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堯村村史
從雙牌水庫乘船,溯瀟水而上,兩岸青山連綿,瀟水碧藍,大約四十分鐘,到達雙牌縣江村鎮的訪堯村;若是從江村乘船渡瀟水過河,九分鐘可到達。在船上你不僅可看到白雲在青山澗裊繞,你還可看到有關舜帝傳說的景點。訪堯村後的高山屬九嶷山峰余脈,叫末虞嶺,也叫寶峰山。五座山峰順勢而下,直到瀟水邊,像駿馬飲水,村人說這五座山是五馬歸槽,山峰之間的山谷底是山澗小溪,溪水沿山谷流到村後匯合成一條叫鐵溪的溪流,鐵溪水從村中穿出緩緩流入瀟水。訪堯村坐落在高聳的五峰中間的山峰下,翻過山峰就是寧遠的地界。
訪堯村前的
瀟水因雙牌水庫已成平湖,水沒淹時,這裡是“瀧口二十四灘”中最險一灘。瀟水從九嶷山而來,衝破群山的阻擋,流出山外。人們傳說,這一段河流是舜帝的兩妃子南來找舜,她們從群山荊刺中跌跌撞撞踏過,辟成了這一帶險灘眾多的河床,眼淚成了河水。訪堯村的對面山上,瀟水河的西岸,有一大石突出似要伸入河中,人們叫它為仙人墩。傳說舜帝打算在這裡建一天橋,把兩岸連起來,正在興建時,突然雞叫了,於是橋沒有建成,只留下一座石墩。石墩的上方一岩洞,叫仙人岩。說是舜帝派來修橋的仙人居住在此,岩洞裡還有石桌石凳等。
訪堯村對面,仙人墩下方的瀟水河邊原有一座象王廟,柳宗元在《
道州毀鼻亭神記》說:“鼻亭神,象祠也”。傳說象被貶來永州以前做了許多惡事,永州人卻祭祀他,唐朝薛伯高做道州刺史時拆除了象鼻廟,但後來象鼻廟又建立起來了。明朝天啟六年復修象王廟,道州知州李嵊慈在《重修象王廟序》曰:“有庳之有象祠也,奉祀久矣。”也許薛伯高並不知道象開始做了惡事,但是被舜貶來永州後,他改過自新,為永州人民做了許多好事,永州人並不因他以前有過惡行或有缺點不足記恨他,從這點足見瀟湘人的俠義與寬容。這個象王廟從古一直到 1960 年水淹之前它都存在著,一直是永州人神聖嚮往祭祀的地方。象王廟處的位置是一個沙灘,沙灘中含有金礦,太陽照射下,沙灘閃閃發光,老人稱之為金沙灘。雖然象王廟被淹,但高出的一部分沙灘還立在水中,水位低的時候,太陽光下的沙灘依然金光燦爛。象王廟下方的瀟水段叫“濂濤灣”,因為瀟水流經這裡後,河床就像一把鐮刀,這個水灣處也叫鐮刀灣,後人們諧音為“濂濤灣”。在這水段有一個很大的灘,瀟水沖刷石灘,白浪翻滾,船隻經過這兒要格外小心,明《永州府志》載:“自江至庳亭,謂之入瀧,至零陵界瀧泊灘,謂之出瀧。瀧名二十有四。”流傳在瀟湘兩岸的《瀟湘水路歌》說:“撐排篙子九尺長,撐了小河過大江;小河大江撐完了,篙子滴水過饑荒。旱路難上黑神嶺,水路難過棗木江;鐮刀灣彎一字澗,火燒壩凼來等閒;石家瓮里靠左走,白底磚水朝天翻……”。象王廟的上方訪堯村前的一個灘,叫瓦窯灘。象王廟建在兩灘之間,人們到這裡祭祀,不僅僅是對象的記念,更是一種祈禱,祈禱象保佑經過這裡的船隻平安,保佑人們性命安全,這也許是象王廟始終存在的原因吧,而不是柳宗元所說“楚俗肖鬼”了。民國期間,象王廟辦成一所學校叫濂濤完小。廟四周古松、古樟環抱,遮天蔽日,象王廟是人們過險灘時心中的一塊綠洲,是人們在困難時的一種期盼。元結在《欸乃曲其五》中說:“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升天”。如今險灘早已成了平湖,所有的傳說都已留存在遠古的記憶中了。
村名由來
訪堯村原名叫瓦窯村。說這裡曾是燒瓦的地方,故有此名。還有人說:遠古時,堯帝南巡溯瀟水上來後宿過這裡,就叫“堯訪”。後來象被貶這裡,尋訪堯帝的足跡,來到這裡感受堯帝聖德,因此也叫“訪堯”。訪堯村沐浴著帝王之氣,享受著帝王的賜福,訪堯與中華先帝有著縷縷連線,儘管是一些傳說,“堯天舜日遠,懷抱若為舒”,帝王的仙氣浸潤這裡的山水,滋潤著人們的心田。
村景簡介
