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985年11月:
Microsoft Windows發布。但在其3.0版本之全面沒有得到廣泛的套用。需要DOS的支持,類似蘋果機的操作界面,以致被蘋果控告。訴訟到1997年8月才終止。
1985年12月: MS-DOS 3.2、PC-DOS 3.2。這是第一個支持3.5英寸磁碟的系統。但也只是支持到720KB。到3.3版本時方可支持1.44兆。
1986年1月: Apple 發布較高性能的Macintosh。有四兆記憶體,和SCSI適配器。
1986年9月: Amstrad Announced發布便宜且功能強大的計算機Amstrad PC 1512。具有CGA圖形適配器、512KB記憶體、8086處理器20兆硬碟驅動器。採用了滑鼠器和圖形用戶界面,面向家庭設計。
1987: Connection Machine超級計算機發布。採用並行處理,每秒鐘2億次運算。
1987: Microsoft Windows 2.0發布,比第一版要成功,但並沒有多大提高。.
1987: 英國數學家Michael F. Barnsley找到圖形壓縮的方法。
1987: Macintosh II發布,基於Motorola 68020處理器。時鐘16MHz,每秒260萬條指令。有一個SCSI適配器和一個彩色適配器。
1987年4月2日: IBM推出PS/2系統。最初基於8086處理器和老的XT匯流排。後來過渡到80386,開始使用3.5英寸1.44MB軟碟驅動器。引進了微通道技術,這一系列機型取得了巨大成功。出貨量達到200萬台。
1987: IBM發布VGA技術。
1987: IBM發布自己設計的微處理器8514/A。
1987年4月: MS-DOS 3.3、PC-DOS 3.3。隨IBM PS/2一起發布,支持1.44MB驅動器和硬碟分區。可為硬碟分出多個邏輯驅動器。
1987年8月: AD-LIB音效卡發布。一個加拿大公司的產品。
1987年10月: Compaq DOS (CPQ-DOS) v3.31發布。支持的硬碟分區大於32Mb。
1988: 光計算機投入開發,用光子代替電子,可以提高計算機的處理速度。
1988: XMS標準建立。
1988: EISA標準建立。
1988 6月6日: 80386 SX為了迎合低價電腦的需求而發布。
1988年7月到8月: PC-DOS 4.0、MS-DOS 4.0。支持EMS記憶體。但因為存在BUG,後來又陸續推出4.01a。
1988年9月: IBM PS/20 286發布,基於80286處理器,沒有使用其微通道匯流排。但其他機器繼續使用這一匯流排。
1988年10月: Macintosh Iix發布。基於Motorola 68030處理器。仍使用16 MHz主頻、每秒390萬條指令,支持128M RAM。
1988年11月: MS-DOS 4.01、PC-DOS 4.01發布。
1989: Tim Berners-Lee 創立World Wide Web雛形,他工作於歐洲物理粒子研究所。通過超文本連結,新手也可以輕鬆上網瀏覽。這大大促進了INTERNET的發展。
1989: Phillips和
Sony發布CD-I標準。
1989年1月: Macintosh SE/30 發布。基於新型68030處理器。
1989年3月: E-IDE標準確立,可以支持超過528MB的硬碟容量。可達到 33.3 MB/s 的傳輸速度。並被許多CD-ROM所採用。
1989年4月10日: 80486 DX發布,集成120萬個電晶體。 其後繼型號時鐘頻率達到100MHz。
1989年11月: Sound Blaster Card(音效卡)發布。
1990: SVGA標準確立。
1990年3月 : Macintosh Iifx發布,基於68030CPU,主頻40MHz,使用了更快的SCSI接口。
1990年5月22日: 微軟發布Windows 3.0。兼容MS-DOS模式。
1990年10月: Macintosh Classic發布,有支持到256色的顯示適配器。
1990年11月: 第一代MPC (多媒體個人電腦標準)發布。處理器至少80286/12MHz,後來增加到80386SX/16 MHz ,及一個光碟機,至少150 KB/sec的傳輸率。
1991: 發布ISA標準。
1991年5月: Sound Blaster Pro發布。
1991年6月: MS-DOS 5.0、PC-DOS 5.0。為了促進OS/2的發展,Bill Gates說:DOS5.0是DOS終結者,今後將不再花精力於此。該版本突破了640KB的基本記憶體限制。這個版本也標誌著微軟與IBM在DOS上的合作的終結。
1992: Windows NT發布,可定址2G RAM。
1992年4月: Windows 3.1發布。
1992年6月: Sound Blaster 16 ASP發布。
1993: INTERNET開始商業化運行。
1993: 經典遊戲Doom發布。
1993: Novell併購Digital Research, DR-DOS成為Novell DOS。
1993年3月22: Pentium發布。集成了300多萬個電晶體。初期工作在60-66MHz。每秒鐘執行1億條指令。
1993年5月: MPC標準2發布。CD-ROM傳輸率要求300KB/sec。在320*240的視窗中每秒播放15幀圖像。
1993年12月: MS-DOS6.0發布,包括一個硬碟壓縮程DoubleSpace,,但一家小公司聲稱,微軟剽竊了其部分技術。於是在後來的DOS6.2中,微軟將其改名為:DriveSpace。後來WIN95中的DOS成為DOS7.0,WIN95OSR2中稱為DOS7.10.
