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記年錢
- 所屬年代:古代
出世,北宋記號錢,第一種鑄錢,管理制度,南宋記好錢,
出世
北宋記號錢
第一種鑄錢
宋代的第一種鑄錢是“宋元通寶”,鑄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51年),錢式沿襲“周元通寶”成規,為小平錢。錢文順讀,是國號加寶文的國號錢。後宋太祖傳位於弟,宋太宗
趙光義即位,於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鑄“太平通寶”錢,錢式同“宋元通寶”。當時四川及福建出鐵錢。福建所出鐵錢,背郭清晰,鑄工頗精,大受歡迎,於是又推出一種直徑4.2厘米的當十大錢,書法鑄工均不錯,背穿上有一個圓點,可能是一種紀念錢,現存世不多。這兩種“太平通寶”都為五代風格,而鑄工精整,深厚淳樸可比開元錢。
管理制度
宋仁宗在位四十年,其間改元九次,也發行了九次年號錢。在這段時期里宋朝的錢監增多,管理上卻不十分嚴格,各地錢監所出的錢,版式銅質差別頗大,鑄工精細程度也相去甚遠。天聖年間所出的“天聖元寶”,明道年間所出的“明道元寶”,以及景祐年間所出的“景祐元寶”,錢文書法皆有篆、楷兩種,其直徑輪廓也完全相同,為“對錢”。這一階段的鐵錢,仍有當五、小平兩種。寶元年間,因為年號帶有“寶”字,用為錢文不方便,便出了“皇宋通寶”,有銅、鐵兩種,銅錢版式較多,一般篆、楷成對。此外有一種篆書體錢——九疊篆“皇宋通寶”,或稱之為“九疊皇宋”,應為一種賞賜錢,鑄工精美,數量極少,為極罕見品。慶曆年間,西夏王李元昊叛亂進攻陝西等地,宋朝派兵討伐,因而鑄行“慶曆重寶”當十錢,以解軍需之用,此錢直徑2.9厘米,錢文楷書,有順讀、旋讀兩種;又有當十鐵錢,直徑3.2厘米。兩國交戰延續了三年,北宋國力大損,錢幣不斷減重,同時又大量地發行紙幣
,因而造成物價上漲,至戰爭結束時改當十錢為折三流通。至和年間,曾鑄行“至和通寶”和“至和元寶”,小平銅錢,光背無文,有篆、楷兩體成對,大小兩種。此外有“至和重寶”折二、折三錢。嘉祐元年出“嘉祐元寶”及“嘉祐通寶”,皆為小平錢,銅質。
宋欽宗靖康年間所鑄的“靖康通寶”和“靖康元寶”是北宋的最後一種錢。靖康是宋欽宗趙恆的年號。趙恆是飽受委屈的皇帝,登基僅僅一年多,就被金兵掠往北地,後死於黑龍江依蘭,這就是“靖康之變”。趙恆在位時間雖短,但是他也沒忘記鑄錢,鑄行了不同版別的靖康錢,“靖康元寶”錢文有隸、篆兩體成對,有小平、折二、折三;“靖康通寶”的錢文有隸、篆、真三體,有小平、折二兩種,皆有銅、鐵錢。靖康錢因鑄行時間短,皆為少見難得,“靖康元寶”小平錢僅有數枚傳世,極為罕見。
南宋記好錢
南宋時期記年錢
南宋孝宗隆興年間(公元1163年-1164年)鑄“隆興元寶”。史書載鑄有小平、折二兩種,但傳世未見小平錢,折二錢篆、楷成對,質料鑄工均不精;鐵錢方面鑄有有元寶、通寶。乾道元年(1165年)鑄“乾道元寶”,傳世有折二錢,楷、篆成對,有背文為星月文錢,楷書錢為孝宗御書;鐵錢有小平、折二兩種,背文有“松”、“目”等錢監名。在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鑄行了一種記年錢,是中國在世界史上鑄行的第一種記年錢。從東晉“漢興”鑄行開始,錢文鑄有帝王年號的錢不斷出現。過了800多年,在我國南方出現了背鑄有年代的記年錢,這就是在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開始鑄行的“淳熙元寶”。“淳熙元寶”錢背分別鑄有“柒”至“十六”的字樣,表明了淳熙七年至十六年,即公元1180年至1189年。這種錢一目了然,一看便知是哪朝哪代鑄行的。“淳熙元寶”有背無文之小平、折二,篆、楷成對,有背記年及背紀錢監名之折二錢;“淳熙元寶”鐵錢有折二錢,背文有“利、邛、松、同”等多種。“淳熙通寶”鐵錢也有背紀監記年紀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