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東北亞地區安全機制的研究一直是學術界和政策界關注的熱點。在當前朝鮮核危機陷入僵局,國內相關研究有所降溫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超越對現實政治和半島問題的思考,提出更具有前瞻性、巨觀性和冷靜的戰略性思考。正是從這一角度,作者在準確把握現實政治的基礎上,更多從基於他過去5年多來對朝鮮核危機、六方會談等的研究,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學術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設計未來:東北亞安全機制的路線圖
- 作者:張春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8108455, 7208108455
- 外文名:Designing the Future:A Roadmap for Northeast Asia Security Institution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R_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116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張春編著的《設計未來》內容介紹:近年來,東北亞地區安全機制的研究成為學術界和政策界關注的熱點。張春著作基於他過去五年多對朝鮮核危機、六方會談及東北亞地區安全等的研究,在當前解決朝鮮核危機的努力陷入僵局、國內外相關研究有所降溫的背景下,超越對現實政治和半島問題的思考,提出更具前瞻性、巨觀性和戰略性的冷靜分析,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學術價值。張春認為,朝鮮核危機的解決需要更大的東北亞地區性方案,即東北亞安全機制的創設。首先應著眼於將朝鮮棄核與半島和平機制建設相聯繫而解決地區內最緊迫的安全挑戰即朝鮮核危機,其次要以歷史演進為基礎合理設計東北亞安全機制的組織結構,第三要為未來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在東北亞安全機制的創設過程中,中國可以發揮積極和建設性的作用,充當“平等且具有引領作用的積極參與者”。
作者簡介
張春,1973年生,四川瀘州人,現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亞太室副主任,博士。曾先後師從時殷弘、孫哲攻讀國際關係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關係理論、美國政治與外交、台灣問題、亞太國際關係等,副主編:《美國國會與台灣問題》,參譯著作有《締造戰略:統治者、國家與戰爭》和《現代戰略的締造者:從馬基雅維利到核時代》.在《世界經濟與政治》、《歐洲》、《現代國際關係》等核心刊物上發表二十餘篇論文。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國際機制創設的理論分析
第一節 國際機制的創設需求與途徑
一、本書的概念使用
二、國際機制的創設需求
三、國際機制如何創設
第二節 國際機制創設的歷史演進方法
一、歷史演進方法與達爾文主義
二、國際機制刨設的歷史演進方法
三、歷史演進方法的局限
第三節 國際機制創設的理性設計方法
一、理性設計方法的主要內涵
二、理性設計方法的案例
三、理性設計方法的局限
第四節 國際機制創設的演進式理性設計方法
一、歷史演進與理性設計方法的綜合
二、國際機制創設的演進式理性設計
小結
第二章 東北亞安全機制的機遇之窗
第一節 歷史基礎:東北亞冷戰機制的動搖
一、東北亞冷戰機制的形成
二、東北亞冷戰機制的動搖
第二節 觀念基礎:洛克式地區安全文化的浮現
一、冷戰後對東北亞穩定的悲觀預期
二、意料之外的東北亞和平與穩定
三、東北亞的洛克式地區安全文化
第三節 機制基礎:朝核危機的應對探索