1994年3月7日: Intel 發布90-100 MHz Pentium處理器。
1994年9月: PC-DOS 6.3發布。
1994年10月10日: Intel 發布75 MHz Pentium處理器。
1994: Doom II 發布。開闢了PC機遊戲廣闊市場。
1994: Netscape 1.0 瀏覽器發布。
1994: Comm&Conquer(命令與征服)發布。
1995年3月27日: Intel發布120 Mhz的Pentium處理器。
19956月1日: Intel發布133 Mhz的Pentium處理器。
1995年8月23日: Windows '95 發布。大大不同於其以前的版本。完全脫離MS-DOS,但照顧用戶習慣還保留了DOS形式。純32位的多任務作業系統。該版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5年11月1日: Pentium Pro發布。主頻可達200 MHz ,每秒鐘完成4.4億條指令,集成了550萬個電晶體。
1995年12月: Netscape發布其.JavaScript。
1996: Quake、Civilization 2、Command& Conquer - Red Alert等一系列的著名遊戲發布。
1996年1月: Netscape Navigator 2.0發布,第一個支持JavaScript的瀏覽器。
1996年1月4日: Intel發布150-166MHz的Pentium處理器,集成了330萬個電晶體。
1996: Windows '95 OSR2發布,修復了部分BUG,擴充了部分功能。
1997: Gr和 Theft Auto、Quake 2、Blade Runner等著名遊戲發布,3D圖形加速卡大行其道。
1997年1月8日: Intel發布Pentium MMX。對遊戲和多媒體功能進行了增強。
1997年4月: IBM的深藍(Deep Blue)計算機,戰勝人類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
1997年5月7日: Intel發布Pentium II,增加了更多的指令和更多CACHE。
1997年6月2日: Intel 發布233 MHz Pentium MMX.
1997年16日: Apple遇到嚴重的財務危機,微軟伸出援助之手,注資1.5億美元。條件是Apple撤消其控訴:微軟模仿其視窗界面的起訴,並指出Apple也是模仿了XEROX的設計。
1998年2月 : Intel發布333 MHz Pentium II處理器。採用0.25微米技術,提高速度,減少發熱量。
1998年6月25日: Microsoft發布Windows '98,一些人企圖肢解微軟,微軟回擊說這會傷害美國的國家利益。
1999年1月25日: Linux Kernel 2.2.0發布。 人們對其寄予厚望。
1999年2月22日: AMD公司發布K6-III 400MHz。有測試說其性能超過Intel P-III 。集成2300萬個電晶體、socket 7結構。
1999年2月26日,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Ⅲ處理器,PentiumⅢ採用了和PentiumⅡ相同的Slot1架構,並增加了擁有70條全新指令的SSE指令集,以增強3D和多媒體的處理能力。最初時鐘頻率在450MHz 以上,匯流排速度在100MHz 以上,采 用0.25μm 工藝製造,集成有512KB或 以上的二級快取。
1999年4月26日,台灣學生陳盈豪編寫的CIH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爆發,近100萬台左右的計算機軟硬體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十億美元。
1999年5月10日,id Soft推出了《QuakeⅢ》的第一個測試版本,此後的時間中,《QuakeⅢ》逐漸確立了FPS遊戲競技標準,並成為了計算機硬體性能的測試標準之一。
1999年6月23日,AMD公司推出了採用全新架構,名為Athlon的處理器,並且在CPU頻率上第一次超越了Intel公司,從此拉開了精彩激烈的世紀末處理器主頻速度大戰。
1999年9月1日,Nvidia公司推出了GeForce256顯示晶片,並提出了GPU的全新概念。
