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周是西南交通大學地質工程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在地震後春節一個月的假期里,他沒有選擇回家與父母團聚,而是作為志願者,來到了青川縣沙洲鎮三堆溝村李家壩,參加支教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周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不詳
寒假,到災區去,其實,我並不勇敢,有機會,一直做下去,
寒假,到災區去
5·12大地震已經過去九個多月,人們的視線似乎正在慢慢轉移開來,然而家住四川綿陽的許周一直沒有停止關注災區。 通過與網友聊天,他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一個名為“愛心螞蟻國際志願者”的民間愛心慈善團隊,成為了眾多“愛心螞蟻”中的一隻。雖知災區條件艱苦,他仍和網友們約定寒假到災區志願服務。
青川是此次地震的重災區,許周的主要任務是給百餘名災區兒童上課,但每個志願者總是盡最大的努力做任何事情:給孩子們做飯、陪孩子們做遊戲……自己買菜做飯解決吃飯問題,從附近小河打水解決生活用水問題。為了節省,他與志願者們每天幾乎都吃白菜;睡在寒冷冬季的帳篷里,每天清晨醒來,帳篷的內壁上總是掛滿了水珠。說起這一切,許周的表情顯得淡然而滿足:“陪著他們,只要看到孩子們哪怕有一點點的快樂,對於我都是莫大的安慰。” 從畏懼到習慣,不知不覺中,許周就這樣和孩子們一起度過了寒假。“這是我第一次在外面過春節,也是頭一次把春晚看完。”從他表情和言語中,無時無刻不感受著一種溫馨。在災區通訊不便,許周和家裡只通過兩次電話,而每次母親勸兒子回去,許周總是執意不肯。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很倔強,面對母親的擔心,實在找不到不回去的理由,只好掛掉電話。” 在災區,最讓許周有成就感的是孩子們都叫他“許老師”,這在平常算不上特殊的稱謂在此刻讓許周感受到莫大的幸福。“它代表對我的認可,這種幸福和感動沒辦法用語言描述。”
其實,我並不勇敢
到災區當志願者,許周並非第一次。5·12地震發生的第二天下午,許周和一個同學得知家裡安全後,便前往了災情嚴重的都江堰。一路上,許周和同學騎著車在馬路上穿梭,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車輛打著雙閃應急燈奔向都江堰,這讓他當時就有了當志願者的想法。因此,當學校招募災區志願者時,許周馬上趕去報名,結果因名額有限而未實現。
可許周卻說自己是一個算不上勇敢的人,平常的他性格安靜而內斂,沒有什麼特別的愛好,也不擅長體育運動,甚至害怕“看鬼片”。說起5·12當天的經歷,許周笑言自己十分遲鈍:“當時在四樓上課,別人在慌忙往外跑的時候,我卻收拾好東西才出門。”
可就是這樣的他,兩次來到災區做志願者。開學了,寒假的青川之行結束了,可許周的志願者之路卻並沒有停下。2月20日下午(星期五),許周做了5個多小時的車趕到了北川曲山鎮,利用周末時間幫助當地的老人們上石頭、修房子,22日中午才趕回學校。重達40斤的磚塊,前前後後他總共搬了十多車。
有機會,一直做下去
“你看這些孩子笑得多燦爛啊!”採訪過程中,許周展示了他們在災區拍下的3000多張照片和幾十個視頻,並講述著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每次看到孩子們漾著笑容的表情,他總會重複這句話,自己也會隨之微笑。當看到一個拍攝離別場景的視頻時,這個雙子座男生沒能夠控制住自己,忍不住留下了眼淚,他輕輕啜泣著說:“以後只要有機會,我會一直做下去。”
性格內斂的許周事實上感情細膩而熱情,“志願者“三個字對於他而言有著太多的意義。每當許周想起災區,想起孩子,都會又想念又難受,很想一直陪伴在他們身邊。他的一篇心情日記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能做的不多,但是只要每個人都行動起來,災區的明天會更美好。”
就像他說的那樣:“只要可以,他會一直做下去。”現在,許周只要周末有時間,都會去看望災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