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雨亭(1895.12-1974.11),又名計龍章,江蘇省阜寧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計雨亭
- 出生地:江蘇省阜寧
- 出生日期:1895年12月
- 逝世日期:1974年11月
他一生坎坷曲折,經歷奇特,最終走上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光明大道。
計雨亭出生時家境貧寒,其父計文藻,號計子山,為人忠厚,投靠其妻弟馬玉仁(原名曰仁,字伯良,鹽梟,國民革命政府建立初年,由段祺瑞命為中將軍銜,抗日殉國後,又被國民黨追贈為中將),因親得時,歷任營長、團長、師部副官長等職,1935年去世。計雨亭母親名叫馬玉英,系馬玉仁之四姐,據說會使雙槍,嫁計氏後,一直做家庭婦女,1944年去世。計雨亭兄妹6人,他為老大,系家中唯一男丁。
計雨亭出生時家境貧寒,其父計文藻,號計子山,為人忠厚,投靠其妻弟馬玉仁(原名曰仁,字伯良,鹽梟,國民革命政府建立初年,由段祺瑞命為中將軍銜,抗日殉國後,又被國民黨追贈為中將),因親得時,歷任營長、團長、師部副官長等職,1935年去世。計雨亭母親名叫馬玉英,系馬玉仁之四姐,據說會使雙槍,嫁計氏後,一直做家庭婦女,1944年去世。計雨亭兄妹6人,他為老大,系家中唯一男丁。
計雨亭他早年沉浮於軍閥混戰,歷任陸軍北洋軍閥部隊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和馮玉祥、張宗昌、張學良、顧祝同等有來往;他曾參加過復興社,加入過上海青幫,但一直反對蔣介石,有數次被通緝的經歷。抗戰爆發後,他和舅父馬玉仁率部抗日,與日寇激戰十數次,具有民族氣節和強烈的愛國心。在八路軍南下(1940年)到鹽阜地區後,又投奔我軍,和共產黨合作共事,與劉少奇、陳毅、黃克誠、譚震林、曹荻秋、惠浴宇等過從甚密,成為鹽阜地區有名的紳士。
1942年後,歷任阜寧縣參議會主委、參議長、鹽阜行署副主任、蘇北行署副主任、蘇北赴延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蘇皖區政府建設廳長、蘇北工業學校校長等職。
解放後,曾擔任過華東軍政委員會生產救災委員會副主席、蘇北行署水利局局長、華東監察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水利廳廳長、省民政廳廳長、省民革副主委。全國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蘇省第一、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蘇省第二、 三屆政協常委。
解放後,曾擔任過華東軍政委員會生產救災委員會副主席、蘇北行署水利局局長、華東監察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水利廳廳長、省民政廳廳長、省民革副主委。全國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蘇省第一、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蘇省第二、 三屆政協常委。
1949年3月, 黃河大隊回到淮陰後,黃河大隊解散了。計雨亭本人則帶著警衛員南下,到達泰州,找到賀希明,參加支前等工作。
1949年5月, 計雨亭被聘為蘇北行署生產設計委員會主任。當時,因機構未建立,他還主動寫了五份農業生產參考材料和水利方面的建議,供有關領導和部門參考。
1949年6月, 新政協籌備會在北平正式成立。是年9月, 計雨亭就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華東區域侯補代表,到北平參加討論《共同綱領》的有關條款。 在分組討論有關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空軍和海軍一節時,有的代表認為這很難實踐,建議將“強大”二字刪去,而計雨亭認為這是個原則問題,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強大”二字不能拿掉。陳毅同志知道後,向毛主席匯報了這件事,還特意說這是黨外人士提出來的。