從雙牌江村乘船到訪堯村前的碼頭上岸,在河堤的裡面、村子前是兩個瀟水蓄洪潭,潭中養魚那是再好不過的了,若你有興趣可坐在潭上的屋裡釣魚。水中軟風綿綿,山上樹濤陣陣,若大的一個村落在峻峰與寬闊瀟水環抱里是那么寂靜,連雞鳴狗叫似乎也聽不到。村人說:水沒淹之前,瀟水岸邊是一片古樟林,三個碼頭掩映在樹下,後山古樹參天,人們不從裊裊炊煙中看,就根本看不見村莊,村落與山水融在一起了。這也難怪 1938 年蘇聯援華飛機三架降在道州,其中一架卻降在訪堯灘。
訪堯村坐東朝西,村前瀟水河,村後寶峰山,全村按城鎮結構建造,“井”字布局,三縱兩橫巷道,最長的巷道從村後直到河邊,近 500 米,站在巷道後端可見村前的瀟水。
從巷道側進入住宅,住宅一般三進。從橫巷道進宅院是倒座(前殿),從縱巷道進宅院是天井、風火牆。一條小溪村中流過,把訪堯村分為鐵溪門樓和新屋門樓兩個部分。村子東西兩方是山和水為村的天然屏障,南北兩端用圍牆相圍,全村是個封閉的小城。村裡的牛圈廁所全部安置在村北圍牆內,住房高大風火牆與之相隔離。木製的牛欄上下兩層,上層糧倉,下層牛圈;與牛欄相對的是一個個廁所和放置農具之類的雜房。人們從屋前的走廊橫穿過,到達屋外牆內的雜房處,這樣村子內部非常乾淨整潔。
走進巷道兩旁的高宅大院,大院的天井裡都會放置一個大水缸,村里叫太平缸,用於防火。水缸內徑長 134 厘米,深 50 厘米,寬 73 厘米。天井與堂屋之間的過道邊有石雕立座,用來放置臉盆、花缽之類。村子屋內木雕石雕很多,雕刻的大多是一些動物,少有花草一類,連石雕也都是一些動物,有窗欞雕刻的 48 個猴子栩栩如生。周氏宗祠正面外牆上嵌內凹三面石雕,五龍相戲,欲騰欲飛。這個石雕是村里想盡辦法才保存下來。
村里以石雕為主,屋內的地面用青磚墁成,屋子間的走廊、天井都是青石板,石磨、石墩、石雕成了村子的主要特色,村後有一個井,井邊有五個正方形型的石刻洗衣盆;村內井邊的石雕洗衣盆,有方形有圓形。圓形的直徑 78 厘米,高 24 厘米;方形邊長 88 厘米,高 25 厘米。村里所有的人都可以用井邊的石盆洗衣或洗菜。在現代文明人眼裡,幾千人共用一個盆子是極不衛生的,可是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生存下來幾百年幾千年,洗得鋥亮的石盆是說明不衛生,還是說明村民的和諧與融洽呢?
村子主要水井煙竹井位於村後中間部位,有三口連井,最上方是飲用井,第二口是洗物井,最下方是清潔井。水井用青石砌成,井四周的地面用青石板鋪成,井邊依次放置了五個石盆、五張石凳和洗衣用的青石板,這樣方便了人們在井邊洗物。煙竹井的水清涼味醇,遠比礦泉水好喝。村子族譜上詩說:“煙竹井稀聞,味甘清芬。非惟孺子獨能分,滌我煩襟消我渴,淨我塵心。”喝一口清涼井水可以除你心中煩惱,坐在碧竹綠樹下的井沿,會使你靜下心來,被這美景幽靜、清泉甘醇感染,你還有什麼煩惱呢?若是取井水煮茶,那更會陶醉你的心情,“藻采自繽紛,燕掠香芹。”周圍古石帶苔文,夜半燃爐新試茗,的酌清吟。”
煙竹井還與村裡的一位進士有關。
傳說村內有一進士叫成名,家中世代為官,他雖然考取進士,因官場太黑暗了,他很是不快,不想去做官。父母卻又望子成龍心切,他常常獨自望瀟水發獃,卻又參不透其真諦。這時有一個叫童真的佛人來到他身邊,說:“夫子何為如此傷悲,上善若水,有容乃深,有悟則明,心如此水便是。”並告知周成名說:“水性能動能靜,能行能止,可圓可方,可進可退,變化萬千而不失本真,點滴之中皆有機靈蓄意”,“我送你一口泉井,希能隨緣而化吧”!周成名喝了童真大師點化的井水,煩惱馬上消除了,凡心盡化,因而改名為萍,願做一介草夫“心平如水”。當然這是一個傳說。不過,即使是炎熱的夏日,來到竹林掩映下的井邊,喝一口甘味醇美的泉水,眼觀泉井四周,那天藍樹綠、花紅竹茂、水碧霧沉的美景,確實會使你心靜如水。
訪堯村很美,古人描述說:“村煙羅列,丁甲蕃昌,文明之盛,縉笏之榮,固為州里所爭羨。而山川之靈秀,田土之饒肥,棟宇之華,風俗之美,尤為遐邇所共推。”人們把村子的景致取為八景:白雲早雪,瘦石擎天,石榴岩古,煙竹水清,堯灘曬網,石嶺橫屏,犀牛回瀾,螺螄脫魘。真是:
