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灣古城遺址

許三灣古城遺址

還有一座古城遺址---許三灣古城遺址。2001年這座古城及其周圍的墓葬,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古城雖然在規模上遠遜於駱駝城,但完好程度在同時代遺址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被專家稱為河西半荒漠地區古城遺址的典型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三灣古城遺址
  • 位置:駱駝城以西8公里處新壩鄉許三灣
  • 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城垣面積:10600平方米
特點,歷史,

特點

許三灣古城遺址有兩處,一處是舊存漢、魏晉時期古城遺址殘骸,方圓約三百米左右。另一處就是現存的許三灣古城。它和已損毀的古城遺址及其許三灣墓群,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的許三灣古城,城牆高12米,牆面寬1.5米,有巡牆遺蹟。東西牆面有馬面,所謂馬面就是古代人騎馬上城下城的路面,在遺址考古學上簡稱為馬面。現存許三灣古城分為內城與外圍二重結構。內城基本完整,有瓮城。從建築結構上看,這座古城的建築風格,與明代長城、寨堡的建築風格一致,當屬於明代建築。地面表層遺存有明初民窯青花瓷碎片和洪武挖足過肩磁碗底遺物。

歷史

現存許三灣古城是明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高台站,明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至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之間高台守御千戶所的治所遺址。總之,這裡曾經是高台明初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活動中心。屯兵1120人,管理民戶約千戶左右,是甘州通往肅州的一個中介支點。 從這座內外二重建築的古城遺址上,我們可以明白,古代築城在有水源的地方挖護城河作為防護守御城池的第一道防線;在水源短缺或沒有水源的地方築城,用黃土夯築外圍牆,以期阻隔騎兵和攻城部隊直接接近城下。
明代的兵器除槍、刀、劍、戟、弓箭、弩機這些常用兵器外,在城防守御上又增加了一樣新武器,那就是短距離火炮。從遺址的建築結構上就看到這一點,外圍牆距城牆在30-40米之間,外圍牆的高度僅為內城高度的一半,從城上發射箭、弩、火炮,可以有效的殺傷攻城部隊的攻擊能力,而這些技巧,在今天看來不足一提,但在古代大刀、長矛時代的戰爭中,卻反映出高度的城防守御技術和智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