1950年10月,計雨亭當選為協商委員會副主席。他還先後擔任蘇北生產救災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監察委員會委員、蘇北行署土改委員會委員、政法委員會委員、蘇北行署委員會委員兼水利局局長。
1951年,他曾率代表團歡迎從朝鮮歸來的志願軍傷病員。
1952年,計雨亭主持召開了蘇北及揚州市各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周年座談會。會上,計雨亭慷慨陳詞,對美國武裝日本這種別有用心的行為進行強烈譴責,並表示繼續支持抗美援朝的正義事業。
1953年8月,有人從揚州發出匿名舉報信, 謂計雨亭是土匪出身,1940年曾組織特務團體暗殺了阜寧縣一區區長黃連,並布置暗殺計海門等人。華東行政委員會監察委員會致函江蘇省人民政府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江渭清,要求進行調查。省監委、公安廳、省委統戰部按照要求進行了調查了解,他心中坦蕩,沒有任何怨言,自覺接受人民政府的審查,而且更加努力工作,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清白。他堅信,自己沒有暗殺過黃連,也沒有布置其他任何暗殺任務,人民政府一定會將這件事查清楚的。後來經查:阜寧縣民主政權初建時,區隊人員不純,有土匪混入,其中有個土匪還當了班長,他與匪首朱寶元勾結,裡應外合,殺了黃連,繳了住區人員的槍,計海門被殺一節,均無人知道此事。事實查清了,計雨亭也洗刷了不白之冤,他更加相信黨,相信人民政府。
1953年至1955年,計雨亭擔任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委員,兼水利廳廳長。
1954年1965年擔任了省民政廳廳長。在周恩來總理關心鼓勵下,他還參加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為民革江蘇省委副主任委員、民革中央委員。
在各個不同的工作崗位上,他與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風雨同舟。他曾表示:是共產黨救了我,以我過去的罪惡,如果不是共產黨對我的寬大,在土改複查時一定早就被農民的翻身棍打死了,今後,我只有依靠黨,在黨的領導下,忠誠地為人民服務,以贖前愆。在貧下中農的訴苦會上,他說:“在訴苦會上,農民憶苦,我在憶罪,我是有幾千畝地的大地主,又是土軍閥,與國民黨反動派可以說是伯仲,分不出高低,我們這些人是頂刮刮的革命對象,而現在反而在國家政權機關里,專政對象變成了專政者,我們如果掉隊是很危險的,而我們掉隊的可能性又是很大的,所以要下決心跟黨走,決不能半途而廢。”他還經常教育子女“要緊跟共產黨走”,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他們。
他對工作認真負責,關心部屬,體察人民疾苦。他在任水利廳廳長時,堅持與民眾打成一片。檢查沂沭工程,一天步行70里路也不喊累,對工地存在的問題敢於提出意見,及時反映工程中重大事故,如對黃墩湖在未建閘前不能開小河,免得防汛時發生矛盾;華沂的新沂河土堰太低,不足抵禦桃汛較大的水,建議加高土堰,保證沂河河床的麥收;五圖閘塘底換沙,因未能挖到計畫深度,四周發生裂縫,提議分塊挖土,隨挖土,隨換沙等,並及時反映新沭河工程中有嚴重的錯誤和缺陷,引起上級有關部門重視,解決了防汛工程經費問題,使之安度汛期。在防汛工作中,他曾在會議上提出:黃墩河小河水出皂河閘下,須在一定水位時打壩,免得中運河出險和可能產生的糾紛。惠浴宇同志曾這樣回憶過往事:計雨亭同志是我們黨在戰爭年代的老朋友,那時他就重視和倡導救災治水,不過在那個年代不可能有大的作為。解放後,他任江蘇省第一任水利廳廳長,和我們一起風裡來雨里去,抗洪搶險,他搶著到第一線去。