“夜月當空掛銀鉤,晚風輕繞寶峰頭,
掬得瀟水同聲韻,仙影蕭蕭映村樓。
誰說古韻去不返,遺風依舊滿人間,
可憐溝壑綠意生,一般鮮意表八千。
白雲早雪偶覓處,瘦石擎天照人寰,
落筆最為堯灘古,層巒疊翠留華章。”
村前的瀟水千古恆流,清瑩碧透;村後的山峰或是白雲縈繞,或是紅葉遍嶺,或是冬雪粉掩,或是綠意濃郁。單是那綠一年四季在不停地變幻著,嚴冬蒼靛的古松古樟與晶瑩的白雪互為映襯,早春鵝黃綠,初夏碧綠,霜秋綠樹與紅葉黃花相織成美麗的畫卷。領頭羊掛著搖鈴,領著一群白山羊穿行在斑斕的畫卷中,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美呢?村里人把羊群放牧山中,牛群放入山上,早上趕入後山,任其牛羊自行覓食。領頭牛羊上的搖鈴,不時叮呤叮呤地從山林中傳出,打破了山野村莊的寂靜。黃昏落下,彩虹倒映水中,波光蕩漾,夕陽把餘光全灑落在村莊,灑在村後的山上,村子與群山披上了一層金色彩衣,是那樣嬌妖艷美。村里人只要一聲口哨或是一聲呼喚,牛群踩著不快不慢的節奏,隨著牛鈴的叮呤叮呤聲,走出山林,回到村莊。羊群咩咩地歡叫著回到了羊圈。大地又復歸了寧靜,連夜蟲的叫聲也被山水間的靜穆吞沒了。
訪堯村歷史久遠,村子已有近 500 年歷史了。村人全部姓周,現有 312 戶, 1244 人。他們的祖先成材公,元末由廣東韶州遷到江村,闢地鼎基。明嘉靖年間,其裔孫始居於訪堯村。據本村康熙二十三年《周氏族譜》序說:“元末時,成材公由粵東遷營道,見江村壤接有庳,山水環共,遂居焉。”“因子孫眾多,由江村分徙江東,聚族又數百戶。”村內古宅中有一棵古老的鐵樹高 4.3 米,圍長 90 厘米。村人說:此樹建村時栽種的,鐵樹見證了村子的發展歷史。
村里人遵守“耕讀為本”的生活方式,村內有學堂私塾,有學田給教書先生做俸薪,村子上先後考取幾位進士,有三品榮祿大夫,做雲南廣西直錄州事。
從訪堯村坐遊船到雙牌,可遊覽雙牌水庫兩岸的山青水色。水碧深,山綠青,天藍雲白,山色天雲倒影在水中成了一幅水墨畫。徐霞客春天逆流而上所見其景,“自入瀧來,山勢逼束,石灘懸亘,而北風利甚,卷翠激玉,宛轉凌波,不覺其‘難詠舊句舡梭織,峰翠山軸卷溪綃。’若為此地設也。其處山鵑盛開,皆在水涯岩側,不作蔓山布穀之觀,而映碧流丹,老覺有異。”清朝同治年間,六十多歲的何紹基回道縣游九嶷,買舟順瀟水下零陵,寫了《瀧河雜詩》三首,描繪順流而下沿途所見的這一地帶瀟湘兩岸的景色及愉快的心境。“片雲遮斷碧峻峻,何處飛來雨滿衫?難得前人能好事,題名往往在懸岩。”“湘波一折萬徘徊,天上閒雲落酒杯。正苦前山無路出,翩然岩罅片帆來。”“養成痴懶是舟行,臥看春山一枕橫。洗得耳根清淨澈,前灘聲接後灘聲。” 訪堯村古民居位於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總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由20餘棟古民居、一處祠堂組成。以清代建築為主,保存基本完整,構築精巧,布局得體,規劃井然有序,古樸大方。房屋裝飾精美,門柱、門檻、門墩及手磨、水缸、屏風等均用青石製成,雕龍刻鳳,栩栩如生,門板、門窗、屋樑、屋椽等木製品,雕有花鳥蟲魚,描金繪彩,體現了較高的創意和雕刻手法,具有豐富的歷史信息、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藝術價值。
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湖南省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村”稱號。
地圖信息
地址:永州市雙牌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