督報導及一批重大典型報導而在青年記者中嶄露頭角。幾十年來,許川同志在中央和省級主要報刊上發表了《新時期新聞工作的調查研究》、《新時期道德建設與新聞傳播》等400多篇重點文章,為四川省新聞界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許川同志走上領導崗位後,既有新聞業務的豐富經驗,也有對新聞宣傳巨觀把握的深刻思考,其中不乏獨到見解。70年代末、80年代初,為了改變川報“穩而不活”的狀況,許川同志堅定不移地推進新聞改革。他反覆強調“新聞要新要短”,“要拓寬報導面,增大信息量”,“要加強新聞的思想性、指導性,同時也要增加新聞的知識性、趣味性,使報紙辦得既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又生動活潑。”他強調,宣傳上應當做到“思想要活有新意,報導面廣角度新,形式多樣欄目好,圖文並茂吸引人”。他要求新聞報導“求新而不獵奇,求精而不晦澀,求快而不粗糙,求博而不蕪雜”。在編委會和許川同志的組織推動下,川報從內容到形式都有了明顯的改進。
“受人尊敬的記者,必定是為新聞的真實性而奮鬥的記者。為了寫真事,說真話,講真理,敢於百折不撓,勇於承擔風險。”許川同志這樣要求記者,更是帶頭身體力行。
1979年夏天,有的報紙公開刊登批判包產到組的報導。當時許川主持川報的新聞宣傳工作。川報堅持在一版顯著位置陸續刊出宣傳“包產到組、聯產計酬”的報導。這在撥亂反正的改革之初,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膽識!許川同志在總結這一報導工作經驗時指出,我們辦報不能光看“來頭”,摸“氣候”,隨風倒,一定要實事求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遇事多加分析,看看對工作、對人民是有利還是不利,然後確定是宣傳它,還是抵制它。
“新聞事業要求新聞工作者具備勤奮的品格,勤學習、勤思考、勤採訪,奮鬥不息,百折不撓,把全部精力奉獻給新聞事業,奉獻給人民。”許川同志為一位老新聞工作者的專著作序時寫的這段勉勵的話,用在他身上再恰當不過了。
“政治上的堅定源於理論上的清醒”
許川同志擔任了八年的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主管意識形態工作。他的政治智慧、理論素養和過人膽識、人格魅力,在這一時期發揮得淋漓盡致。
1984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了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重大決策。許川同志敏銳地感到:“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所實現的重大理論突破”。那些年,他傾注心血,不遺餘力地宣傳和提倡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他對社會主義經濟的屬性是什麼,改革開放的理論依據是什麼,以及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上層建築各領域的一系列關係等新時期出現的新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擠時間親自撰寫、發表了一系列緊密聯繫實際、富有創新精神的理論文章和專著。他撰寫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精神文明》等專著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社會主義法制》、《試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人們的行為準則》等文章,對當時統一人們的思想,促進商品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起到積極的先導作用。
在新的歷史時期,怎樣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80年代中期,資陽縣開展了“農村萬名黨員帶領民眾勤勞致富競賽”活動。當時人們對資陽縣的做法意見分歧很大。
許川同志以滿腔的政治熱情對資陽縣的做法大加讚賞,並寫了不少文章為之吶喊。他親自布置省內主要報刊派記者赴資陽深入採訪,推廣這個典型,使四川省在推動農村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化的大潮中走在了前面。
80年代中後期,許川同志在多種場合指出:四川地處內陸,交通不便,信息不靈,人們商品經濟的意識淡薄,自我封閉、自給自足、自我滿足的現象突出,需要在思想解放上造輿論。
根據省委的要求,許川同志布置四川日報先後開闢了《更新觀念縱橫談》、《關於“盆地意識”的思考》兩個專欄,歷時半年,發表了近百篇文章,在全省產生了廣泛影響。許川同志為此撰文稱道:“我覺得報紙在這段時間做的工作,若干年後回顧,可以說是為四川思想解放史書寫了有意義的一頁。”
許川同志常說:“政治上的堅定源於理論上的清醒。”這方面他是當之無愧的楷模。
“對新聞教育事業無比深沉的愛”
四川大學從事新聞教育工作的老同志們,每當憶起許川同志熱情關心、積極支持新聞教育事業的事例,總是感動不已。
1981年,四川大學中文系成立新聞專業。許川同志當時在川報分管新聞宣傳,主動到川大去給新聞專業本科班講授《實事求是與黨報的黨性原則》等課程。新聞專業的學生到報社來參觀,他親自接待,同學生們座談,聯繫實際向他們傳授黨的新聞工作的基本知識。
1985年,在時任省委宣傳部部長的許川同志的關懷下,四川大學新聞系正式成立。當時四川只有川大設有新聞系。學校聘任許川同志為新聞系名譽系主任和兼職教授。
這以後,許川同志每年都要到新聞系去授課。他講課內容豐富翔實,演講深入淺出,音調抑揚頓挫,極富感染力、說服力。許川同志還擠時間參加新聞系的新聞業務實習匯報會,親自聽取新聞系領導的教學匯報,對新聞系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
許川同志非常支持新聞系加強與社會聯繫尤其是與新聞單位聯繫的工作。在他的倡導下,學校成立了新聞系諮詢委員會,他親自出任首屆諮詢委員會主任。
1990年5月,他主持召開諮詢委員會工作會議,布置落實了一系列加強新聞單位與新聞系合作的具體措施,為新聞系的教學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許川同志病重期間出版了專著《探索之聲》。逝世前三天,他口授了一封信給新聞系領導,信中說:“這些文章均可提供給廣大師生、新聞工作者、理論工作者參閱。”這是許川同志生前寫的最後一封信。當年的系主任感慨地說:“這充分反映了他對新聞教育事業無比深沉的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