而對家人、子女要求更是嚴格。解放初期,他在蘇北行政公署工作時,就耐心地勸導子女,不要因為他是領導幹部,就指望他給他們安排工作,一切要靠自己去努力,任何工作崗位上都能有所作為。後來他的兩個子女在農村勞動,其中的一個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1959年左右,他的大女兒從農村遷到南京。次年整頓城市人口,他在黨組負責同志面前表示堅決回響黨的號召,做好女兒工作。後被南京市盲聾啞縫紉廠辭退,仍舊回到了鄉下。在60年代初的困難時期,當時的供應較困難,由於家裡人口多,生活顯得很拮据。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家經常有人來,不是他的老部下,就是他的老鄉,還有民政救濟對象,並在他的家中吃飯,使他家裡本已很少的食物就更顯得捉襟見肘了,但他仍然熱情地接待他們,好似自己沒有困難。也許是他覺得欠子女的太多了,他在院子裡挖了一口深水塘,開墾了一塊菜地,種上一些瓜果蔬菜與小麥,來補充家庭日常生活,求得心靈上的安慰。他的子女在他的教育下,除三子計承憲,兩歲時因患天花夭折外,其他兒女都成了對社會有用的人。長子計超,中共黨員,解放後曾任南京市輕化公司經理(已去世);次子計俊,1921年生,江蘇省大豐市上海農場離休幹部,現住大豐市城內;四子計傑,中共黨員,曾任西安鐵路局總務科長,現離休;五子計豪,江蘇省農科院研究員;六子計策,曾任江蘇省交通廳航運局技術科科長、工程師;七子計平,原在南京某廠任工人,已去世。長女計翹,家庭婦女;次女計華,中共黨員,曾在中南海政保局和民政部工作過,現已離休。與揚州張氏所生的長子計凱,曾任上海汽輪機廠工人技校數學教師(已去世),次子張碩,從母姓,中共黨員,大學畢業,曾在蘇南某縣做過教育局副局長(現已退休)。
五十年代末,國民黨蔣介石負隅台灣,大肆叫囂“反攻大陸”。他用自己的行動,努力同黨團結合作,也贏得了黨組織的信任,省民政廳黨組和省委統戰部都認為:“計雨亭對黨的領導是擁護的,走社會主義道路是堅定的。”
“文化大革命”初期,他也曾受到衝擊。有一夥人到民政廳“造反”,要他交出公章,他怒不可遏,“你們把它拿走吧,就憑這顆公章就能幹工作了嗎?要憑實幹,要憑做事情。”不久,民政廳機關個別幹部子弟也帶著一夥人,掛著紅衛兵袖章,來到他的傅佑路30號家中,查抄錢物及所謂槍枝彈藥,均一無所獲。後來,在周總理的關照下,他雖沒有受到進一步衝擊和批鬥,但卻十分關心其他老幹部的狀況。一次,惠浴宇省長被批鬥,他聽說後,立刻冒著風險,前去探望,安慰他,鼓勵他,幫助他解除精神壓力。他不相信曹荻秋是叛徒,常為此打抱不平。曹的家屬聞訊後,非常感動,熱淚盈眶。後來召開曹荻秋追悼會時,曹的家屬特地發函,請計的次子計俊前往參加。
1968年10月,計雨亭被從南京疏散到六合縣,住縣第二招待所。
1972年9月, 何香凝女士在北京逝世,遺體運到南京和廖仲凱合葬。計雨亭作為江蘇民革中央委員,特地從六合趕來參加了悼念儀式,並致了悼詞,充分表達了對何香凝女士的深切懷念之情。安葬儀式結束後,廖承志同志回京,向周總理回報了計雨亭的處境,周總理當即指令江蘇省委將計遷回南京。計回南京後,原來的住房被別人占用了,也不計較,就在湖南路大同新村10號住了下來,家裡沒有電話、電視、冰櫃、洗衣機等,一切從簡,也安然自得,從不苛求。他十分關心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回南京後,曾多次參加過中央有關對台工作的研究和討論。他的“請台灣同胞回來看一看、比一比,促進相互了解、接觸和溝通”的建議得到了有關領導部門的肯定和重視。他還在江蘇廣播電台作過數次對台廣播,寄語去台人員,顧全大局,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摒棄前嫌,不計恩怨,早日回到祖國懷抱,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完全統一。
1974年11月28日的深夜,計雨亭同志還在伏案工作,起草對台工作的宣傳稿。也許由於組織活動頻繁,加之經常加班加點工作,過於勞累,清晨時分突發心肌梗塞。當時家中無電話,等到救護車在送他去鼓樓醫院搶救的途中,心臟已停止了跳動。由於搶救不及時,這位與共產黨風雨同舟幾十年的摯友,不幸在南京逝世,享年79歲。全國人大、全國政協送了花圈,中共江蘇省委、省革委會負責同志親臨弔唁,近二百人參加了追悼會。追悼會由省政協副主席陳鶴琴主持,省民革副主委廖運澤致悼詞。
遺體在清涼山火化,墓葬南京雨花台的望江磯,江蘇省政協為其立碑。
功過是非,蓋棺定論,計雨亭這個傳奇人物,悼詞是這樣評價他的:計雨亭先生三十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認真學習馬列著作和毛澤東著作,改造世界觀,積極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關心祖國的統一事業,熱切盼望台灣早日獲得解放。他為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