1999年10月25日,代號為Coppermine(銅礦)的PentiumⅢ處理器發布。採用0.18μm工藝,內部集成了256KB 全速L2Cache ,內建2800萬個電晶體。
2000年1月1日,全世界都在等待,呵呵,千年蟲並沒有爆發。2月17日,美國微軟公司正式發布Windows2000。
2000年3月16日,AMD公司正式推出了主頻達到1GHz的“Athlon”處理器,從而掀開了GHz 處理器大戰。
2000年3月18日,Intel公司推出了自己的1GHz Pentium3處理器。同一天,資產高達50億美元的銥星公司宣告破產,公司全面終止其銥星電話服務。五角大樓最終獲得了銥星的使用權,但用途至今未知。
2000年4月27日,AMD公司發布了“毒龍”(Duron)處理器,開始在低端市場向Intel發起衝擊。
2000年5月14日,名為“I LOVE YOU”(愛蟲)的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發作,僅用三天的時間就造成全世界近4500萬台電腦感染,經濟損失高達26億美元。
2000年9月14日,微軟正式推出了面向家庭用戶的windows千僖年版本Windows Me,同時這也是微軟最後一個基於DOS的作業系統。
2000年11月12日,微軟宣布推出薄型個人電腦Tablet PC。
2000年11月20日,Intel正式推出了Pentium4處理器。該處理器採用全新的Netburst架構,匯流排頻率達到了400MHz,並且另外增加了144條全新指令,用於提高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及3D圖形處理能力。
2000年12月14日,3dfx宣布將全部資產出售給競爭對手Nvidia,從而結束了自己傳奇般的歷史。
2001年2月1日,世嘉宣布退出遊戲硬體市場。
2001年3月26日,蘋果公司發布Mac OS X作業系統,這是蘋果作業系統自1984年誕生以來首個重大的修正版本
2001年6月19日,Intel推出採用“Tualatin”(圖拉丁)核心的P3和賽揚處理器,這也是Intel首次採用0.13微米工藝。
2001年10月8日,AMD宣布推出Athlon XP 系列處理器,新處理器採用了全新的核心,專業3D Now!指令集和OPGA(有機管腳陣列)封裝,而且採用了“相對性能標示”(PR標稱值)的命名規範,同時該處理器極為優異的性價比使得Intel壓力倍增。
2001年10月25日,微軟推出Windows XP作業系統,比爾.蓋茨宣布:“DOS時代到此結束。” Windows XP的發布,也推動了身處低潮的全球PC硬體市場。
2002年2月5日,Nvidia發布GeForce 4系列圖形處理晶片,該系列共分為Ti和Mx兩個系列,其中的GeForce4 Ti 4200和GeForce 4 MX 440兩款產品更是成為市場中生命力極強的典範。
2002年5月13日,沉寂多時的老牌顯示晶片製造廠商Matrox正式發布了Parhelia-512(中文名:幻日)顯示晶片,這也是世界上首款512bit GPU。
2002年7月17日,ATI發布了Radeon 9700顯示卡,該顯示卡採用了代號為R300的顯示核心,並第一次毫無爭議的將Nvidia趕下了3D性能霸主的寶座。
2002年11月18日,Nvidia發布了代號為NV30的GeForce FX顯示卡,並在該產品上首次使用了0.13微米製造工藝,由於採用了多項超前技術,因此該顯示卡也被稱為一款劃時代的產品。
2003年1月7日,Intel發布全新移動處理規範“迅馳”。
2003年2月10日,AMD發布了Barton核心的Athlon XP處理器,雖然在推出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得不到媒體的認可,但是憑藉超高的性價比和優異的超頻能力,最終Barton創造出了一個讓所有DIYer無限懷念的Barton時代。
2003年2月12日,FutureMark正式發布3Dmark 03,但是由此卻引發了一場測試軟體的信任危機。
2004年 Intel 全面轉向 PCI-Express。
2005年 Intel 開始推廣 雙核CPU。
2006年 Intel 開始推廣 四核CPU。
2007年 Intel IDF 大會推出震驚世界的2萬億次80核CPU。
與其它學科關係
建立在數學、電子學 (特別是微電子學)、磁學、光學、精密機械等多門學科的基礎之上。