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性散文

記敘性散文

敘述性散文從屬於記敘文. 敘述性散文首先它是散文。所謂散文,"形散而意不散",它講究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藝術手段,來表達一個或多箇中心思想 記敘文是比較正規的,它以敘述整個事情為最主要目的,一般文中都要提到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敘述性散文
  • 歸類:記敘文
主旨,材料,取材領域,構思,要點,

主旨

價值取向正確/有真情實感。
②所謂取向正確,是要求作者愛該愛的,恨該恨的,批判社會所不能容忍的,讚揚社會所認可的。在這個基礎之上,再來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因為文章一經寫成,就成了社會產物,那么寫作者就要對社會負責任,我們對真情實感的理解不能太狹隘,太個性化。

材料

散文的取材範圍十分廣泛,大千世界幾乎無不可寫,所以郁達夫說:“散文清淡易為,並且包括很廣,人間天上,草木蟲魚,無不可談。”(《<達夫自選集>》魯迅說,散文的“題材應聽其十分自由選擇,風景靜物,蟲魚,即一花一葉均可。”(《致羅清楨》,《魯迅書信選》P241),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周立波說:“舉凡國際國內大事,社會家庭的細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歷史,一絲感觸,一撮悲歡,一星冥想。往日的悽惶,今朝的歡快,都可以移於紙上,貢獻讀者。”(《散文特寫選·序言》)駱文說,散文“作為一種文體,好處甚多。一石之嶙,可以為文。一水之波,可以寫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題。實在自由。”(《我的散文觀》)
正因如此,有人講散文作者“觸目聞聲,隨處可感。魯迅目閱白雪紛飛而抒懷,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見白楊挺拔而命筆,致成《白楊禮讚》;巴金觀朝暾乍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吳伯蕭憶紡車聲韻而揮毫,寫下名篇《記一輛紡車》;楊朔賞茶花絢麗引起創作衝動,留下膾炙人口的《茶花賦》。總之,一個作者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感,都有可能被取來作為寫散文的材料。”(漢基《關於散文取材種種》))。
散文的內容涉及自然萬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 有的。可以寫國內外和社會上的矛盾、鬥爭,寫經濟建設,寫文藝論爭,寫倫理道德,也可 以寫文藝隨筆,讀書筆記,日記書簡;既可以是風土人物誌、遊記和偶感錄,也可以是知識 小品、文壇軼事;它能夠談天說地,更可以抒情寫趣。凡是能給人以思想啟迪、美的感受、 情操的陶治,使人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心曠神怡的,都可選作散文的題材。

取材領域

小說、戲劇、詩歌都不能與散文相比。小說的題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戲劇的題材,要有激動人心的矛盾衝突。詩歌的題材,要有深郁的情韻。而散文卻沒有這些限制,可以寫小說、戲劇、詩歌的材料。都可以寫散文,不可寫小說、戲劇、詩歌的題材,亦可寫散文。
取材廣泛,首先表現在它選擇題材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給人以知識、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東西都可信手寫來,綴成優美的篇什。其次,表現在寫作散文時,可以在一個主題的統率下選取不同時間、空間的材料,十分自由。如秦牧的《土地》。
我們承認和強調散文取材的廣泛性,但也不是說什麼東西都可寫成散文。那種不分青紅皂白,挖到籃里就是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寫散文要選取揭示“人類那種崇高感和莊嚴感”的材料,要選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的材料。

構思

1、一事+議(①一事+一議;②議+事+議)
2、多事+議(①事+事+議;②議+事+事+議——③事+議+事+議④(總)議+事+議+事+議)
例:詳見第六點

要點

1、場面。不強調把過程寫得很清楚,只要求會選擇典型場面,寫好一個個場面。
2、細節。運用細節描寫將細小的行為、語言、神情、心理等寫生動、具體。
3、感性與理性的融合與統一。記敘文往往是以情動人,大多數同學以為寫記敘文就是寫一件事,事件寫完文章就結束了。這樣只是在感性的層面滑動,沒有理性的深度,只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文章才更有感染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