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學超,被稱作“徽州農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學超
- 網路名稱:徽州農夫
- 畢業院校:安徽農業大學
人物經歷
雖然已經過了豐收的日子,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南屏村七約農場的空氣中仍然飄散著稻米香。不遠處的黟縣縣城裡,占地2100平方米的嶄新的七約米酒酒廠建成了。這些景象背後,是一群年輕“新農人”創業奮鬥的印記。
幾年來,85後許學超帶著一幫小年輕腳蹬膠靴、頭戴草帽,曬稻子、打理稻田、釀米酒、開展研學,成為當地獨特的風景線。許學超也被稱作“徽州農夫”。
許學超家鄉在安徽銅陵。2008年,他從安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畢業後,去了江蘇一家企業銷售農藥。那時候他覺得做農業收入少,社會地位也不高。
一次,許學超和同事出差時無意中發現了一處地溝油生產點,他們撥打了舉報電話,這件事給了許學超很大的觸動,他想,能不能為食品安全做些什麼?比如生產出生態、綠色的農產品。
2015年,許學超辭職回鄉,召集了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到了黃山腳下的南屏村,因為這裡有“最好的土地和空氣”。他們承包了20畝土地,以契約的方式,讓農戶按照有機方式種植大米,並建立了“七約農場”,主打環保、綠色、有機、零添加的生態種植理念。
許學超說,七約諧音“契約”,包含自然、真實、專業、合作、分享、感恩、博愛七重含義,“古徽州人和徽商都重視契約,我們想延續這種精神,做到不用農藥化肥,傳播零添加、有機、生態的農業理念,帶領鄉親們致富”。
但開始並不順利,農場的有機理念和當地村民的傳統思想有衝突。七約農場堅決排斥一切化肥工業產品,耕地、插秧、除草都堅持人工工作,村民質疑:“不用化肥,哪來的產量?一群大學生,什麼都不懂。”
第一年秋天,七約農場的一畝田產量不到500斤,比使用化肥的少了一半。頂著村民的質疑,許學超堅持有機稻種植,並承諾用高出市場價兩至三倍的價格收購村民的有機大米。一有空閒,許學超就和村民學如何用牛糞、菜籽餅、紅花草肥田,許學超則教村民們生態農學知識。
第二年秋收,畝產量增加到700多斤,這次的豐收打消了村民的質疑,也吸引了更多村民加入七約。
許學超發現,雖然有機稻產量見漲,但在銷售市場上競爭激烈,他又把主意 “打”到米酒上,“徽州自古就有做米酒的傳統,用有機稻米做米酒附加值高”。
在邀請專業釀酒技藝傳承人指導後,許學超和團隊根據不同品種的稻米,陸續研發了多個米酒產品,2017年研發出“七約醇香米酒”,2018年“七約紅米酒”上市。
2020年父親節,許學超推出新款米酒產品,名為“陪爸爸喝一杯”。“我家鄉在銅陵,來到黟縣創業以後,在家鄉當木匠的父親也辭去工作,來幫我打理家庭農場,這款米酒包含了我對父親的感恩之情。”他說。當年,七約的米酒銷售額突破500萬元。隨著銷量越來越高,創業團隊新建了一座酒廠,將產品拓展至20多款,還設計了讓年輕人喜愛的包裝。
如今,七約團隊人員架構也愈加完善,現有20多個員工,許學超也加入了黃山市青年企業家協會。
1996年出生的汪淑芬是今年新加入的員工。她之前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她坦言,自己曾想過返鄉,但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和農田打上交道,許學超團隊的創業故事深深吸引了她。汪淑芬負責電商銷售,對接客戶,還得乾客服的活,事情雖然繁雜,但她覺得很有意思。“團隊創意理念正吸引更多人。”汪淑芬觀察到,公司招聘時,很多外地青年被吸引,公司新進員工里,就有人來自安徽馬鞍山、阜陽、六安,還有一位員工的家鄉在內蒙古自治區。
在南屏村,許學超還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妻子邵如意。作為一對“新農人”,他們的故事被當地村民稱讚為世外桃源里的愛情。
七約農場在生產生態稻米和米酒產品的同時,還辦起耕讀學堂,在研學中傳播徽州傳統文化。夏天,許學超帶著城裡來的孩子去稻田插秧,去菜園摘蔬菜,去山上看茶葉,秋天則帶著年輕人看稻田音樂會,去田裡讀詩。“大自然很美,我們希望在紮根鄉村的同時,帶來更多新理念,讓更多人看到這裡,為鄉村振興奉獻一分力量。”許學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