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壽命是設備具有最低的年成本等值的時間。設備一到經濟壽命就應毫不遲疑地進行更新。但是就擁有大量設備的工廠而言,對所有設備進行逐台分析,並適時更新,不一定能使工廠的綜合利潤最大,局部最優的總和一般不是整體的最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設備更新最優解
- 所屬行業:投資
例如,我們為作業A選擇了最佳的機器,為作業B也選擇了最佳的機器。就分別實現A,B這兩個作業,無疑是會取得最佳的效果。但如把這個問題擴大一下,把作業A和作業B合併在一個設備里來完成,這樣同時完成這兩個作業的機器就有可能取得比分開完成來得好的綜合的經濟效果。因此要取得較高的效益就必需考慮綜合,包括生產過程、小組甚至車間的聯合,把系統合併為更大的系統來考慮,最後把全廠作為一個裝置來考慮,當然應指出綜合在某些場合下不如分開來得經濟,然而,組合生產過程的經濟性是一家工廠擴大機械化程度的有力依據。機械化的歷程就是從單台機器改造,機器間搬運工作的改進(最後導致自動化的傳送裝置)最後出現全部機器和傳送裝置的綜合性設計——全盤自動化。機械化程度提高的過程常常給企業帶來日益增加的經濟效益。
為了確定是否綜合,應當採用經濟分析的辦法。
例:機械A已被選定代替現有機器,該機器的初始投資為10000元,在10年壽命期間估計年可節約2500元,在第10年末設備的殘值為1000元同時機器B也被選定來代替另一台機器,它的壽命期也是10年初投資為20000元,每年可望節省6000元,殘值2000元機器A和B所完成的作業可期待C來完成,機器C的初始投資是25000元,壽命期10年,殘值2500元,使用C每年可節約8000元,已知收益率要求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