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與技術整合的夏熱冬冷地區農村住宅低碳策略研究》是依託華中科技大學,由劉小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設計與技術整合的夏熱冬冷地區農村住宅低碳策略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小虎
- 依託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中國碳減排壓力巨大,建築業責無旁貸,量大面廣的農村住宅更不可忽視。夏熱冬冷地區氣候獨特,無法照搬南北經驗,加之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重視,應推動低碳農村住宅的研究。低碳與綠色建築基本一致,更突出碳減排,有利於公眾對 低碳經濟的認識。低碳農村住宅要發揮陽光、土地、鄉土材料方面的優勢,還必須是低價、簡單的適宜技術,其低碳策略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築性能、鄉土材料與市場材料相結合。從學科交叉的角度,強調整合技術與設計,將各項技術協同考慮並與建築空間一體化;其核心是低價、高效、可變化的集成式太陽能集熱表皮,並與地熱利用、鄉土材料結合,以低價、技術適宜、易於推廣、滿足舒適性為要求。同時,針對新建和既有住宅的不同需要,提出開放式、模組化的設計策略。希望通過低碳鄉村的發展,促成城鄉一體的低碳型社會。
結題摘要
項目背景: 農村住宅量大面廣,其節能對我國節能減排意義重大。基於調研、設計、實驗,提出農村低碳住宅的設計策略;將各項技術協同考慮,發揮更大的效益;倡導鄉土建築材料及營建模式在現代背景下延續。 進一步從單體建築擴展到群體組合,因城鎮化是當前農村發展最大的問題。 (1)主要研究內容 (a)農村住宅戶型研究 研究本地不同時代典型民居形制,了解居民生活現狀,進行定量定性分析,歸納典型戶型。考慮現代生活需求,經過研究設計,得出最佳化戶型。 (b)“低碳”模組組合 選擇適合農村的低碳技術,與設計整合成為氣候適應性模組。例如:天井、晾曬空間、太陽房、太陽牆、綠化牆……由模組單元組合成整體,可靈活選擇,使設計更具有多樣性、適應性。 將最佳化平面、模組、開放式體系進行組合,用BIM軟體建立模型庫,提出多種建築材料與構造技術策略,供村民開放性選取。 (c)開放式建造體系 結合工業體系和鄉土體系,考慮工業體系鄉土化,鄉土體系現代化,不僅使用工業化材料,也使用鄉土材料。 (d)傳統民居木構架的參數化生成模型 只需輸入開間、進深、開間數,就可以迅速生成民居木構架的三維模型,使傳統木構民居建造更加簡單、科學、易掌握。 (e)城鎮化策略 研究建築群體的選址、布局、間距、密度等,探索最優聚落模式。 (2)重要結果(a)最佳化平面、模組、開放式體系,組合多種可選的戶型。 (b)低碳住宅模組,例如天井、晾曬空間等。 (c)《夏熱冬冷地區典型傳統民居建築資料檔案》 (d)傳統民居木構架體系的參數化生成模型。 (e)針對可替代木材的工業材料膠合竹,提出設計原則:建築結構一體化,結構裝飾一體化,家具構造一體化,並進行實驗建造。 (f)將草土和膠合竹配合使用。進行了構造設計和實驗建造。其綜合性能高於混凝土砌塊房。 (g)針對垂直綠化新技術活牆,進行了實測和分析,可起到良好的隔熱作用。 (h)提出了將現代與傳統整合的12個城鎮化策略。 (3)關鍵數據及其科學意義 (a)選擇部分由低碳模組生成的戶型加以最佳化和模擬,其節能率可達41.04%,單方造價在508-669人民幣之間。 意義:通過最佳化設計可以達到很好的節能效果,造價也可控。 (b)僅用3個數據就可以生成整個傳統民居木結構的三維模型, 意義:將傳統建造經驗科學化,易於掌握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