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橋回族維吾爾族鄉

許家橋回族維吾爾族鄉是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1984年12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於區境西南部,距區府14.5公里。319國道、常吉高速公路貫穿而過,東接常德桃花源機場、常張高速公路,西臨沅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許家橋回族維吾爾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
  • 下轄地區:許家橋、三德橋、八葉橋等
  • 政府駐地:麻家巷
  • 電話區號:0736
  • 郵政區碼:415133
  • 面積:116.57平方千米
  • 人口:3.78萬人
  • 機場常德桃花源機場
  • 火車站:常德站
  • 車牌代碼:湘J
歷史沿革,地名傳說,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社會事業,民政工程,基礎設施,教育事業,衛生事業,民族工作,

歷史沿革

地名傳說

相傳在明代,境內有一條河阻礙了人們的出行,有一戶姓許的人家為了方便過往的商客路人就在河上架了一座橋,許架橋由此而得名,因架與家音似,隨著時間的流逝,就逐漸演變成了許家橋。

建制沿革

春秋時屬楚地,唐代時屬朗州,明代屬武陵,1956年建許家橋鄉,1958年改置公社,隸屬金剛人民社區,1984年12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鄉,是鼎城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

行政區劃

2015年11月23日,湖南省民政廳辦公室印發《湖南省民政廳關於同意常德市鼎城區鄉鎮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覆》(湘民行發〔2015〕62號),同意許家橋回族維吾爾族鄉和丁家港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許家橋回族維吾爾族鄉。新設立的許家橋回族維吾爾族鄉轄29個建制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16.57平方千米,人口3.78萬人,鄉人民政府駐麻家巷(原許家橋回族維吾爾族鄉人民政府駐地)。

地理環境

該鄉地處常德市城區西南17公里處,國道319線貫穿鄉境。
許家橋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有耕地面積28750畝,山林面積25470畝,屬典型的丘陵區。工農業總產值1.4億元,同比增長0.6%。

人口民族

2007年總人口20545人,其中回、維、土、苗等少數民族人口8700多人。

經濟概況

許家橋回族維吾爾族鄉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盛產油茶、黃花菜。礦產有黃金及優質金剛石。601礦和省地質413隊設此。
二十年來,許家橋回維鄉各族人民團結和睦,開拓進取,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截止2007年底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87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7300萬元,人均純收入2980元。農業生產從傳統單一的水稻種植轉變為種、養、牧、漁的複合型結構。現有台資種植的“百畝雷竹園”,政府引導調種的“萬畝優質稻”、“千畝優質牧草”、“千畝楊樹”,特別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肉牛養殖業迅速發展,年出欄肉牛到達1000餘頭,2002年發展前景廣闊的湖南陽光乳業公司第五牧草基地落戶後,投資逾1500萬元,飼養奶牛近1000頭,占地近500畝的大規模高標準的養殖格局已成為我市“五個百萬畝工程”的一大範例;民營企業獨樹一幟,羅紹情的環城鬃刷廠和唐志先的南方海綿廠的產品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兩大品牌,兩廠年產值均達800萬元,產品暢銷全國多省及歐美、東南亞,年上繳國家稅費100萬餘元;商貿業日趨興旺,個體工商戶高達200餘家,年成交額近1000萬元,特別是民族風味飲食美名遠播;集鎮建有日供水量800噸的自來水廠,居民4000餘人。

社會事業

民政工程

積極搞好民政優撫工作,2007年爭取資金30餘萬元,有計畫有步驟地解決了部分弱勢群體的困難。落實好各項補助政策,保證了五保戶、低保戶的轉移支付及時足額發放到位。

基礎設施

許家橋鄉積極爭取國家項目“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四個村3000餘人的飲水問題;全鄉的15座水庫基本完成加固除險,且鄉政府投資60多萬元,投勞1.5萬個,對全鄉渠道和防汛通道進行疏通,山塘進行整修和護砌。
全鄉範圍內的村道全部硬化,組道硬化率也達到70%。
促發展的著眼點在於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鄉少數民族聚居在4個村的鄉、村道路已全部硬化,總計4.5公里;爭取國家資金和自籌資金130萬元,進行了農田水利設施的改造,對6公里的水利灌溉渠進行了硬化,10公里的渠道放置了U型槽,修建了四座排灌站,新建了新型沼氣池40餘口。

教育事業

許家橋鄉中國小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到100%,2007年考入重點高中30多人,籌資新建了青少年文化宮和兩幢教學樓,教職員工的宿舍樓的籌建也正在啟動。

衛生事業

開展了甲級衛生室創建活動,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衛生院職工廉租房已完成建設。全鄉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家喻戶曉,民眾參合率均達到100%。

民族工作

少數民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42%,是常德市4個少數民族鄉之一,民族工作是鄉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年初黨委政府進行了專題研究,制定了一手抓團結、一手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並明確了一名副鄉長主管民族宗教事務工作。民族團結工作著眼點主要在相互尊重風俗習慣,互諒互讓和睦相處;截止2007年,共爭取上級投入和自籌資金50餘萬元,修建了4座清真寺,讓廣大的清真教徒有了活動場所。日常工作中積極化解糾紛,全年沒有出現一起族群間的糾紛和有關少數民族問題的上訪事件。在民主政治生活中,積極關心和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全鄉50名村幹部中少數民族幹部有15人,在第十屆區鄉兩級人大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的比例分別達到了50%和4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