一、第一次朝核危機與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
二、第二次朝核危機與六方會談
小結
第三章 朝鮮棄核與半島和平機制
第一節 朝鮮核危機與東北亞局勢
一、朝鮮核危機的歷史演變
二、朝鮮發展核武器的動機
三、朝鮮核危機與地區爭端
第二節 朝鮮棄核的可能性分析
一、朝鮮面臨的客觀環境的改善
二、朝鮮認知結構的鬆動
第三節 朝鮮棄核路線圖與半島和平機制的創建
一、準備階段
二、半島無核化落實與和平機制創設階段
三、半島無核化與和平機制的鞏固階段
小結
第四章 組織結構的理性設計
第一節 基本組織結構
一、基本面貌規劃
二、代議機構與執行機構的平衡
三、投票原則與影響力分配
第二節 避免集體行動困境的保證機制
一、預防機制的設計:集體強制外交
二、誘導機制的設計:規範擴散外交
第三節 領導權分配的機制設計
一、東北亞地區領導權的競爭
二、領導權分享模式
小結
第五章 為未來演進預留空間
第一節 朝鮮半島的統一可能
一、朝鮮半島的統一努力
二、朝鮮半島的可能發展與機制設計
第二節 次團體合作的未來空間
一、東北亞地區安全合作現狀
二、東北亞安全機制的次團體合作方法
第三節 國際安全機制間的互動
一、國際機制的互動類型分析
二、東北亞安全機制的互動設計
小結
第六章 中國與東北亞安全機制的創設
第一節 東北亞安全機制創設的路線圖
一、東北亞安全機制的概貌綜述
二、東北亞安全機制創設的階段性目標
第二節 中國作為“平等且具有引領作用的積極參與者”
一、戰略目標、戰略定位與階段性目標
二、主要政策原則
三、主要政策手段
總結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國際機制創設的理論分析
第一節 國際機制的創設需求與途徑
一、本書的概念使用
二、國際機制的創設需求
三、國際機制如何創設
第二節 國際機制創設的歷史演進方法
一、歷史演進方法與達爾文主義
二、國際機制刨設的歷史演進方法
三、歷史演進方法的局限
第三節 國際機制創設的理性設計方法
一、理性設計方法的主要內涵
二、理性設計方法的案例
三、理性設計方法的局限
第四節 國際機制創設的演進式理性設計方法
一、歷史演進與理性設計方法的綜合
二、國際機制創設的演進式理性設計
小結
第二章 東北亞安全機制的機遇之窗
第一節 歷史基礎:東北亞冷戰機制的動搖
一、東北亞冷戰機制的形成
二、東北亞冷戰機制的動搖
第二節 觀念基礎:洛克式地區安全文化的浮現
一、冷戰後對東北亞穩定的悲觀預期
二、意料之外的東北亞和平與穩定
三、東北亞的洛克式地區安全文化
第三節 機制基礎:朝核危機的應對探索
一、第一次朝核危機與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
二、第二次朝核危機與六方會談
小結
第三章 朝鮮棄核與半島和平機制
第一節 朝鮮核危機與東北亞局勢
一、朝鮮核危機的歷史演變
二、朝鮮發展核武器的動機
三、朝鮮核危機與地區爭端
第二節 朝鮮棄核的可能性分析
一、朝鮮面臨的客觀環境的改善
二、朝鮮認知結構的鬆動
第三節 朝鮮棄核路線圖與半島和平機制的創建
一、準備階段
二、半島無核化落實與和平機制創設階段
三、半島無核化與和平機制的鞏固階段
小結
第四章 組織結構的理性設計
第一節 基本組織結構
一、基本面貌規劃
二、代議機構與執行機構的平衡
三、投票原則與影響力分配
第二節 避免集體行動困境的保證機制
一、預防機制的設計:集體強制外交
二、誘導機制的設計:規範擴散外交
第三節 領導權分配的機制設計
一、東北亞地區領導權的競爭
二、領導權分享模式
小結
第五章 為未來演進預留空間
第一節 朝鮮半島的統一可能
一、朝鮮半島的統一努力
二、朝鮮半島的可能發展與機制設計
第二節 次團體合作的未來空間
一、東北亞地區安全合作現狀
二、東北亞安全機制的次團體合作方法
第三節 國際安全機制間的互動
一、國際機制的互動類型分析
二、東北亞安全機制的互動設計
小結
第六章 中國與東北亞安全機制的創設
第一節 東北亞安全機制創設的路線圖
一、東北亞安全機制的概貌綜述
二、東北亞安全機制創設的階段性目標
第二節 中國作為“平等且具有引領作用的積極參與者”
一、戰略目標、戰略定位與階段性目標
二、主要政策原則
三、主要政策手段
總結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